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医养结合的对比研究
——基于2010—2019年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0-07-09李楠黄炜郭梦颖周易和静淑王曼宇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养发文聚类

李楠,黄炜,郭梦颖,周易,和静淑,王曼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养老和医疗方面带来了很多问题,目前单一的养老或者医疗机构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养结合将是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2019年国内外医养结合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国内外医养结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推进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1 研究设计

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运用图形绘制、信息分析等手段对某领域的知识分布情况、研究热点及前沿主题、演化路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本研究将利用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Ⅴ软件(5.3R4)对医养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该软件可以实现作者机构合作情况统计、高频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时序图等功能,从而对文献有更透彻的了解。

2 数据来源

2.1 英文文献搜集

对于国外的研究,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OS)检索系统,以“medical and nursing integration(医养结合)”为主题,时间段选择2010—2019年,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文章)”和“review(综述)”,采用精确的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共得到470篇文献;将检索记录以纯文本的形式导出,作为外文文献计量分析的样本。

2.2 中文文献搜集

对于国内的研究,在知网数据库中,以“医养结合”为主题词,文献来源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核心期刊,时间段选择2010—2019年,采用精确检索的方式进行检索,共得到365篇文献,阅读摘要后剔除未明确提及医养结合的相关会议、综述等文献,最终得到364篇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文件,构成中文的样本文献源数据以供后续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国内外发文量的对比统计分析

某一研究方向发文数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地看到该研究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变化,是衡量该学科在该时间段内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对分析未来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图 1可知,从整体来看,国外发文量增长比较平缓,稳定在20~80篇;而国内发文量增长在2013年呈现快速增长,呈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在2013年之前,国内基本没有研究医养结合方面的文献,而在2013年,医养结合相关研究的发展态势犹如雨后春笋。这主要是2013年当年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医养结合的政策。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正式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这一政策被称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文件,是我国医养结合政策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也是医养结合政策的原点[3]。在2015年之前,国外对医养结合的研究热度始终高于国内;在2015年年底,国内发文量超过了国外,同时国内和国外的发文量在2018年时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从文献的数量上来看,2010—2019年国内的平均发文量是37篇,国外的平均发文量是47篇。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从文献的变化趋势来看,医养结合仍然是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热点。

图1 国内外发文量时间分布对比

3.2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3.2.1国内关键词聚类分析 此种分析方法是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在 CiteSpace 软件中选取 topN(N=50)的阈值设定方法,以 1 年为切片,选择使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4],生成2010—2019年高频关键词的聚类视图,见图2。从高频关键词的聚类、中心性情况来看,共有 9个聚类、89 个节点、100条连线,网络的密度为0.025 5。

图2 国内医养结合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这9个聚类当中,#0、#1、#2、#3包含的关键词的个数均为10个以上,所以这4个聚类为主要聚类。“养老服务”“老年人”“知识图谱”“综述”所反映的研究主题就是当前医养结合的研究热点。这也与我国目前医养结合的现状有关,因为医养结合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运用知识图谱的方法、撰写综述等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3.2.2国外关键词聚类分析 同样的方法对国外的关键词做聚类分析,生成2010—2019年高频关键词的聚类视图,如图3所示:共有 9个聚类、200 个节点、489条连线,网络的密度为0.024 6。其中#0、#1、#2、#3为主要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个数均为20个以上,这4个主要聚类主要是“nursing education(护理教育)” “veterans(退伍军人)” “community(社区)” “older adults(老年人)”。

图3 国外医养结合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国内外医养结合关键词聚类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与国外的研究存在着相同点: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人们对“老年人”“养老”“健康老龄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此外,国内外学者对“社区养老”均有研究,这与现阶段国内外医养结合的模式有关。两者还存在着不同点:国内对医养结合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研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国外对医养结合的研究比较注重实践,而且研究范围广泛,除医护治疗和养老外,还拓展到了教育、心理健康、等话题,从多个方面对医养结合进行了研究,促进了医养结合的多元化发展,这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3 文献空间分布统计分析

CitespaceⅤ软件可将各国家或地区、机构以及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合作情况通过“年轮”与连线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年轮直径的大小表示文献数量的多少,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以及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与年份远近。在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添加深色圆环,表示该节点为医养结合研究领域的关键国家或地区与作者、机构[5]。以1年为时间切片,网络节点类型选择“country(国家)” “institution(机构)” “author(作者)”,对WOS数据库中研究医养结合文献的国家、机构分布以及作者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4。同样地,以1年为时间切片,网络节点选择“机构”“作者”,对知网数据库国内医养结合研究的机构以及作者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5。

图4 国外医养结合研究文献空间分布

图5 国内医养结合研究文献空间分布

由图4可见,美国在医养结合研究在发文量以及中心性居世界首位,其实力远超其他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紧随其后。从节点的连线来看,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与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有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德国和荷兰也开展了跨国合作。在美国,分别形成了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在美国、加拿大发文量较高的机构中,形成了以多伦多大学为中心的跨国合作网络。

图5展示了国内医养结合主要研究机构与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从文献的发文机构来看,我国医养结合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各大医学高等院校,其中河南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的几所高等院校的管理学院或者医院对医养结合的研究比较多,国内的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的研究甚少。其中,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与机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网络特征。机构内部的学者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但是各个机构之间的连线较少。从图中不难看出国内在医养结合研究领域主要形成了1个合作紧密、产量较高的合作中心群体——安徽中医药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从研究的合作关系上看,全图仅呈现出1个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之间的合作网络。从研究的作者来看,白甜甜、赵惠、马颖、崔玲玲、左姣等几位作者形成了合作网络,说明他们之间的学术合作较为密切。

3.4 国内外医养结合研究热点的时序演进分析

3.4.1国内医养结合研究起步较晚 在国内医养结合研究从2014年开始才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国内医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图6展示的演化路径,本研究对国内医养结合领域的热点演进进行了归纳梳理,将国内医养结合的时序发展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7年之前,人们关注的热点为医养结合、健康老龄化、失能老人、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等话题,也有学者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医养结合理论和方法;第二个阶段是从2017年开始,随着智慧养老模式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慢性病的管理和老年护理,我国医养结合的模式也逐渐得到完善。

图6 国内医养结合研究热点的时序演进分析

3.4.2国外医养结合研究起步较早 如图7所示,国外医养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之前。在2010—2019年这10年当中,国外研究的热点依次为“care(护理)” “outcome(结果)” “integration(结合)” “support(支持)” “participation(参与)”等。由此看来,国外医养结合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国民收入、政府支持、全民参与等多个方面。

图7 国外医养结合研究热点的时序演进分析

4 思考与建议

4.1 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

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在我国医疗救治的长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获得空前的政策利好。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理论,对于老年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药特色的药物、针灸、推拿、理疗等对于老年长期虚损性颈肩腰腿痛,以及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利用导引的方法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表明健身气功联合基础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6];通过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能够强壮筋骨,在改善亚健康和治未病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如果能够把中医药引进我国的医养结合研究中,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将是我国医养结合研究中的创新举措。

4.2 促进我国医养结合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分析发现,国外对医养结合已经关注到医养结合的质量、教育以及全员参与。而我国关于医养结合服务的研究还停留在单一的护理方面。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养老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速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医养结合服务应该更多的满足患病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除了特殊的疾病和常见的慢性病护理之外,要提高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疾病预防、延缓衰老、特殊疾病长期护理在老人医疗护理中的比重。

4.3 建立智慧养老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国内外关键词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国外在2010年已经有了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探索建立国家卫生信息共享网络,以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健康信息互通,之后重点关注智能家居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等,实现了技术、智慧领域的基础建设和智能环境搭建。国内2014年才有学者研究物联网下的信息化养老,2016年才开始研究智慧养老的体系。目前,我国对智慧养老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覆盖人数少、供需结构矛盾、行业标准不完善、资金来源单一且服务人员少、社会资本参与率低等问题。所以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应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政府应承担标准制定、网络系统建设与宣传的责任,促进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7]。

4.4 加快老年护理人员的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根据上述关键词分析,国外的医养结合研究中提到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而在我国医养结合的研究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护理人员是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者。如果他们不能完成很专业的工作,那么医养结合的质量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我国在医养结合的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存在以下2种不足: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和老年医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很少有设立老年照护相关的专业,造成高学历人才断档的局面[8]。所以推动医学高等院校开设老年照护、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建立一套被行业认可的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建立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医养结合的质量,实现我国医养结合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发文聚类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
雷达点元聚类算法性能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