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搬迁群众一个温暖的家

2020-07-16清泉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
关键词:鹤峰县易地车间

文/清泉

初夏时节,穿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土苗山乡,满眼是一栋栋新房、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近年来,鹤峰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拓展产业就业扶贫,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了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告别“山之困” 迎来新生活

“住在这里,日不晒、雨不淋,非常舒服。每月还有500 元的固定工资。”鹤峰县太平镇易迁户汤宜桂说起现在的生活,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77 岁的汤宜桂,家住偏远、落后的祝家台村。一家三口人,儿子肢体二级残疾,没有劳动能力,领养的孙子也长期患病,是村里的低保户。

开春搬家那天,汤宜桂扛起被子,头也没回。他的新家在集镇雷家坪安置小区。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居,通透敞亮。

告别贫瘠的土地,迎来了上班族的新生活。在当地政府安排下,汤宜桂在小区里成了穿工作服的环卫工。

汤宜桂说,一家三口生病住院了能兜底报销,还享受低保金、老龄津贴、公益林补贴等各种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好。

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鹤峰,在286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突兀而起的高山,纵横交错的沟壑,割裂出众多的“悬崖村”“绝壁村”“肩挑背驮”“看到屋,走得哭”是鹤峰群众以前出行最真实、最无奈的写照。

近年来,鹤峰县以搬迁群众满意为标准,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巡视问题整改、后续产业发展等为抓手,9 个乡镇成立9 个战区指挥部,207 个“尖刀班”1500 余名成员吃住在村,明确联系乡镇县领导、乡镇负责人、帮扶单位、包户干部的4 级责任主体,整合多部门资源和管理力量,建立完善“部门列清单、定时结清单、限时交清单”的清单管理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实现“换挡提速”,全面推进。

搬出大山天地宽,贫困群众逐步融入新的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截至2019 年末,鹤峰县建设集中安置点275个,搬迁安置贫困户7941 户共26127 人,搬迁入住率100%,拆旧率、复垦率均达到100%。

稳就业促产业 筑牢致富小康路

5 月25 日,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集镇易迁安置点旁的一个扶贫车间里,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响个不停,车间负责人张鹤平不时来回指导员工操作。

44 岁的张鹤平外出务工10 余年。2018 年返乡创业,他注册成立了加工厂,以“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解决安置点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集中安置点旁的双平鞋帮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

鹤峰县五里乡潼泉村安置点

“车间主要生产鞋帮等半成品,工人大部分是搬迁贫困户。”张鹤平说,随着车间规模逐步扩大,提供就业岗位100 个。车间实行按件计酬,工人月收入1500 元到3000 元不等。

能够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脱贫户黎欣欣心里踏实了。黎欣欣的老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经济来源,一家4 口,家里人患有疾病,常年吃药,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

黎欣欣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从新手到熟练工,目前月工资达到3000 多元。

“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几分钟就到。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边打工边照顾老人和娃儿。”黎欣欣说,每天送小孩去学校后就来上班,下午下班后再去接小孩。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标。如何让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强化产业支撑、稳定居民就业是关键。

为解决易迁户的后顾之忧,鹤峰县按照“企业到村、产业到户、就业到人”的工作措施,持续提升以“四叶一畜”(茶叶、烟叶、箬叶、蔬菜和畜牧业)为主的有机特色产业链,通过强化扶贫车间就近就业、企农共建、技能培训等方式,逐点逐户规划安排易迁户短期脱贫措施和长期发展路径。

3 年来,该县累计举办技能培训328 期,4253名易迁户顺利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52 人;先后引进21 家企业、56 家专业合作社与易迁户签订帮带协议;新发展茶园4793 亩,烟叶8000 亩,蔬菜610 亩,特色中药材806 亩,经济林木7741 亩。全县搬迁人口累计脱贫率达到100%。

创新社区治理 打造温馨家园

走进鹤峰县中营镇岩子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便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整齐排列的景观树……小区内,有的人在悠闲散步,有的人在跳广场舞,村民享受着全新的生活。

安置点上的“颜值”源于该县推行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更离不开中心户长严青彬。

“安置点有60 来户人家,我和2 名楼栋长主要负责矛盾纠纷调解、计生服务、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及时解决大家的各种需求和问题,让大家住得安心。”严青彬说,比如说巡查卫生时,碰到室外有垃圾或者室内不干净的,就会给他贴标语,让他脸上挂不住,以便及时改正。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进来了,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何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鹤峰县以安置点后续扶持和规范管理为中心,着力提升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社区“1+N”的管理模式,“1”即一名“中心户长”,“N”即因地制宜设立多个楼栋长,中心户长既是就业扶贫信息员,又是扶贫政策宣讲员,还是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员。

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形成“村委会—安置点—楼栋—单元”的网格服务管理格局,在超过1000 人的大型集中安置点单独设立社区委员会,充分发挥易迁户的主体作用。

完善一套管理制度。通过业主大会共同商议,制订小区管理办法,落实安置区物业管理、红白喜事服务、管理治安等工作。

建强基层党支部。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完善安置点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员群众一站式服务。

同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起文化广场、便民超市,设立爱心课堂,配套一块菜地,组建治安巡逻队、文艺宣传队等,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易迁户基本生活所需,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确保易迁户在安置点遇事有人管、就近可保障、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猜你喜欢

鹤峰县易地车间
浅论鹤峰满堂音中“傩”的保护与传承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鹤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连片贫困地区体育教师支教成效研究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