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

2020-07-14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新桥实验小学刘海洋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三角形思维能力儿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新桥实验小学 刘海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儿童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思维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思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随着兴趣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敏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根据数学学科逻辑性强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感官认知,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色彩鲜艳的图片。这些图片中包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正方形与长方形等,接着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有几个角?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样的学习过程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兴趣与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情境,先给学生复习通过“数方格法”来求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通过“割补法”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拼合法”来求三角形面积。最后,提出问题:如何求圆的面积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分别运用了“数方格法”“拼合法”与“割补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都无法准确地得出圆的面积。此时,有的学生提出能否把圆切开后再拼,这样应该能解决问题。接着,学生开始动手操作。通过不断的演示,发现“切拼法"可以得出圆的面积。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办法。

三、开展多样练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通常是讲例题与做练习,而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让学生的练习内容多样化并富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就开展了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学习了体积知识后,就让学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习比例尺这个知识点后,就让学生测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教学比例这一知识点后,就让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活动才能现实意义。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儿童的思维创造性。只要儿童乐学、爱学,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四、加强实际操作,强化思维认知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初衷。为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深刻领会新课改理念。教学中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开展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三角形思维能力儿童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留守儿童
画一画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