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探

2020-07-14于春梅潘贺男邵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东北

于春梅 潘贺男 邵奇

摘要: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独特文化资源,是东北人民留给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认为高校应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积极探索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在深刻理解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关键词: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先进文化,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而形成的先进文化,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它是人民革命精神和实践智慧的长期积累与凝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正因为如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使之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这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考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首先侵略中国东北,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东北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分布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影响非常深远。因此,要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凸显它的课程价值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功能。

(一)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东北历经了十四年抗战。十四年间,东北人民与侵略者展开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抗战遗址遗迹和实物。此外,还有散存于国内外各档案文献资料中的相关文字记载,这些都是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分布较为广泛,种类较为齐全,保存尚好。其中为了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而建立起来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现馆藏的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多达7 000余件(套),其中有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125件。此外,据统计,东北境内现有41个革命战争年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东北抗日联军战斗遗址万余处。在这些丰富的抗战红色资源中,保存下来的原始文件、资料、武器、文物合起来,基本可以全面真實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族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历程。

(二)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广泛

各级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将抗战精神发扬光大,让抗战红色文化精神流芳百世,东北各地纷纷建立了各类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和社会团体赴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主要有抗战事件纪念地、战争爆发地、密营遗址、革命烈士纪念地、英雄人物殉难地以及以抗战为核心内容的各类场馆、广场和主题公园等,各地还对革命遗址进行了挂牌保护。

这些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广泛,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东北人民抗战的艰辛历程以及热爱和平、抵御外辱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今天这些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早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世界反法西斯的宣传阵地和地方重要的文化旅游景观,教育人民群众不忘历史、珍爱和平、促进发展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对于树立英雄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对外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东北抗战红色文化内涵广泛,它不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扩大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三)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影响深远

东北人民抗日是在极其恶劣和艰辛的环境下进行的,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抗战事迹影响深远,震撼性强。东北抗日联军密营是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争遗址,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时期坚持抗战的历史见证。东北抗日联军密营遗址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众多东北抗日联军密营遗址之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吉林省桦甸市红石砬子镇的蒿子湖密营遗址。该密营遗址不仅保存的较为完好,还能看到当年东北抗日联军驻扎此地时刻在树上的标语“抗联打此过,子孙不断头”,读后使人精神振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此外,东北抗战歌曲也是重要的抗战红色文化资源。

由此可见,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高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二、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

要实现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关键是准确把握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资源属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用抗战精神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各种思想观点和理论思潮,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青年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目标。

(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政治认同,并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通过了解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认识到革命战争年代“创业维艰”和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成不易”,使青年学生更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进而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起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从而真正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的形式和内容,能够密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关系。学生通过以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尤其是身临抗战遗址遗迹的感受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采取现场讲解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和无比热爱,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度结合,使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载体,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是密切联系教材,使学生增强对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并加强实践应用,运用高校新媒体平台加强对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实践转化,将之融入到青年学生生活和学习之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密切联系教材,将之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首先必须要把握好思政课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才能有效地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到相关的教学章节中。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讲授“中国精神”时,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认识到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精神的物质载体。在讲授“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时,从东北革命斗争的历史過程出发,使学生了解在革命战争年代东北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现存的遗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又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通过对东北抗联、东北抗战的英雄人物和抗战事迹的讲解,再现东北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浴血奋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在讲述民族精神时,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民族精神内涵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民族精神,更好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只有在教学中用好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才能进一步突出其教学资源属性,使之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功能。

(二)加强实践应用,将之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高校要以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到抗联密营、烈士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斗争历史文献展馆等东北抗战红色遗址和场馆、旅游景区参观学习,开展现场教学。同时,通过开展“穿抗战衣”“吃抗战饭”“唱露营之歌”“重走抗战路”等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感同身受,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实践锻炼,而且他们通过现场体验增强了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使学生被革命先烈创造的丰功伟绩所震撼,为他们正义勇敢、革新进取、不怕牺牲、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所感动和感染。从而,通过实践教学真正实现红色文化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实践转化,将之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高校要运用“微教育”的方式,通过加强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传播,使之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政治本色和立足之本。高校要从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育人功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方式将传播东北抗战红色文化作为新媒体平台的重要内容,并采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革命斗争故事和抗战将领的抗战事迹,进而使新时代大学生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融入其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之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实现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将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之成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促使青年学生早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冰,吴立红.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

[2]仲晨星,陈冬颖,耿烽.关于发挥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德育功能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9,(3).

[3]王红光.深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J].红色文化学刊,2019,(3).

[4]崔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东北
东北冬景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大东北的春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闽东北木拱廊桥桥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