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合唱艺术对培养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2020-07-13仝义琨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合唱艺术西江月中学生

摘 要:合唱艺术是集体活动,非常适合在中学展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中学生,因其特殊的年龄段,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行程的关键时期。我国优秀的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是先人智慧、人生感悟的结晶。由厦门六中演唱的合唱作品《西江月》就是一首“古词新唱”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创作背景介绍、音乐特点分析、合唱排练要点、指挥手势设计,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通过合唱这种集体活动,以及对合唱作品贴切的演绎,而让更多的中学生接触合唱艺术,并且喜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合唱艺术;中学生;厦门六中;合唱作品《西江月》

优秀的合唱作品是深受中学生青睐的,其中,不乏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歌词的合唱作品。比如:合唱作品《西江月》、合唱作品《渔歌子》等。这些作品被很多学校团体都演绎过。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关于这部优秀的合唱作品,搜狐、百度百科网站上的评论观点的文章较多,而关于合唱作品本身的音乐分析,文献却比较少。在中国知网,输入检索词:《西江月》,共有451篇文献;而输入检索词:《西江月》合唱,暂无研究文献。由此看出,对合唱作品《西江月》进行音乐分析研究是有一定开拓性意义的。

一、合唱作品《西江月》的创作背景

合唱作品《西江月》歌词来源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合唱作品《西江月》由厦门六中首唱并唱响全国,并在2019年01月12日受邀参演了“两岸元宵戏曲晚会”。通过电视媒体,合唱作品《西江月》获得了比较广的关注度。

二、合唱作品《西江月》的音乐特点

音乐作品的本体分析,是我们认知作品的第一步,所以,应该认真、严谨的对待。当我们通过作品跟作曲家、作词家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设想和期待,是我们是否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的关键。

(一)活泼的音乐风格

合唱作品《西江月》作曲者选择了三拍子,节奏律动相对于二拍子和四拍子而言更加流畅,再配以固定的节奏型(详见图1),更为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便于记忆,跟歌词能够较好的融合一体。

(二)规整的段落标记

规整的段落标记,更加便于学习者快速的熟悉作品、熟知段落的层次,便能更好的演绎作品。详细的曲式结构图,详见图2。

全曲共90小节,1-9小节是前奏,10-34小节是第一段落,35-45小节是间奏,46-79小节是第二段落,80-82小节是三小节的间奏,83-90小节是尾声。全曲在71小节,由bE调升高半音后转F调,转调将音乐情绪推向了全曲的高点。有了清晰的曲式结构图,演唱者便能快速的把握作品的情绪,更好的演绎作品要表达的感情。

三、合唱作品《西江月》的排练要点

合唱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合唱教学、训练和实践。合唱和交响乐一样,都依赖于团队性的艺术表演,其关键就在于个体与整体、技巧和音乐内涵、内容与形式等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教学和训练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合唱团的质量。只有高水平的合唱教学和训练,才可能有高水准的合唱。①

(一)前奏

前奏部分一共9小节,可以划分成两小句,歌词用象声词:“拉、里、呀、咦、嗦”来营造田园稻香的意境,可以轻声演唱,需要有律动和层次。

(二)第一段落(A段)

第一段落可以划分成三小句,歌词:“明月别枝惊鹊”为分界线。第一小句(10-17小节)与第二小句(18-26小节)音乐旋律相差无几,但是第二小句比第一小句声部旋律更为丰富一些,建议第二小句比第一小句做推动处理,第二小句力度更强一些。第25小节处,请注意合唱2声部的进入,即歌词:“一、啊”各唱半拍。详见图示3。第三小句(27-34小节)是二声部的轮唱,注意声部之间的衔接。

(三)第二段落(B段)

第二段落的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划分成五小句。其中,前三小句是合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的依次进入,指挥者需要给提前预备拍。第四小句(63-70小节)是二声部的轮唱,需要注意声部进入。第五小句(71-79小节),在71小节,由bE大调升高半音后转F大调,转调将音乐情绪推向了全曲的高点。转调后,依然是二声部的轮唱,声部进入和节奏律动需要把握。

(四)尾声段落(Coda段)

本段共有两句歌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长音弱收,恰恰形成了首尾呼应,让人意犹未尽,依然沉浸在音乐情绪中,久久不能忘怀。

四、合唱作品《西江月》的指挥手势设计

合唱指挥者的案头工作是重中之重,实际排练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高质量的排练效果,这便需要指挥者提前做功课。

合唱作品《西江月》的调式调性是bE调转F调,在我国的民族调式中,偏音同时含大调IV、VII级(即同时含清角、变宫),即为清乐七声,所以,bE宫清乐七声调式。第71小节处,由bE调升高半音后转F调,转调后依然含有偏音(清角、變宫),后为F宫清乐七声调式,全曲结束在属音上,让听众有回音绕梁、意犹未尽感。

合唱作品《西江月》的节拍节奏是以三拍子的律动为基础的,三拍子的指挥手势多以三角形为主。在此,暂设计为:等边三角形(里、外、上);直角三角形(下、外、上)。以下是分段的指挥手势设计。

(一)前奏

前奏部分一共9小节,可以划分成两小句,指挥手势设计也可分为两个层次。

以前两小节为例,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设计,为避免双手交叉的情况出现,可设计为角三角形(下、外、上),第二小节的最后半拍有休止符,可设计为:下、收。连起来的动作:下、外、上、下、收(1拍半)。前奏可重复四遍,第三遍的动作幅度可以稍大些。

(二)第一段落(A段)

第一段落歌词呈现,歌词“明月别枝惊鹊”中“鹊”后因有休止符,需要有小幅度的停顿。即:1、2、3、4(1)、停(保持,1拍半,最后的半拍用于下句的预备拍)。第25小节处,需注意声部进入,建议指挥手势:左手向下的同时,抬右手,完成左右手的交替动作。第27小节开始,是二声部的轮唱,以一小节(3拍)为单位拍,指挥手势设计为:左手3拍、右手3拍(共3遍)。第33小节,双手合在一起,给出三拍子的图示。

(三)第二段落(B段)

第二段落首先有三个声部的依次进入,分别是:1.第46小节,女高声部(合唱1)先进入;2.第54小节,女中声部(合唱2)进入;3.第60小节,女低声部或男声部(合唱3)进入。这三处需要指挥者提前给预备拍。第63小节开始,是二声部的轮唱,与第一段落的第27小节类似,可以设计成相似的指挥手势。第71小节转调后,依然是二声部的轮唱,指挥手势与之前类似,但是因为音乐情绪做了推动,手势幅度可以稍大一些。

(四)尾声段落(Coda段)

尾声段落的音乐情绪是遥相呼应前奏的,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指挥手势设计为:左手3拍、右手3拍、左手3拍。到第86小节的歌词:“忽”,这里双手有一个延长,合唱团员看指挥手势:唱最后一个歌词:“见”,后指挥轻收拍,动作幅度较小,具有一定的轻盈感,全曲的音乐情绪在意犹未尽中慢慢结束。

结  语

如今中國合唱正成为中国文化生活中主流的一种文化形式,正处于二十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当下中国的音乐文化中,非专业的合唱群体多不胜数,各地的各种形式的合唱节遍地开花,合唱不仅构成了大众文化的主流,而且在参与的人数上,在各种表演的场次上远远多于其他音乐形式,可以说,多元化是当下中国合唱的根本特征。②合唱作品《西江月》是近几年来比较受中学生喜爱的合唱作品,家喻户晓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歌词,简单明了的声部进入,也让更多的爱好合唱指挥的人士们注意到这首作品,设想,一位爱好合唱指挥的中学音乐教师和一群热爱合唱艺术的孩子们,当他们拿到这首作品的合唱谱,应该会更希望能查阅到关于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排练要点、指挥手势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争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希望能为喜欢这首合唱作品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分析建议。力求增加这些作品的研究文献,力争一些绵薄之力。

注  释:

① 田晓宝.当今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中若干问题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6,(09):32.

② 田晓宝,邓畅.当下中国合唱概念的边界突破[J].人民音乐,2012,(08):33.

作者简介:

仝义琨(1990-),女,研究生学历,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合唱指挥、视唱练耳教学。

猜你喜欢

合唱艺术西江月中学生
唐启辉
西江月·感怀
西江月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议音乐素养对合唱的重要性
社区音乐教育对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合唱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