APP下载

高职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一供给体系分析

2020-07-16杨金坤余素芳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需求侧供给侧应用型人才

杨金坤 余素芳

摘要: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进行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处理人才培养与企业期望之间的矛盾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高职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需跳出人才培养的误区,改变“量大”“趋同”“低阶”的做法,才能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高学历层次的人才。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侧;供给侧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这让中国更多考生看到了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希望。在高职扩招背景下,探索与总结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一供给体系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协调“量的扩大与质的提高”、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及专业特色建设有重大意义。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侧分析

(一)受经济调整影响,高职财经类人才需求总量未有大幅提升

从改革开放至2009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9%以上。创造高速经济增长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人口红利,同时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也必然需求投入更多劳动力。在这一人才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然而自2012年以来,我们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总量出现下降,并一直延续至今。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将从主要依靠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口质量红利。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将进行供给侧改革,平衡过渡至中低速增长阶段。随着经济的调整,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将不再延续之前的旺盛局面,而是将维持在一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二)新型财经类人才需求有所增长

现如今,以移动无线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传统行业与产业的组织,并催生出新的产业和业态乃至造就出新的模式。时代与经济社会的改变,对新型财经人才提出了新需求。新型财经人才除了能够通过专业知识解决财经问题外,更应该具备新思想、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同时能够将跨专业知识和“大智移云”技术嫁接到财经技能中。以会计人才招聘为例,飞速发展的信息处理技术迫使企业财务系统能够无缝衔接,因此不少企业在招聘高职财会人才时,会增加计算机技能与信息技术的考核。

(三)对高职财经类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

虽然从总体形势上看,企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仍稳定在某一水平上,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却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专业技能素质要求,变成了更为全面和复杂的综合素质要求。不少企业不断强调高职财经类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可持续的学习能力”等,而弱化了“性别”“成绩”“外表”“专业知识”等考核项目。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供给侧分析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供给稳步增长

高职教育被赋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了大量技能人才,加之国家宣布扩招后,各级相关部门更为关注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使技能人才供应数量稳步增长。从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部分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供应数量已经远超当前社会的专业对口就业岗位量,基本上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超饱和的直接表现就是高职财经专业毕业生难就业。这逼使高职财经类专业进行供应侧改革,调整人才就业方向,提升人才就业层次。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趋同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是职业院校的立足之根,如何育成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是现代院校发展的戰略抉择。大量职业院校基于自身利益的诉求普遍开设财经类专业。依照分专业设点数与招生专业数的比值来判断专业设置的重复率中,财经类专业设置重复率最为突出。有不少高职院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目标,忽视专业定位,最终导致学科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高职财经类专业过于集中于“物流管理”“会计”等热门专业上,不仅特色淡化,也将引发区域内结构性失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在“雷同”的专业中办出特色,赢得发展空间。

(三)高职财经类专业学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还处于专科层次,2012年开始在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试办四年制本科教育,但还没有研究生学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包括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再是传统意识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高职财经类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最有可能升格成为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专业。高职财经类专业应该不断完善学历教育体系,向职业教育技术研究型人才方向开拓。

三、高职财经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一供给不平衡分析

(一)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传统培养模式之间的不平衡

就目前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来说,人才资源结构分配不均衡,并未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理论能力与实践要求脱节,表现为高职生在校学习了过多的“面面俱到”的财经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对广泛使用的财经实践技能却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其浅层次原因是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经验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所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式学习致使财经专业的毕业生虽记住了文字理论,却不能将其转化为操作技能。

(二)企业需求多样化与人才培养趋同之间的错位

多数职业院校开设了“投入少,回报多”的财经类专业,这些专业既是热门专业,又是学生们愿意从事的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在短期内,的确可以满足企业需求。但由于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了个性与特色,导致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因此在长远看,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才供求上的偏差,而人才供给过剩的状况也引起了财经毕业生大量“摩擦性失业”,甚至转向从事低门槛非专业性工作。

(三)企业人才需求的拔高筛选与高职学历低层次之问的矛盾

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时,为了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往往保留优中取优、拔高筛选的做法,既关注应聘者的学历、教育经历,又关注应聘者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而部分企业对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高职财经类毕业生无论是在财经专业知识上,还是在业务能力上,都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存在较大差距,于是会优先选择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大众对高等教育层次认知上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技能的财经类应用技术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已经在我国进行了试点,截至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等几家财经类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大学,这一做法既为企业人才需求增加更多选择范围,也为职业教育学生在就业上赢得更多肯定和尊严。

猜你喜欢

需求侧供给侧应用型人才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