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家校沟通有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7-14关意寅李天莉杨明伟王佳红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调查中职学校

关意寅 李天莉 杨明伟 王佳红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家校沟通中家长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每学期和教师沟通的次数、家长对家校沟通意义的看法、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时孩子的参与度、教师对家校沟通的看法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分析中职学校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分别存在的问题,并分别针对教师和家长提出提高家校沟通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家校沟通 有效性 现状 调查

家校沟通,主要是教师和家长结合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情况,通过语言和文字等媒介方式传递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国家大力倡导实施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愈加密切。在传统的教育中,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出现了一些教育方向偏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家校沟通的教育合力,尤其是中职学校有着区别于普通高中的特点,更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学校与家庭沟通是实现中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构筑中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才能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教育达成一致。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家校沟通的有效性成为十分迫切的事情。本文对中职学校家校沟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学校实际,探索有效开展家校沟通的方法,更好地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配合,从而为教育事业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职学校家校沟通有效性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对某中职学校学生家长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 179 份,有效率为 89.50%。共对 20 名中职教师(兼任中职班主任)进行结构化访谈。调查情况如下。

(一)家长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表 1 所示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14.52% 的中职学生家长认为家校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一般。进一步的访谈发现,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他们对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或者学生有没有在学校惹事,对于和教师的沟通大多是被动地进行。但是从前人研究结果来看,只有家长先意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才有助于家校沟通的深化发展。

(二)家长每学期和教师沟通的次数

從表 2 的数据可以看到,有 25.14% 的家长每学期与教师沟通的次数为 0,而沟通 5 次以上的人数仅为问卷调查人数的 8.94%。可见,中职学校的家校沟通情况并不乐观,如何在国家提倡全民育人的背景下促进家校沟通,是中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家长对家校沟通意义的看法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家长多数认为家校沟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孩子成绩的提高上,占总调查人数的 41.90%;认为体现在帮助教师管理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分别占 13.41% 和 20.67%;认为体现在促进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以及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仅为 8.94% 和 10.06%(见表 3)。说明家长对家校沟通意义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家长普遍认为家校沟通对教师有用,没有认识到家校沟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四)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时孩子的参与度

表 4 的数据显示,中职学校家校沟通过程中,中职学生的参与率较低,37.99% 的学生甚至从不参与,经常参与的仅为 17.32%。这说明中职学校的家校沟通,大多是家长和教师一方进行。实际上,教育沟通的重点是学生本身,学生没有参与的家校沟通容易出现对学生问题的判断不准,导致教育的失败。

(五)教师对家校沟通的看法

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结果得知,不仅年轻的教师对于家校沟通的工作不太适应,连一些较有资历的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笔者采访了两位中职教龄较长的教师,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教师 A:“以前和家长的沟通多半在于‘请家长,也就是孩子们最抵触的一种方式,一旦他们犯了错就会害怕教师说‘让你家长明天来一趟或是直接打电话当着孩子的面说,这种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根深蒂固。现在变成了有事微信上说,有些家长根本连面都见不到,由于直系家长大多在外地打工,到学校来的都是老一辈的家长或者是学生的表亲,他们大多疼爱学生,或者不好直接过度地教育,只是在教师面前说一说骂一骂,但学生没有认识到根本性问题,或者根本不服从这些亲人的教导,更别提改变了。”

教师 B:“除了 A 教师说的,有些家长关心孩子,但不在身边,教育的方法不对,得到孩子的不好消息的时候总是容易怒火中烧,很容易忽视电话那头的孩子的情绪和想法,久而久之,家庭关系就变得不和谐,而这又是一个死循环,这种不和谐不正常的关系有时更让孩子朝着反方向发展。”

经过这次访谈,笔者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家校沟通的工作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尤其是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面对一些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不在学生身边的情况,实现及时沟通相当不易。

二、中职学校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沟通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班级人数较多,精力不足。随着职业学校的扩招,中职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导致教师在管理上出现了盲区,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名家长,所需时间精力较多,而教师课余时间还要带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训练或者第二课堂活动,家校沟通的时间往往被压缩。

2.在沟通中教师占据主导,略显强势。在和教师以及家长的访谈中,笔者明显感觉到教师、课堂和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其他人只是辅助。在平时的沟通中大多数教师往往用通知的方式和家长沟通,语气和态度上都显得过于强势,显得不够尊重,不免打击了家长的沟通热情。

3.缺乏和家长沟通的技巧,事倍功半。通过对家长的访谈,笔者注意到大部分教师在沟通时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沟通的技巧。有些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话语,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表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采用家长更能接受的肯定性和期待性话语,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出发点是和自己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而缺乏技巧的教师在表达时往往过于尖锐,甚至扩大问题,这样让家长听起来不舒服也很难接受,无疑给沟通增加了障碍。

(二)家校沟通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者角色不适应,沟通不主动。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少部分家长几乎不与教师进行沟通,把教育学生的任务全部交给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遗传因素提供可能性,环境创造条件,教育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这几个因素都离不开家长。作为家长至少要保证家庭的和睦相处,自身在为人处世中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才能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2.过于看重学业成绩,不注重孩子的品行和技能培养。中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但是品行道德方面也不能忽视。然而大多数家长仍然认为学习是学生唯一的任务,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才是正经的出路,即便有些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其他才能,也是为考试做铺垫,毫不关心孩子的品行和技能培养。

3.过于专制,不准孩子参与沟通。在笔者访谈的班级中,只有 35.2% 的家长在和教师沟通中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家长仍然采取专制的教育方式,不愿让孩子陈述,也可以说没有将孩子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没有意识到孩子才是沟通的主角。

三、提高中职学校家校沟通有效性的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1.分清主次,合理利用班级的力量。由于现在中职学校大多数班级里学生人数过多,教师精力不足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采取沟通工作,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开展沟通工作时分清主次,事情严重或是紧急的先和对方家长进行沟通,没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可以采取暂时观察的方式。但是,在这样的策略中,往往会忽视优等生的心理,更容易出现的是大批成绩中等并且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被忽略,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时常关注,定时与其家长沟通,以便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中职学生由于家庭住址比较分散,课后的感情沟通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较少,教师可以划分区域合作小组,首先建立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利用朋辈教育让班级成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也可以定期在班級群中组织讨论,让家长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2.审视自己,尊重家长的意见。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不容易理解教师的一些要求,因此教师应多审视自己的态度,以平等的姿态与家长进行沟通。虽然教师在教育教学的领域是专业的,但不能忽视父母在教育中的地位,如果能以平等的姿态去沟通,多用商量的语气,这样不仅能使家长谅解教师,更能促进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强势的形式单方面告知家长自己的决定,这是人际关系处理中很重要的策略。

3.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情商。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应展现正面的愉悦的情绪状态。面对部分不理解的家长,教师可以先表明都是为了孩子好的立场,在平时就和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有意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沟通过程中,少用否定性的话语,多表示期待。为了能让教师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学校也应为此做出努力,比如适当地开设人际沟通方面的培训课程,加强学校的软性建设。

(二)对家长的建议

1.适应孩子教育者的角色,主动沟通。父母应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是无法逃避的。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达成一致,才能让教育合力发挥出最强大的力量。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为孩子提供生活费和学费保障就够了,只充当了养活孩子的角色,没有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这种错误的定位容易导致家长对家校沟通存在抵触情绪或者漠不关心,影响沟通的效果。对此,家长应适应孩子教育者的角色,并为这个角色努力付出,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教育提供辅助。

2.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兴趣爱好。当代社会提倡全面发展,是要求人们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爱好,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孩子接触社会,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多和教师沟通交流,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发展孩子的职业技能。

3.给予孩子民主的环境、畅谈想法的机会。中职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想法超前,他们往往有很多疑问,这都是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现。家长应多给孩子陈述的机会,不要一味以自己的视角去评判孩子,或是听教师的一面之词。也就是说,让孩子参与到沟通中来,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而不是以两个成年人的看法决定一切。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家校沟通有效性现状进行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中职学校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新媒体视域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现代交际,2017(24)

[2]潘 芳.家校配合,共育良才——浅谈家校合力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3]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张贤军.家校交流对建设和谐教育的意义[J].贵州教育,2018(22)

【作者简介】关意寅(1967— ),男,汉族,籍贯广西玉林,学士,副研究员,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李天莉(1987— ),女,汉族,籍贯广西南宁,硕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杨明伟(1978— ),男,汉族,籍贯广西钦州,实验师,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王佳红(1982— ),女,汉族,籍贯甘肃定西,学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责编 王悦之)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调查中职学校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