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教育至上

2020-07-14王秀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王秀君

摘要:文章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从在线教学设计、实施、成效和反思等方面分析探索了新型教学模式,增强了线上教学实效;三台联动,教育教学无死角;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打造特色亮点;专题讲座,教法改革;心相系、克时艰,思政建设与课同行;实践检验,动态调整,师生共建专业设计课程共同体,阐述了采用云课堂提升线上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三台联动;线上教学新模式;标志设计课程

标志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秉持我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基于“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以品牌视觉建设为中心,围绕创造型智慧应用于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项目设计内容,设计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思维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疫情之下,教育至上,在学校、学院统一部署指导下,为打好“教学攻坚战”,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相关精神,标志设计课程结合互联网优势资源采取多种举措,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势、弘扬专业精神、凝聚最大力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情怀、以公益行动为指导、以专业知识为保障、以创新思维为突破、以设计作品为结果的全链协同创新线上教学新模式。

一、在线教学设计

(一)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增强线上教学实效

课程前期通过多种渠道对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与分析,积极探讨线上教育教学新模式。教育教学以稳定学心为大局,以专业水平提升为己任,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同时,按照“双一流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以线上专业课堂教学为中心,初步探索形成了“同步+异步的混合式教学”和“1+N集中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个性问题分别指导”和“共性问题集中释惑”相结合的答疑服务等教学模式。课前、课后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各类实践赛事的前沿信息,加强实践创作环节的辅导,保证教学过程取得实效。

通过理论教学同步、设计实践异步指导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后分类指导实践的频次。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采用“1+N集中导学”的教学方法,1为分类指导,N为共性问题指导,在分类指导的过程中统计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解惑,保障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二)三台联动,教育教学无死角

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直播的教学方式,模拟线下教学新尝试,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实施教学互动、反转课堂等一教、一学、一汇报“三个一”线上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汇报”,让学生以自己的设计项目提案(作业)在线上课堂进行视频路演汇报,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超星学习平台的教学辅助应用,學生可以在课下对所学内容进行重复学习,充分掌握标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实时答疑解惑,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问题不积累。超星学习平台、微信平台和腾讯会议平台,三台联动可以全天候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实践创意活动,实现教育教学无死角。

(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打造特色亮点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普遍能接受在线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标志设计课程利用数字媒体专业领域的优势进行录课(录课时长达到600分钟以上),

把课程内容结合视频、音频等多种创新体验方式进行融合,使学生充分体验图像媒介时代“视听感受—交互体验—理解阐释”的感知形态,用交互式设计的思维和创作模式,提升学生自身的设计内涵,使学生充分领悟交互式设计所蕴含的丰富创作的可能性,并解决在线课程授课过程中“到课率”如何提升等问题。

(四)专题讲座,教法改革

针对如何克服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精神疲劳和思想疲劳等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从大纲教材体系向专题化教学转化。专题讲座教学有助于教师深挖教学内容,精雕细琢;每一个专题相对独立完整,近似于一次问题导向的学术报告,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吸引力。标志设计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分别进行了标志的认知、图形形式语言研究、字体设计研究、色彩设计研究、设计思维之发散思维、设计思维之结构化思维等专题讲座,使课程内容扩展化、精炼化、案例化、深度化,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属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心相系、克时艰,思政建设与课程同行

以疫情为契机,课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凝聚共识,增强师生抗击疫情的自信心和决心。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例如,结合标志设计课程内容,介绍我国国旗、国徽的历史由来及其蕴含的内在意义,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分析,展示我国具有大国担当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以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为核心,通过设计具有引领作用的爱国主义情怀作品为传播和培育目标。

结合专业理论内容的扩展,引导学生“以爱为美,拥抱明天”的公益设计思想。设计以人为本,“公益之心人皆有之,雪中送炭人皆为之”突出社会公德内容设计,课程以非常时期、非常方式开启,鼓励学生以公益广告设计的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公共活动中,以达到课程、事件、亲身体验、公益介入和参与社会的联动效果,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包括“2020金犊奖战疫公益广告设计奖”“‘团结就是力量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第12届大广赛公益命题《战“疫”》”等公益设计活动,全系师生共设计抗击疫情海报作品100余件,以专业的力量为抗击疫情加油助力。引入式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实践检验,动态调整,师生共建专业设计课程共同体

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通过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意见,理解尊重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积极向学生传达课程共同体的理念,并针对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等问题进行动态的实时调整。鼓励学生由课程参与者逐渐转向课程的建设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发掘各种平台功能,集合集体智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基于学校的线上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在微信群组中广泛征集意见,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既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在最大程度上关照到了网络条件有限学生的现实困难。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课堂建设,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加强了课程的亲和力,也使得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在线教学实施

2020年3月10日上午8时,2020年春季学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标志设计如期上线,该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一)直播课堂,实现线上教学面对面

在线课堂通过录播、在线讲解、在线答疑、学生线上路演汇报等形式,实现在线课程的异彩纷呈,积极促进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提前上传教学资源,推荐阅读材料,创建学生自主学习氛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激发性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践自觉。

(三)微信平台答疑解惑

学生在线下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一对一指导。

(四)在线专题讲座

使课程内容扩展化、精练化、案例化和深度化,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属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推介经典兼顾新媒体电子资源的利用

秉承“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精选篇目章节,补充学生的理论认知和知识扩展。

三、在线教学实施成效

截至目前,我校已完成了标志设计课程80%的教学内容,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到课率、课程中参与度与认可度高。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要求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并进行大量的设计实践活动,特别是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各类海报设计活动。

学院领导、专家、教学督导、同仁等多级听评课专家也给予了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较好的反馈和评价。

四、在线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课程还在继续,授课的方式方法在不断的调整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一)因势利导,谋划在前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程设计及线上教学预案,考量学生学情及在线学习认知状况,并积极调整授课方案以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二)聚焦课堂,联系实际

通过设计问题驱动、阅读书目推荐、案例教学和专业讲座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线下自主实践。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以“互联网思想”为课程教育核心理念,结合互联网+N的理论学习模式,通过超星自主学习平台、微信在线交流平台、腾讯会议直播平台三台联动的线上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以设计思维为基础、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習的自信心和社会使命感。本课程自2020年3月10日开课以来精心准备、克服困难,采用专题教学、师生共建、录课、课堂共享的教学方式,顺利完成了48学时的前期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注重专题的逻辑性;有效展现教学大纲的广度与理论深度;重视专题独立性与大纲完整性;把思政内容和社会公益设计及时融入教学中,结合疫情等社会问题展开公益设计。本课程选课人数27人,平均每次课程出勤人数27人,平均出勤率均达到100%,累计回收作业551份。学院领导、督导和同仁们评价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并体现出了多维度的教学理念,点亮了“云课堂”的在线教学设计,提升了线上教学的新模式。

编辑∕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