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树木初成林,尚待开放大气象*
——艺术学理论学科设立以来的回顾和展望

2020-07-12王一川

艺术百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授权点门类学科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2021年2月,将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正式获准设立十周年的时刻。正是在十年前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艺术学获准升级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其下辖的五个一级学科之一就有艺术学理论。倏忽间已然十载,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艺术学理论学科如今到底是何模样了,其未来又将如何?确实令人禁不住回眸和思虑。具体地说,在“十年树木……”这类句式的后半段,应当接续怎样的句子成分呢?当然,这里既可以有颇为乐观的评价,也可以有相当悲观的评价,总之,人们的看法可能不会完全一样,而有的看法之间甚至还可能会产生尖锐的对峙。人们当然有权分别选择从乐观到悲观的程度不同的表述语,例如:十年树木喜成林、……已成林、……渐成林、……将成林、……待成林、……未成林、……不成林等。经过反复比较和斟酌,这里还是愿意尝试选用“十年树木初成林”一语。这里的初成林,表明艺术学理论这片树林确实已经长起来了,这是一项毋庸讳言的积极进展,但毕竟还只是刚刚初步长成的小树林,尚待未来逐步长粗、长高和长大,进而假以时日,再成长为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林。这个观点可能属于一种审慎的乐观性评价。①

一、十年辛苦不寻常

从2011年起至今,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时间颇为有限。当然,从学科渊源上看,它也并非完全“白手起家”,因其前身应当是原有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艺术学二级学科,与音乐学、舞蹈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等七个二级学科相并列,也就是大体被称为艺术理论的学科领域。艺术学理论除了本身与上述艺术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交融关系外,也与文学门类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文艺学、哲学门类下哲学学科中的美学等友邻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交叉或互动关系。其实,它也还与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同时,该学科得以成功设立,也是与众多专家和领导多年来持续的协同努力紧密相关的。不过,其最重要的动力应当来自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推动的艺术活动发展及相应的艺术学学科的整体发展。正是依托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美术和设计等艺术门类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和产生的显著的社会影响力,艺术学学科门类才有理由获准从文学学科门类下独立出来自立门户,由此也才会有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设立。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时代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所推动的艺术活动发展,要求运用艺术理论或艺术学知识体系手段去加以把握并提升到国家整体文化水平上去认知,艺术学理论学科才有机会从学科制度上独立存在和发展。

简要地回顾,艺术学理论学科在这十年里做了相当多的工作,这里只能提及其中的一部分②。

其一,学位授权点数量稳步增加。在2012年对应申报认证学科时,全国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还很有限,这十年来陆续增加,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大约65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20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规模③。同全国其他众多一级学科相比,艺术学理论学位授权点的整体数量还很有限,但总体处在稳步运行之中。从目前的学科环境构成看,呈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全科艺术院校的学位点,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等;第二种是单科艺术院校的学位点,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第三种是理工科大学的学位点,如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东华大学等;第四种是综合大学及师范院校的学位点,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等。从地理分布看,学位点较为集中的地域为江浙沪15个(江苏7个、浙江3个、上海5个)、京津冀12个(北京9个、天津1个、河北2个)、川陕渝11个(四川3个、陕西5个、重庆3个),较少的为东北、华中、华南和西北。

其二,确立学科性质、方向和系列。这可能是十年来学科发展中的一项扎实的收获。艺术学理论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中属于一门理论型学科,可称为理论艺术学,是研究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普遍规律的学科。这使得它可以同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等具有艺术实践或艺术创作特点的四个一级学科区分开来。不过,实际上,这种艺术理论型学科与艺术实践型学科之间的区分也只是相对的。艺术学理论学科诚然主要是理论型学科,但在实际运行中部分地也需指向艺术行业中的应用或操作实践。具体地说,它的内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两个学科系列:一个学科系列是基础理论艺术学,包含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基础型理论学科方向,主要研究艺术的基础理论,也即从各个艺术门类现象中抽象出跨门类的普遍规律来;另一个学科系列则是应用理论艺术学,可包含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遗产、艺术传播、艺术与文化创意等应用型理论学科方向,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面向特定的艺术行业实践。这一梳理与经济学学科中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系列之间的划分,或许存在某种相似性或可比性:既要研究任何经济或艺术活动的普遍规律,形成有关经济或艺术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本理论,又要研究这些理论在具体的经济行业或艺术行业中的应用型拓展实践,从而形成这两个系列之间的交融,服从于对经济或艺术的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样的有关艺术学理论学科内部两个学科系列之间的清晰梳理,在逻辑上有助于厘清艺术学理论学科内部理论型学科与应用型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艺术学理论学科适应所依托学科环境的特定需要而介入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遗产、艺术传播、艺术与文化创意等艺术行业实践、以及将来在社会中实施进一步应用型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开阔的学科延伸空间。这是这十年来通过对该学科的建设状况所做的调研、探索和总结所形成的结论,可以说兼顾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在学理逻辑和面向艺术行业的应用拓展。④

其三,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核心课程体系。艺术学理论学科按照新的一级学科规范去实施人才培养,根据相关资料,2014—2017年度录取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分别约为2599人和506人。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艺术学理论学科经过边建设边调研,终于将本学科核心课程体系梳理清晰和初步编制完成。与上述两大学科系列的划分相对应,学科核心课程分两个系列编制,第一个核心课程系列为基础艺术学理论课程,由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3门课程构成;第二个核心课程系列为应用艺术学理论课程,含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遗产、艺术传播、艺术与文化创意等5门可选开课程。目前的统一建议是,各学位授权点可自主开设不少于3门学科核心课程,其中,第一个核心课程系列可选2门开设,第二个核心课程系列可选1门开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着眼于夯实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的独立学科基础,起到服务于学科强基固本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依托各学位授权点的学科环境要求并面向艺术行业需求,为其学科的进一步应用拓展而预留出空间。这样做就要求本届学科评议组组织编写出多达八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指南来,便于各培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从中酌情自选适合于自身的方案作为基础,再加工成为合理可行的课程操作性方案。这样的安排,既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建议,又给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和创造性实施预留出活跃的空间,相信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其四,着力推进学术研究。对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学术为本或学术优先是必须坚持的。作为一门新兴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相比于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其他四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来说,正式起步时间晚,积累偏弱,故集中精力加强其自身的学术研究是整个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十年来,各学位授权点扎实开展艺术学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通过个人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等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可观的学术成果。同时,相关的全国型学术研讨会、学校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专题工作坊以及国际研讨会等陆续举办,活跃了学术交流。这方面已有相关的年度发展报告或研究报告等作过详细归纳,不再重复。

其五,对全国文艺评论、文化传承创新、艺术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各学位授权点的教师和学生以其有效工作去实现的。随着全国艺术的繁荣发展,文艺评论这个跨艺术门类、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行业日趋活跃,需要更多评论者去参与和支持,因而不少师生踊跃投入,取得了积极进展。艺术学理论学科师生也主动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事业中,在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遗产和艺术与文化创意等领域发挥其作用。

总之,艺术学理论学科通过潜心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十年树木初成林的局面。一个新生学科有此成绩,应当说是可以大体对内和对外都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的,尽管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应当被正视。

二、十年问题宜正视

不过,我不想在此单纯地对艺术学理论学科评功摆好,因此只是用了“合格”两字去作审慎评价。与陶醉在学科发展成绩簿上沾沾自喜的乐观论相比,特别是与该学科设立时各界对其的期待和要求相比,认真检视其学科发展的不足或那些有待于建设和完善的方面,并且冷静地反思其原因,找到新的解决途径,这或许会更有利于发现学科已有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及确立其未来发展中值得重视的方面。这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事,这里只能谈谈个人的初浅意见。

这个学科的突出问题在于,由于是一个带有筚路蓝缕特点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成员、学术带头人此前往往分散地来自于若干不同学科领域,如美术学、美学、文艺学、音乐学等其他学科,可谓学科成员的学科出身先天不足,其可以严格地归属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成果储备相对薄弱,其人才培养经验就更是欠缺。这一点正是该学科现存问题或不足的主要根源之所在。也由于如此,该学科在发展中出现诸多不足或问题,就有其必然性和理由了。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不足在于,学科的主体性不足。其具体表现为,这个学科共同体的成员,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生,由于携带其他不同的学科背景,并且出于多种不同的原因前来加盟,例如美术学、文艺学、美学、电影学等等,其应有的学科共识度及认同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欠缺,学科认知的自觉性不强。特别是来自于原有学科的人士,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层次及拓展都认识不足,往往仍然坚持原有的学科研究路径,人在这里而心在他处,呈现出“在场的缺席”式尴尬。更由于有的学位授权点就生存于学校的特定学科专业环境中,其学科研究往往更习惯于服从或适应该院校主流学科专业的“配合”或“服务”需要,而对本学科自身的强基固本必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愿认识。尽管我个人乐意以开放态度承认,凡是该学科的学者所写的所有论著都可以一律确认为该学科的成果,但对之不愿承认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其结果事关各培养单位生死存亡的教育部学科评估进行之时,这种争议或分歧更会给予学科认同度以颇大的影响。

其次的不足在于,学科的核心领域的原创性或突破性成果不够。作为一门理论型为主的学科,艺术学理论需要在学科核心领域即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率先实现重要突破,取得重大成果。而由此标尺看,目前的发展现状远远不及此项要求。特别是其中的艺术史,毕竟还是整个学科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性问题。这里说的艺术史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史、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等艺术门类史不同,而是指跨越各个艺术门类史界限的各艺术门类史之间普遍规律的研究。这种跨媒介艺术史、跨门类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等研究领域,至今的成果极为有限。要真正赢得学界的公认,不仅需要加大力度重视、投入、积累,而且至少还需要走一段长路。如此才有可能获取学科内外人们期盼的第一批硕果。

再有的不足或问题在于,学科核心课程体系虽已编制(即将印制出来),但尚待实施和检验,更有待于逐步调整和完善。目前各学位授权点在课程建设上的自主性很强,但因此也容易流于自发性或散漫性,期待认真整合和落实。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不足在于,学科的国内承认度尚有欠缺,国际承认度更是有待于持续争取。同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戏剧学等艺术门类学科相比,以及同文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更加成熟的人文学科相比,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成就还显单薄,学科成熟度更是远远不足,需要更长时间地持续开拓和积累。要想在学科对话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必须倚靠自身的持续不懈的努力。更由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在国际上找不到直接相比的同类学科,因而争取国际上的学科承认,就还是一个未来长期奋斗的目标。

三、枝繁叶茂待来年

回顾过去十年来路,展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日去路,不能不生出一种感慨:十年树木初成林,枝繁叶茂待来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共同体成员还需要发扬“忧患”意识,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神去持续开垦,化解问题,克服不足,获得新成果,争取新的认同度和承认度。

首先,目前尤其要紧的是增强学科主体性。由于本学科综合性强,梯队成员的学科背景多样,加之一批批同样有着多学科背景的年轻成员不断加入,因而加强学科内部的自我认同、增强学科主体性的问题,就变得迫在眉睫了。可以通过经常的、形式多样的和持续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大)讨论,让学术共同体全体成员涵养和增强学科自觉性,主动加以认同,进一步加深学科认知,进而愿意为本学科增强认同度和提升承认度而奋进,特别是在此新学科园地里甘于寂寞地深耕细作。这就涉及到两方面的同时进取:对内增强学科认同度,凝聚起强大的内生力量;对外提高承认度,促进学科声誉的传播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特别是学科的国际承认度在当前已经变得十分重要了。

正像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Margrave Taylor,1931—)在区分“认同”与“承认”时所指出的那样,内部成员的“认同”固然重要,但来自外部的“承认”已经变得超乎寻常地关键了。与“认同”一词在这里表示一个人对于他是谁,以及他作为人的本质特征的理解”不同,“承认”代表他人对我的身份的从旁确认。“我们的认同部分地是由他人的承认构成的;同样地,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也会对我们的认同构成显著的影响。……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只是得到扭曲的承认能够对人造成伤害,成为一种压迫形式,它能够把人囚禁在虚假的,被扭曲和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1]290-291

在今天这个学科制度的全球化或现代性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上,假如关起门来仅仅满足于学科内部成员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当你做得很好而外界不予承认或承认度很低时,那肯定是过不去的,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必须自觉地行动起来为学科承认而奋斗。建议深入把握和宣传本学科的学科内涵、层次和特质,让共同体内部成员和外在相关人士都能对这个学科产生进一步了解、同情或认同。在这方面,要想推动学科的认同和承认,不妨更多地期待正在茁壮成长的年轻学者们。

其次,全力争取在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学科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上面一项工作做得扎实了,下面这一点就是其具体化行动:能否在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核心领域取得原创性或突破性成就,直接关系到本学科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体中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一句话,这可谓事关学科生死存亡之大事,需要集中学术创造力去开拓和耕耘。

但越是这样要紧的大事,越需要抛弃急功近利之心,沉潜下来静心探索、积累和开垦。这里正可以借鉴朱熹、曾国藩等先后倡导的“涵泳”精神。“涵泳”即“潜游”,本义是沉潜在水里游泳而非浮在水面上游,引申而为排除外在干扰而沉浸、浸润地做事,是宋儒程颐、陆九渊、朱熹等先后倡导的理学主张,要求主体以虚静姿态深潜入对象之中去悉心领悟、参透其奥秘。“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须是读熟了,文义都晓得了,涵泳读取百来遍,方见得那好处,那好处方出,方见得精怪。……若读到精熟时,意思自说不得。如人下种子,既下得种了,须是讨水去灌溉他,讨粪去培拥他,与他耘锄,方是下工夫养他处。”[2]2086-2087朱熹不仅要求“熟读涵味”甚至“涵泳读取百来遍”,而且要求像农夫播种后给庄稼施加持续的“耘治培养工夫”一样不断深化和巩固:一是“灌溉”,二是“培拥”,三是“耘锄”。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也需要这样的“涵泳”功夫,长期潜心研究对象、持久拓展和深化、直到新知的发现、整理和传达。与其急切于贪功求名,不如潜心涵泳以待瓜熟蒂落。这项工作尤其重要而又急不得,需要有关管理者以宽容、沉静之心去激励和等待。

再次,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编制完成,关键在于实施,在于在实施中逐步调整和完善,形成人才培养上的课程体系保障。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少数培养单位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有序的核心课程体系,还有的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层次满足于一套东西打天下,缺乏层次性和整体性。这次核心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学位授权点及教师如何既满足学科内涵和层面的基本要求,又契合所在学科环境下人才培养的养成规律和特色的需要。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较为理想,但也难免担忧会偏于一方。

最后,还是要保持学科的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结合,通向开放而有度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未来。略感忧虑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内部似乎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只有艺术论史评成果才能被称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成果,而门类艺术论史评的则不能算。这种意见在教育部第四次一级学科评估的学位授权点互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另一种意见则相反地认为只有门类艺术论史评成果才是学科正道,而艺术论史评的则不仅不算正道,而且还不可靠。这种意见的声势往往显得很足。这些年来多次参加相关研讨会以及参与组织学科评议组的相关讨论工作,更加重了上述隐忧。一种感觉已经变得越来越鲜明:现在是认真讨论这种隐忧并加以化解的时候了。

与上述两种对立意见不同,建议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采取一种开放而有度的学科战略姿态:既面向门类论史评开放,又同时不限制在单一门类论史评的层面。并非只有艺术论史评才得以被视为艺术学理论,而是应当承认和纳入门类艺术论史评,并以之为学科基础。但另一方面门类论史评也需要自觉地通向论史评的学科境界,并以后者为导向。

我的具体建议是,尚处在生长期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不妨同时允许四条路径并行措施(或者允许更多路径):第一条是门类艺术论史评,它是本学科之基础;第二条是跨门类艺术论史评,它是本学科之主干;第三条是艺术论史评,它是本学科之导向;第四条是艺术行业应用研究及实践,它是本学科之拓展。艺术学理论学科可以采取这样的多路径发展战略:以艺术门类论史评为基础,以跨艺术门类论史评为主干,以艺术论史评为导向,以艺术行业应用为拓展。这四条路径相互协作、渗透和共生。

期待艺术学理论学科能够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好客姿态,实施开放有度的学科战略,以便促进学科持续拓展和日益壮大,成就一种学科大气象。假如只满足于门类论史评而谢绝导向艺术论史评,学科会缺乏灵魂,从而与其他门类艺术学科就并无分别了(还不如回到其他门类艺术学科去呢,为什么非要建艺术学理论学科呢);反过来,假如只承认艺术论史评而谢绝门类论史评的支撑,学科会丧失沃土滋养,道路也会越走越窄,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而开拓跨门类艺术论史评,则不失为汇通门类论史评与艺术论史评之间的隔阂的必要的中介地带。对来自于艺术门类论史评领域的学者来说,完全可以携带和依托原有的艺术门类论史评研究积累和基础,但又同时更加注重以艺术论史评为导向。总之,不妨更简要地说:艺术学理论的开放有度的学科战略和路径在于,以门类研究为基础,以跨门类研究为主干,以普遍类研究为导向,以行业应用为拓展。如此,艺术学理论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成就其学科大气象。

四、结语

以上从艺术学理论学科设立十周年的角度,简要谈及个人的初浅回顾和展望。十年树木初成林,枝繁叶茂待来年,相信在学科内外各种力量的合力支持下,艺术学理论学科会越来越壮大,开放其大气象。

本文最后谈的学科发展建议,则是在这里特别想说的一点。以开放有度的学科战略姿态和路径去建设艺术学理论,相信既有利于落实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又有利于充分调动、整合和利用现有各学位授权点的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源。目前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点分别依托音乐学、戏剧学、电影学、美术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多种门类艺术学科或其他相关机构(主要是高校)而设立,特别是大多有其门类艺术学科的独特环境、优势和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选择开放有度的学科姿态和多学科路径,会更有利于借助多种艺术门类学科的滋养而发展和壮大自身。相应地,在门类艺术学科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特别需要依托自身的门类艺术论史评而上升到跨门类论史评和艺术论史评的平台上去,也就是自觉地转化成为艺术论史评的探索者。这,或许可以成为目前还显稚嫩而有待于成长为参天巨树茂林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一种必要的学科战略吧。

艺术学理论学科要成就其大气象或大格局,需要有此宽阔有度的胸襟。云南瑞丽有一株以“独树成林”而远近闻名的大榕树,其树龄已超百年,充分吸纳当地多种自然资源而长成,其母树长得根深叶茂、伟岸青葱,要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其向四周繁衍出的若干分枝也都长得摇曳多姿、郁郁葱葱,共同形成一株巨树独成林的盛况。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未来能否成就如此巨树成林的大气象?不妨抱以期待。

①本文原为笔者于2020年6月2日受邀参加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学升门十年:未来的展望”学术论坛的发言,特此说明并向主办方李凤亮院长和李心峰教授等致谢。此次发表有增补。

②以下有关数据均引自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组织编撰、李心峰教授担任课题组首席专家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7)》(待刊稿)。

③按照我国现行学科及学位政策,各人才培养单位的学位授权点数量随时处在动态调整中,增减变化快捷,故在此只能暂且指出大约数量。

④对此,需感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建树。

猜你喜欢

授权点门类学科
热烈祝贺西南医科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增80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山西9所高校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千奇百怪的动物
“超学科”来啦
湖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