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舆论视域下的思政工作

2020-07-14孙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孙蓉

摘 要 新时代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变化。网络舆论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但也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对此,我们要把握好网络舆论的特征和变化,善用机遇,迎接挑战。本文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提出建议,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营造出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舆论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时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网络舆论以其快捷性、直观性、互动性和言论自由性成为校园内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网络舆论呈现出一些新变化,面对这种变化,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1新时代网络舆论的特征和变化

1.1新时代网络舆论的特征

网络舆论主体具有广泛性、虚拟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广泛性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使舆论的主体大大增加。而真实身份可以被虚拟账号代替,并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生成时间短,时效性强,参与者能够通过网络媒介进行观点的彼此交流和讨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互动,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1.2新时代网络舆论的嬗变

网络舆论环境呈现后真相特点,且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明显。网民发表意见、传递观点往往只是宣泄情感,而并非真正关注真相,容易形成偏离真相的舆论。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群体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并通过讨论出现观点的交锋和偏移,最终使群体意见走向极端偏颇的状态和过程。

2新时代网络舆论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新时代网络舆论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第一,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好网络舆论,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书本知识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任感。

第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具有的即时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网络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第三,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变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平台上言论的开放、自由性特征迎合了青年人要求个性、开放、自由、表达的时代需求。

2.2新时代网络舆论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舆论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新时代,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挑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网络舆论所包含的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念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冲突,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减弱,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

第二,网络舆论侵蚀了大学生价值观。一方面,网络舆论的开放性导致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存在。网络中夹杂中各色各样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入侵大学生的思想,对其进行思想渗透。大学生会对一些热点事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抨击社会的黑暗现象和不公现象,进而使情绪化,暴力化等非理性表达表达充斥网络。另一方面,由于负面舆论往往会集中关注于网络热点、社会丑陋面等负面消息上,而一些网络媒体片对追求自身利益,对这些负面舆论渲染放大,造成大学生对社会和政府部门信任感削弱,其主流價值观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甚至迷失。

3新时代网络舆论视域下做好思政工作的有效路径

3.1高校层面: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和教育模式

首先,高校应健全网络舆论应急引导机制。当舆情出现时,“禁”与“堵”难以满足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要求,甚至会激化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此时就需要转变对待网络舆论的方式方法。一是高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网络舆论,设置专门人员定期浏览媒体信息。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变“堵”为“引”,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三是当舆情爆发时,高校应在主流媒体上第一时间发声,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引导大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激发大学生积极向善的正能量。四是建立高校网络舆论监管机制,高校应该协同各部门建立网络舆论检测机制,对不良的网络舆论精准判断,及时报送。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开展有效的舆论监督管理。

其次,高校需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面对新时代网络舆论的变化,应该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一是使大学生了解网络媒介的特点,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随意跟风。二是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要过度受到情感的支配,避免受到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理智的看待问题,避免谣传。

3.2社会层面: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对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网络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科学回应网络舆论主体诉求。第二,建构权威舆论话语权,守好网上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第三,坚持依法治网,推行对网民和网站的追责制。治网之道,法治为本。网络亦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同样不可逾越。推行网络舆论治理法治化是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法律保障。对于在网上恶意散播谣言并造成社会恐慌,或者进行人身攻击给对方造成实质性伤害的,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惩处,警示网民合法运用言论自由权,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9.

[2] 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2.

[3] 张开.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M].北京:五洲出版社,2003:374.

[4] 王若阳.网络舆论环境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