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资助育人路径探讨

2020-07-14陈宇袁坤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资助育人普通高中

陈宇 袁坤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第二中学为例,论述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五方面构造“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成才”的资助与育人模式,提出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感恩教育为依托,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纽带,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保障,唤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根本,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 资助育人 感恩意识 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资助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资助资金充足,资助体制逐渐完善,资助工作程序规范,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已经大大缓解。但是对贫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及人生规划等方面也亟待帮扶。面对日益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德育为先的要求,开展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构建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对推进教育脱贫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南宁市第二中学为例,对普通高中资助育人工作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一、资助育人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完善、资助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学生资助覆盖面越来越广,已经从根本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扶贫任务从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变成以经济资助为基础,集心理呵护、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深层资助。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各地各学校应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完善的资助育人机制。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南宁市第二中学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五方面构造“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成才”的资助与育人模式,根据高中三年不同学龄阶段设置相应的资助育人课程,逐步构建完善资助体系,从而使资助育人真正行之有效,初步实现资助育人课程化。将学生资助由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变成为经济资助、心理呵护、能力培训“三位一体”的立体资助。

二、资助育人实践途径

(一)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诚信教育是资助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每年秋季学期,南宁市第二中学政教处都会召集所有新申请资助的学生开展诚信系列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明确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教育学生必须确保自己提供的资助资料是真实有效的,不能弄虚作假。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南宁市教育局举办的“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主题征文、演讲比赛。

此外,南宁市第二中学着力打造“学生在校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诚信考核。诚信考核包括学生日常考勤、是否按时缴纳各种应缴费用、借图书和体育器材是否按时归还、是否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等。学生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将被列入本学期失信学生名单,取消本学期一切评先评优。如果资助学生因违反学校校纪校规被列入失信名单,将需要向学校提交书面检查,反省自己的失信行为。

(二)以感恩教育为依托,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资助育人需要加强感恩教育,重视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充分了解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并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转换成为自身努力奋斗和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南宁市第二中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对资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高一、高二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參加一次校内的公益活动和一次校外的公益活动,开展的公益活动累计服务时间为 6 个小时。学期末,由学生填写“南宁二中阳光助成长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参与认定表”,并由组织单位或服务对象填写活动效果并签名确认,然后交至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审核。

1.校内公益实践活动。南宁市第二中学设有 2 个校内公益实践活动点: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校阳光书屋。每个学期开学,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会安排所有受助学生轮流值日,每天 4 名同学。其中 2 名同学负责图书馆值日,主要任务是整理同学们归还的书籍及打扫卫生;2 名同学负责阳光书屋值日,主要任务是整理书刊。

另外,学校举办如学校运动会、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时,需要学生志愿者承担一些活动任务如会场布置、维护会场纪律和秩序等,学校都会在校内募集志愿者,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会号召受助学生踊跃参与。

2.校外公益实践活动。每学期,南宁市第二中学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会组织受助学生代表外出开展公益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八桂义工志愿者活动,如社区服务、敬老服务、科普宣传、环保与卫生服务、参加助残帮困活动等。除此之外,每年教师节期间,学校政教处会组织学生开展情系母校活动,回初中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师,感恩老师曾经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诲。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纽带,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环境或特殊的生活经历,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困惑和不良情绪,如自卑、自闭、压抑等。首先,学校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机制,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阵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缓解情绪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其次,学校每年都设立心理健康活动月,通过拍摄心理微电影、制作心理健康黑板报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沟通、交流、展示的平台。

同时,学校通过入户家访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因材施教,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他们的问题,也让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排除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四)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保障,唤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涯规划意识。随着广西新高考改革,在高中阶段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引入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要唤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引导他们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探索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设立自己的学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并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南宁市第二中学从 2018 年开始开设资助育人生涯规划课程、选修课及聘请专业生涯规划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独开设讲座等,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实施资助育人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高一年级资助育人课程分为资助政策解读、诚信感恩教育、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是资助政策解读、诚信感恩教育、自我探索,学生通过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专长,树立自己的学业目标和人生目标。第二学期开设环境探索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学、专业、职业、行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职业目标,并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高二、高三年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学校资助老师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讲座,学科优秀教师开展学法指导讲座及聘请校外专业生涯规划师开展有关升学和高考志愿填报讲座等。通过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形式将资助育人落到实处。

3.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设有单独资助咨询室和资助热线电话,资助负责老师是国家心理咨询师及生涯规划师,学生随时可以预约他们进行资助政策咨询、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咨询。

(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根本,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南宁市第二中学搭建各种平台,系统地开设“三典、四坛、五节、六赛”等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三典”即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典礼;“四坛”即元祖论坛、道德讲坛、百家讲坛、慧弘讲坛;“五节”即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启天艺术节、社团节;“六赛”即启天辩论赛、主持人大赛、十大歌手比赛、营销大赛、三大球赛、汉字听写大赛。学校通过系列活动,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与实践能力培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树立先锋模范榜样,让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争取进步,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年暑假第一周,南宁市第二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新生“启天训练营”,由政教处组织受助学生自愿报名担任新生领队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作为新生领队,在工作中不仅要协助老师组织策划开展活动,而且要负责做好新生后勤保障工作,与新生同吃同住,带领新生熟悉校园生活,管理日常作息起居。整個活动不仅锻炼了受助学生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角色的转换,让受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贫困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奕聪领导力建设培训夏令营”。夏令营课程丰富,有外教授课的全英文语言训练,以及组织策划能力培训、领导管理能力培训,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进行营销课题市场调研等。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南宁市第二中学资助育人工作初见成效,学校被评为“2016—2018 年南宁市学生资助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资助育人案例《潜心打造生涯规划,助力学生圆梦之旅》入选 2019 年广西资助工作育人工作典型优秀案例。除此之外,学校还多次在全市资助工作会议上做资助育人工作经验分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资助育人课程的引导下健康成长、自立自信、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03-01

[2]陈宝生.学生资助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9-03-01

【作者简介】陈 宇(1988— ),女,籍贯广西桂林,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二中学,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为学生资助与资助育人;袁 坤(1984— ),男,籍贯广西柳州,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师,研究方向为学生资助与资助育人、高中历史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资助育人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