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动物量词“匹”的偏误分析

2020-07-13李佳波周毅敏

消费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数词偏误量词

李佳波 周毅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汉日语言中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分析

(一)汉语中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分析

1.计量马的单位

2.计量驴、骡等似马四蹄哺乳类动物的单位

3.计量兽、鸟、鱼、虫的单位

皆赐玉五珏,马三匹。《左传·庄公十八年》

包袱三百九十五个,牛马驴骡三百五十匹,其余零碎之物,俱有数目。《刘公案》

熙以七月入治,其日大风寒雨,冻死者二十余人,驴马数十匹。《魏书》

到清代以前,关于匹的用法是在变化的,但基本脱离不开上述的前两种。到了近现代以后,才大量出现了匹的第三种用法。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彻底废除了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幕府阶级的统治,在维新派的发动下,上自政治,下自生活,无不向西方学习,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看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日本,中国一批爱国志士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到日本去学习,那些作家们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日语的影响的。所以到现在还能看见“匹”计量兽类、禽类等的用法,而不是像汉语自古以来只用来计量马、骡等动物。

一只白鸡子,飞到池子边上去,看见水里面,一匹鲜红的金鱼儿。《牧羊哀话》郭沫若(鱼类)

蜜蜂为了采粉或者救饥,在一花上,可以有数匹甚至十余匹,一涌而入。鲁迅/“蜜蜂”与“蜜”(昆虫类)

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太太……。”鲁迅/故事新编(鸟类)

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鲁迅/彷徨(兽类)

(二)日语中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分析

与中国用来计量事物的词类被称为量词不同,在日本计量事物的词类叫做助数词。在助数词中,据来源分,又可分为和语词、汉语词以及外来语这三类。显然助数词“匹”是外来语。

日语助数词“匹”的计量对象有物品和动物。笔者根据《スーerー大辞林》以及“少纳言(KOTONOHA现代日语均衡书面语语料库)”整理出以下三类关于“匹”的用法:

2.銭PH数xiitf単位。(计量钱的单位,指的是日本古旧货币的单位。10文钱或者25文钱为一匹)

3.獣·鳥·魚·虫tí(ⅵ)PH数xiitfのに用ⅩⅣtf。“疋”tt同(xii)の意味でⅩⅢ。(1)古ffktt馬と牛tí(ⅵ)、獣類にxiiiⅩⅣて用ⅩⅣftfu、のち次第に小動物にもⅩⅣうとうにtíっft。(计量兽、鸟、鱼、虫等时使用。同“疋”。古代用于马和牛等兽类,后来逐渐也用于小动物)

ⅩⅢtfと、列のtífkfk(x)一 匹の通背猿猴fu跳shだしてffiて、声PHttりffげ、ⅩⅤう言うのでⅩⅢ。(呉承恩(著)/ 中野 美代子(訳) 西遊記 岩波書店 2005)

「何fk釣KAうと思って。何でもⅩⅣⅩⅣfk(x)一匹魚PH釣ってttfftⅩⅣ」 「君の気持ち、分fktfよ」 (野田 知佑(著) 世界の川PH旅ⅩⅢtf 世界文化社 2001)

ThうtíのでⅩⅢ。やっfkⅩⅣtíのtt、蚊。Thxvも一匹や二匹(xii)ゃtíⅩⅣ。体調一fjasチttffKAう巨大tí蚊fu大群で集(xi)ってffktf。(星野 知子(著) 食べtffu勝ち! 講談社 2002)

庄八tt、ThⅩⅤで、駒助fk(x)、マxviシ人りの竹籠PHうけとtfと、中fk(x)、マxviシPH数 匹とり(鳥)出して 首にfkけ、 「やっ、やっ、やっ」と、掛け声PHfkけtftíり、マxviシPH一匹ずxiii、(伊藤 桂一(著) 仇討月夜 矢車庄八風流旅 学習研究社 2004)

由于这次主要说明“匹”具有计量动物的功能的事,故日语助数词“匹”的前两个用法就不详细讲述了。综上观之,到清代为止,日语助数词“匹”用来计量动物的对象也是从牛、马开始的,到了近现代就有了计量兽、鸟、鱼、虫的功能且结合日语助数词“匹”的前两个用法,可以想象日语中的“匹”是借自汉语中的“匹”并逐渐发展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义的。

(三)汉日语言中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对比

前两个小节笔者已经分别粗略的分析了汉日语言中计量动物的量词“匹”。这里就将这两种“匹”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汉语:

1.计量马的单位。

2.计量驴、骡等类马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的单位。

3.计量兽、鸟、鱼、虫的单位。 (近现代以来)

日语:

獣·鳥·魚·虫tí(ⅵ)PH数xiitfのに用ⅩⅣtf。“疋”tt同(xii)の意味でⅩⅢ。(1)古ffktt馬と牛tí(ⅵ)、獣類にxiiiⅩⅣて用ⅩⅣftfu、のち次第に小動物にもⅩⅣうとうにtíっft。(计量兽、鸟、鱼、虫等时使用。同“疋”。古代用于马和牛等兽类,后来逐渐也用于小动物。)

一眼就可以看出,汉语的计量动物的量词“匹”主要是计量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的,尤其是马、驴、骡等动物,而日语助数词“匹”是只能计量兽、鸟、鱼、虫等动物时使用。在日语中马、驴、骡等动物是只由助数词“頭”来计量的。再来是日语助数词“匹”有异体字“疋”,而汉语里没有。最后是汉日语言中的“匹”也有相同的计量范围的情况,比如“计量兽、鸟、鱼、虫的单位”以及“汉语当中‘匹’修饰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而古代日语中的‘匹’用于计量马和牛等兽类”,尽管两者计量范围是相同或相似的,但语言在发展,两者又会按照本民族的用法再为其添砖加瓦甚至改头换面,这一点会在后面的汉日语言相互影响中做一个介绍。

二、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匹”用作表示动物量词的偏误分析

(一)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匹”用作表示动物量词的偏误类型

以下是笔者根据HSK语料库中日本学生关于量词“匹”的偏误及部分文献中关于日本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偏误整理出来的偏误类型。

(1)量词冗余

量词的冗余指的是这个地方使用量词是不应该的或者是量词的重叠使用。笔者根据所搜集到的语料不完全地整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比较简单的量词冗余,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可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偏误。

例:*五匹马匹。

*这是匹漂亮的一匹马。

一般来说,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出现像上述两种例子的一句话中有两个“匹”的都是不自觉造成这种偏误的。他们可能学习了一部分的固定句式,又或者习得一个固定的短语之后,在写作或应用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出来,从而导致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句子。例如在“*五匹马匹”中,五匹马是一个组合,马匹又是另一个组合,是马的总称。学习者在这里两者合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应改为“五匹马”。而在“*这是一匹漂亮的马。”中学习者已经使用了“这是匹……”的句式,但是在后面又用了“一匹马”,量词“匹”在这里冗余了,应该改为“这是匹漂亮的马。”

第二种稍显复杂一些,是属于名量词的重叠偏误所带来的量词冗余。

例:*这些白马匹匹都奔向远方。

*丝绸之路上,骆驼匹匹全向西方走去。

汉语中的量词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重叠的,当然“匹”也不例外。“匹匹”是“匹”的名量词重叠形式,表示的是“由个体组成的全部”。其余衍生的用法有“一匹匹”,“一匹一匹”等。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初次接触到这种结构的时候,并没有理解其语义特征[+全体],从而导致了在写作或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种偏误。例如在“*这些白马匹匹都奔向远方。”中匹匹的语义特征中包含了[+全体]而都的语义特征中也包含了[+全体],学习者将两者合用,显然使得语义重复了,应该改为“这些白马匹匹奔向远方。”或者“这些白马都奔向远方。”又比如“*丝绸之路上,骆驼匹匹全向西方走去。”这句话中,全的语义特征也有[+全体]与匹匹的重叠,应该改为“丝绸之路上,骆驼全向西方走去。”

第三种偏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例:*(村上天皇的)皇宫中的马竟有千匹头。

笔者在整理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的偏误语料时,看到过用量词“匹”的,也有看到过用量词“头”的,但用“匹头”的情况是第一次看到。这句“*(村上天皇的)皇宫中的马竟有千匹头。”的错误就在于“匹”和“头”的连用,造成了量词的冗余,首先“头”不计量马,其次没有“匹头”连用的语法规则。因此应将其改为“(村上天皇的)皇宫中的马竟有千匹。”,笔者本以为是日语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但想想不对,日语里没有这种用法。后来通过BBC语料库发现在古汉语中竟有这样的用法——“客兵官军一万八千九百三十三员名,马骡七千六百四十三匹头,《皇明经世文编》”。由此可知,这位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是受过古文的熏陶的。不过这样的例子几乎没有,因此就点到即止了。

(2)量词误用

量词的误用指的是应该使用的正确的量词却由于名量关系的不明确或不理解而导致的误用。这种偏误算是比较常见的偏误。笔者根据所搜集到的语料不完全地整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语料中常见的偏误。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在初次接触到汉语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可是对我来说,好像一匹龟一样,他也是个好父亲。

*动物园的那匹企鹅,太可爱了。

前面在探究日语计量动物的助数词“匹”时,就已经说过,匹可以计量兽、鸟、鱼、虫等动物而汉语的“匹”(排除近现代)却只能计量马、驴、骡以及部分禽类、兽类动物。显然,这里学习者们的偏误是更倾向于日语助数词的用法的。例如“*可是对我来说,好像一匹龟一样,他也是个好父亲。”中的“一匹龟”就是典型的偏向日语助数词的用法。“龟”是爬虫类动物,满足日语助数词“匹”的计量条件,而在汉语中是用“只”来计量的,因此这句话应该为“可是对我来说,好像一只龟一样,他也是个好父亲。”同理“*动物园的那匹企鹅,太可爱了。”的“企鹅”属于鸟类,也满足日语助数词“匹”的计量条件,但在汉语中却是用“只”来计量的,因此这句话应该为“动物园的那只企鹅,太可爱了。”

第二种是属于汉日语言中,计量动物量词的语义范围分不清楚,例如汉日量词“匹”、“头”该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

例:*那头马跑了。

*沙漠中有一头骆驼。

日语当中的“匹”计量动物范围只局限于兽、鸟、鱼、虫,而“頭”计量动物的范围却是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汉语当中的“匹”用来计量马、驴、骡以及部分禽类、兽类动物,而“头”计量驴、骡、骆驼等四蹄哺乳类动物。由此可以推理出:其一,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倾向于日语助数词的用法。马和骆驼都是属于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而汉语中匹专门计量马,而骆驼既可以被匹和只计量。因此“*那头马跑了。”、“*沙漠中有一头骆驼。”应分别改为“那匹马跑了。”、“沙漠中有一匹/只骆驼。”其二,中日语言的“匹”的用法是相互交汇,相互影响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这点在之后会再次提到。

(3)量词繁简别字

量词的繁简误用指的是那些母语受到中国汉字文化影响的人依旧受母语汉字的影响而错用了本该使用的标准现代汉语的汉字。笔者搜集到的语料中像这样的偏误相当的少,故稍微点一下就好了。

例:*一疋狼悄悄的跟踪在他的后面。

日语当中的助数词“匹”还有一个异体字“疋”,他们两个是等价的,而汉语中的量词“匹”只有一种标准的字形,是没有异体字的。例如“*一疋狼悄悄的跟踪在他的后面。”中显然日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将“匹”写成了其异体字“疋”,因此应将这句话改为“一匹狼悄悄的跟踪在他的后面。”

(二)引起偏误的原因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将偏误分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以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2]。笔者已经将前面的偏误的语料整理出了三种的类型,至于每种类型中所潜藏的原因,在这次的分析中,笔者将其分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1)母语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对目的语知识并不是很详实地掌握所以只能用母语的知识来解决二语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母语负迁移的情况是发生在初学者身上的。例如在量词的误用中“*可是对我来说,好像一匹龟一样,他也是个好父亲。”、“动物园的那匹企鹅,太可爱了。”中的“一匹龟”和“那匹企鹅”就是典型的母语负迁移,因为这两个“匹”的用法是更倾向于日语助数词的用法,这一点在日语中找出端倪“亀fu1匹”、“ペas(Ⅱ)asfu数匹”。又比如在量词误用中属于汉日语言里计量动物量词的语义范围分不清楚的情况,“头”“匹”的误用也是属于母语的负迁移。在“*那头马跑了。”、“*沙漠中有一头骆驼。”中就是将“匹”误用为了“头”。笔者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关于日语助数词“匹”、“頭”和汉语量词“匹”、“头”的界限是模糊的,是有交集的。“马”是属于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用汉语量词只能是“匹”而日语可以是“頭”,“骆驼”也是属于大型四蹄哺乳类动物,用汉语量词可以是“匹”、“只”但日语中只能是“頭”,由此观之这是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量词“匹”的时候将日语的语法规则套了进来。最后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量词的繁简别字,由于日语中“匹”、“疋”异体,学习者在使用的过程会根据母语的习惯将“疋”用于汉语写作中,因此这也算是母语负迁移了。

(2)目的语的负迁移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3]。一般来说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后,稍许适应了初级的汉语,但这时学习者们并不是完全的掌握了汉语的规则,只能用不完全的规则来应用汉语。例如量词冗余中的第二种名量词的重叠,“*这些白马匹匹都奔向远方”、“*丝绸之路上,骆驼匹匹全向西方走去。”“匹匹”、“都”、“全”的语义特征中都有[+全体],如果合起来用就会造成语义上的重复,笔者猜想这是学习者刚刚接触到名量词重叠的用法时,尚未完全掌握其“个体组成的全部”的功能,结果又将以前学过的“…都…”、“…全…”的句式带入写作中,因此形成了目的语的负迁移。又如量词冗余中的第三种偏误,属于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受到古汉语用法影响的。笔者在之前已经说过这种例子少见,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村上天皇的)皇宫中的马竟有千匹头。”中“匹头”的用法是现代汉语中所没有的,要么就是“匹”,要么就是“头”,况且马在现代汉语中专门用“匹”来计量的,也就不可能有“头”了。因此,部分受古汉语影响造成的偏误也归类于目的语的负迁移。

(3)交际策略的影响

交际策略的影响指的是学习者在应用汉语的过程中,尤指交际的过程中,如何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就是交际策略。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练习课堂上的知识,勉强习得固定的句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流畅的交际还是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对语言的熟练掌握,但上述两个方面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诸如紧张等不良的情绪,而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出现不自觉的策略选择失误,甚至逃避性的策略从而导致语言偏误的产生。例如“*五匹马匹。”当中五匹马是一个组合,马匹又是另一个组合,而“马匹”已经是对于马的总称了,哪有会被个体量词所计量的道理呢,这里学习者是犯了集体或整体不能被个体量词计量的错误。可以想象学习者在应用的过程中一边是受到了学过的句式的影响,一边是学过的词语,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两者合用,便成了量词冗余的偏误。又比如“*这是匹漂亮的一匹马。”中学习者已经使用了“这是匹……”的句式,但是在后面又用了“一匹马”,可以推想学习者是先熟悉了“一匹马”这个结构再习得了“这是匹……”的结构,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表达了出来。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交际策略的影响。

三、中日量词“匹”的相互影响及教学建议

(一)日语助数词“匹”对汉语量词“匹”的影响

在白话文运动之前,中日量词“匹”的用法还是界限较为分明的,但自白话文运动之后,尤其是在之后作为汉语民族共同语的“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作品中的计量动物的量词“匹”与日语助数词“匹”的界限却变得模糊起来。诚如笔者之前所提到的到了近现代“匹”对于动物的计量范围非常广泛。譬如郭沫若的“一匹鲜红的金鱼儿”,鲁迅的“十余匹蜜蜂”,“几匹乌鸦”,“一匹受伤的狼”等诸如此类的用法并非个例。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还有这样的用法:

“据我们所知,当时日本的小学里给学生讲地理课时,就是画一匹猪来代表中国的。”——《沿着革命的道路前进》 李达

“正说着,忽见仙座下窜出一匹纯白大狐狸,直向跪着的人群扑去,所经之处,人们都惊倒在地,狐仙践踏而过,毫不理会。”——《狐仙现形记》云志

“等她的小鸡,略微长大了一点,能够出了屋了,能够在院子里自己去找食吃去的时候,她就把它们给染了六匹红的,六匹绿的。都是在脑门上。”——《呼兰河传》萧红

(二)汉语量词“匹”对日语助数词“匹”的影响

“李庆祥在《日语助词数词论考》中指出,从日本最早的金石文的记载看,4 世纪,即日本大和时代初期就开始出现了助数词的用法。因此日语量词出现的时间比汉语量词晚一点。后来随着汉字不断传入日本,我国古代的大量量词也传到了日本,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原封不动地将其用于本国语言的计量。从日本最早的历史小说《古事记》(712 年)记载看,日本奈良时代初期,助数词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而且助数词在表记、运用和读音方面开始形成自己的特点,已不再是完全照搬汉字了[4]。”那么可以由此推论,最早的“匹”由中国传入日本,就保留了其本义,是用来计量布或丝织品的,同时汉语“匹”用来计量动物的用法也被借用了过去,在最早出现“匹”用来表示动物的日语助数词中,“匹”主要用来计量牛、马等。随后在日语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用来计量牛、马的语法功能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兽、鸟、鱼、虫等小动物。这些意义的演变可以看作是引申中的转喻机制与词汇意义的转移。

(三)教学启示

既然标准的现代汉语是以典范的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那么我们在对于汉语量词“匹”的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匹”的常用方法。通常来说计量动物的量词“匹”是用来计量马、骡、驴。但是《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提到“匹”作为量词用于马、驴、骡等,也用于其他动物,相当于“只”。不能只是因为惯用的用法,而忽略了其他的用法的可能性。语言是具有任意性的,其任意性就表现在约定俗成上,正是因为有使用的人,没有在语言的发展长河中被剔除,那就有其合理性。但话又说回来,“匹”虽有计量诸如狼,狐狸,鸡等部分禽类,小型兽类的功能,但其计量鱼类,昆虫类的功能到现在已经消失了。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做好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归纳出量词“匹”的运用情况,这样既能达到严谨运用语言的目的,又能全面地将汉语传授给外国留学生。

结语:通过对汉日语言中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对比分析、影响探源以及对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偏误分析可以得出其偏误的类型及其背后的原因。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教学的启示,从而更好地提高计量动物的量词“匹”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猜你喜欢

数词偏误量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数词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量词歌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