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0-07-14张少云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摘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紧密关联。本文通过问卷,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及意义的认知程度,提出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智慧、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精神价值追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凝聚民族思想价值共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一)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水平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还有精神文明领域的提升。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将助推中华文化走向新的繁荣,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二)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道德滑坡的现象却屡有发生,如老人摔倒“扶不扶”典型案例、“小悦悦事件”、“毒奶粉”、“地沟油”等,其重要原因是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不足。全社会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应注重成效,不能只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最后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新时代条件下,唯有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才能守得住中华民族灵魂的家园。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目的、对象、方式及方法

(1)调查目的及对象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及意义的认知程度,课题组对2018级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根据新生人数,本次问卷共分发3300份,由任课教师分班发放,收回3300份,其中有效卷为3200份,问卷有效率达97%。

(2)调查方式及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本次调查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两方面,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的认知程度。

(二)主要调查结果和结论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不够

对“例举出10个中国传统节日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的问卷,40%的学生能够例举出5-6个节日,其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是新年、端午、清明和中秋,能例举出8-10个传统节日的学生不到10%。在对各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意义表述方面,能准确表达出各节日内涵的不到8%。可见,学生虽然对传统节日有所了解,但是对其内涵认知明显不足。

对“每周大概用多长时间学习传统文化及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问卷,回答“1小时内”的占28%,“1~2小时”的占65%,“2~4小时”、“4~6小时”、“6小时以上”这三项合起来比例不到7%。而且,大多数问答“1-2小时”的都是因为每周2次的思修课。可见,学生课外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较少,且时间不长。

对“列出近3年来你所阅读过的中华宝典”的问卷,回答“1~2本”的占70%,“3~4本”的占28%,“5本以上”的占2%。其中人文、外语、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机械、工程、艺术。而且在问及具体书目时,除《论语》外,大多数学生对其他传统经典书目的了解都不多,更不要说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句。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对“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理解不深入,大多停留在拓宽知识层面,增长见识等实际作用分析上,少有学生提及对其“三观”的影响。

对“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的看法”6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会被保留和继承下来,因为他们延续了千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也有15%的学生认为受全球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变淡或逐渐消失。

对“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回答,选择“重要”的占60%,这说明学生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是却不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这是令人堪忧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教学

自2013年至今,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教育部先后出台诸多相关举措。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含有價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教师可根据相关章节,巧妙设计,适时穿插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可联系到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爱国主义教育”部分可以联系屈原、文天祥、顾炎武等历史名人的思想主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思想理论都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如在国际关系中,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真正做到“弘义荣利”;关于中国梦,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是和平的梦,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其思想都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 “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传统文化思想。

(二)以实践教学为平台,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形式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高校实践教学课时不断增加,高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的形式也由单一变得丰富,如主题演讲、PPT陈述、问卷调查、实地参观、情景剧表演、微视频制作、经典阅读等。通过这些渠道和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大学实践课程中。

同时,高校要与地方政府合作,整合地方资源,积极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校地合作,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泸州市委宣传部在2018年印发了《泸州市校地思政工作“五共”发展方案(试行)》,为泸州本地五所高校提供地方文化资源,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有效的育人合力。目前泸州市建立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基地,如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泸州老窖酒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分水油纸伞传习基地、川南山歌传习所、雨坛彩龙传习基地等。高校师生参观学习提供免费参观服务,有讲解服务的基地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内“大思政”育人环境

校内“大思政”育人环境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形成部门“四联动”,集聚校园内育人合力,依托“大思政”育人平台,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创新宣传模式,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内容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等。

校园“四联动”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思政大讲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演讲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大会、摄影、书法、绘画展、微视频制作大赛,通过现场投票、网络投票等形式评选出优秀作品。也可以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让广大学生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四、结语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是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的养分,将有利于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改革,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长云.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J].学理论,2016(12):225-226.

[2] 余应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2):192-194.

[3] 夏雁军.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初探[J].高教学刊,2016(23):227-229.

[4] 郭飒飒.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及实现路径[J].新西部2016(05):103-104.

[5] 刘笑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04):85-88.

基金项目: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项目《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方法与途径研究》(SCGW2018-46)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少云(1982- ),男,陕西汉中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