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校园时尚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2020-07-14郑智华李冠恩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高校

郑智华 李冠恩

摘 要:校园时尚文化是新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要善于利用校园语言时尚文化功能,增强价值观培育主体间性的“生命力”;其次要积极构建校园交往时尚文化功能,提升价值观培育方式的“吸引力”,最后开发拓展校园休闲时尚文化功能,强化价值观培育环体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校园时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高校校园时尚文化作为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是某个特定时期内大学生在语言、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对各种社会热点、文化思潮的遵从和追求所表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现象。与校园传统文化相比,其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新颖性等特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校园时尚文化,使其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育人手段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校园时尚文化的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路径。

一、善于利用校园语言时尚文化符号,增强价值观培育主体间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活动。而检验这种培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让受教育者在理性上得以认可,情感上得以认同,并最终将之融入自身的思想架构、行为指引中。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较于常规的工具知识教育而言,其更强调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因此,这就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采取主体间性的教育范式,通过建立“我—你”的聆听移情、对话讨论、实践互动等一系列的交互主体性的教育模式来激活教育对象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间性培育模式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相反在这种更需要大学生群体主体性的教学互动上遭遇到一系列“冷场”的尴尬场面。是什么限制制约主体间性教育的发挥?教学语言的运用失当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符号系统来传递知识和思想” [2]。不同的教育范式就必然“匹配”着不一样的教学语言。在主体间性的教育范式中,教育者更应运用生动、亲和、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来营造平等、尊重、包容的交互氛围。当教育者还使用“我—他”范式中的權威式、命令式、中心式的教学语言去实施主体间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活动时,实质上就已经将交互主体间的平等、多样、互动的前提和基础破坏得一干二净。校园语言时尚文化是大学生群体根据社会时尚热点而创造、使用和流行的语言表达,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追捧,甚至成为学生流行一时的“口头禅”和“座右铭”。譬如“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的谐音)、“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等这些均彰显大学生个性与表达自我的语言时尚。因此,我们应当从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校园语言时尚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合理的、生动的语言符号,将之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从而确保和增强主体间性教育范式的“生命力”。这当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注意时效。校园时尚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的特征。尤其是校园语言时尚文化,在当前全媒体时代下网络社交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校园语言的时尚潮流也会日新月异,不断涌现新的语言表达。这要求教育者在使用校园语言时尚文化资源过程中应当注意时效性的把握,应保持对社会时政、网络热点甚至微信朋友圈的关注,并且甄选出生动易懂、语义积极、亲和适当的语言符号来进行主体间性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打通和破除师生之间交互实践的对话交流的代沟和隔阂,真正展现主体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是深挖意蕴。校园语言时尚文化的形成往往源自于社会热点话题的背景和讨论,比如2019年经常被大学生群体使用的流行语“你家有猪啊!”来表示“家里富有”的意思,“你家有猪”跟财富能够联系起来并被广泛接受、使用和传播,正是基于2019年猪肉价格飞涨的社会热点。因此,在运用校园语言时尚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育者也应当深入挖掘、梳理和深化一些极具社会性、时代性、趣味性的校园语言时尚符号背后的故事脉络、情感意蕴、精神价值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贴合的内容。如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幅美食漫画在网络上刷屏,许多拟人化的美食们,守候在隔离病房外,为病房里生病的热干面加油鼓劲。这幅漫画迅速引爆许多大学生的朋友圈,“热干面,加油!”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给武汉乃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加油的最有力的呐喊。同时也深含着他们对武汉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关切和热爱。如果教育者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亮闪闪”的校园语言时尚符号,则能快速引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三是把握分寸。我们也同时需要注意到,校园语言时尚文化由于受到社会时尚文化尤其是网络潮流文化的影响,当中还包含着许多媚俗、颓丧、粗鄙的语言表达符号,这些“娱乐至死”、“享乐至上”、“消费为王”符号非但不能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还会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教育者在课堂上使用校园语言时尚符号不能够为了博得学生的笑声而故意地媚俗化和泛娱乐化,而是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来甄别、挑选合适准确的语言时尚符号来开展育人工作。

二、积极构建校园交往时尚文化平台,提升价值观培育方式的“吸引力”

校园交往时尚文化是大学生群体进行人际交往的时代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现象。而最能体现大学生群体的交往时尚特点的是他们对于新媒体信息交往技术的熟练有效运用,尤其以“微信”、“抖音”、“快手”等手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出现后,大大增加了他们进行社会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方式。“吃饭拍拍照发圈”、“无聊看看虎牙直播”、“睡前刷刷抖音快手”成为许多大学生最常见的社交生活方式。因此,在新时代下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和影响大学生群体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抢占网络媒体的“阵地”。通过构建多种校园交往时尚文化平台来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高校在构建这些平台应当做好“两个要”:一方面,校园交往时尚文化平台队伍建设要重视。当前许多高校育人工作者并没有相对专业的新媒体工作的经验,没有看到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的影响,媒体素养的低下导致在教育过程的展开不能及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的方式,从而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要,那么价值观教育一旦脱离学生的实际,就必然注定失败。因此,我们应当着力提升两课教师的“智库作用”、让团学骨干成长为“通达之渠”、培养网络学生意见领袖的 “奔腾之流”以及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浩瀚之海”,形成层级分明、素养良好、作用面广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队伍。

另一方面,校园交往时尚文化平台的建设要全面,尽可能地做到对大学生群体交往时尚方式的全面覆盖。如何实现全面覆盖呢?必须坚持“线上线下一齐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上,教育者应善于合理使用更贴合大学生群体交往时尚的工具来进行课堂教学,譬如使用“二维码签到”、“弹幕讨论”、“摇一摇抢答”等师生互动交往方式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在课程以外,高校育人工作者也应当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境域,充分抢占微信、抖音、快手等校园交往时尚平台,通过“微故事”、“短视频”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阐释和价值引领。并且以“留言”、“点赞”、“互粉”等交往时尚功能来鼓励、吸引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高效的互动交往。在这种有效的交往实践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得到提升。

三、深入拓展校园休闲时尚文化氛围,强化价值观培育环境的“渗透力”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相对过去拥有更加宽松、自由、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多的休闲资源去满足“生活态度、生活信仰、生活行为改变” [3]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社会休闲时尚潮流交织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休闲时尚文化,如游戏休闲、运动休闲、购物休闲等。校园休闲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具有巨大的渗透力,许多大学生在开展进行这些时尚休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休闲活动背后蕴含的某种价值立场和价值导向的影响。如游戏休闲活动中所蕴含的娱乐观、运动休闲活动展示的胜负观、购物休闲活动体现的消费观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校园休闲时尚文化也会深受负面消极的社会时尚文化的影响,如“娱乐至死”、“胜者为王”、“消费之上”等不良价值导向也会随之而侵蚀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不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接受。因此,高校育人工作者应当深入拓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休闲时尚活动,形成极具特色、凸显活力、氛围浓厚的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育人环境。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大力投入校园休闲活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校园电影室、歌舞台、健身房、创业街等便于学生开展休闲活动的地方和场所。另一方面,我们要形成周期化、品牌化的校园休闲时尚文化品牌,如定期举行爱国主义电影专场、院-系-班分级运动赛、爱心公益义卖活动等内容,使学生能夠在这些校园时尚休闲文化实践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

[2] 姜竹青.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

[3] 王岩.论高校校园休闲文化的内涵与认同路向[J].兰州学刊,2008(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校级课题(党建与思政专项)“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时尚文化引领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2018XJZXYB003)。

作者信息:郑智华(1988- ),男,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专任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