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籽联合内关、足三里穴微针针刺防治结直肠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及护理研究

2020-07-09费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微针恶心针刺

费娟

(南通市中医院日间病房,江苏 南通)

0 引言

结肠直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该疾病存在解剖关系复杂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上以配合化疗更为常见[1]。但化疗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以恶心呕吐为主要反应症状[2]。本次研究对在我院化疗并存在恶心呕吐症状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之间的差异性。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7年08月至2019年08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症状,通过随机法分为55例对照组与55例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为34-65岁,平均(46.15±7.37)岁;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为35-66岁,平均(45.87±6.93)岁。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治疗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格拉司琼、泮托拉唑、甲氧氯普胺等。

研究组:本组患者接受耳穴埋籽联合内关、足三里穴微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确认患者皮肤情况后,选取双耳部位相应穴位,以神门、贲门、交感及胃作为主穴位,以脾、肝、皮质下作为配穴,通过乙醇消毒后,使王不留行籽贴于上述各穴位处,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对其进行按压,以胀感、麻感、痛感为得气标准,以3d为留贴时间,并定期更换。再利用微针(揿针)来刺激人体的内关及足三里穴位,通过针体的刺激和压力会使埋针局部组织释放5-羟色胺(5-HT)等物质,进而行卫气,通孙络,养卫阳,起到标本兼治、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作用。揿针形状与图钉相似,针柄扁平,针身较细(针长0.4~1.6mm,直径0.33mm),且能留置人体,不影响患者的行动,通过每日反复多次的按压来刺激穴位,达到持续针灸的效果,它操作简单、效果佳、疼痛感弱、适用范围广。操作方 法:首先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操作者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然后取出微针,撕去剥离纸,将微针贴于上述穴位上,再按压微针以刺激局部穴位,产生电效应,且按压力度由轻至重,以病人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热感为宜,微针持续留置人体,隔天更换,每天按压3-4次,每次5-10min。

1.2.2 护理措施

具体护理措施为:①为患者详细讲解耳穴埋籽与内关、足三里穴微针针刺治疗目的,使其明确治疗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排除,对于存在治疗禁忌证患者不可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治疗;③指导患者定期对耳穴进行按压,通过对局部穴位的不断刺激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④对胶布脱落情况进行检查,如存在脱落情况需及时更换;指导患者保持耳廓及针刺穴位处皮肤的清洁干燥;⑤做好常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恶心症状及呕吐症状发生时间段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急性恶心呕吐(发生于化疗24h内)与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于化疗24h后,可持续7d以上)。

(2)按照相关标准对恶心症状及呕吐症状进行分级,其中呕吐可分为0-Ⅳ级,0级:未出现恶心及呕吐情况;Ⅰ级:存在轻度恶心,呕吐次数为每日1-2次;Ⅱ级:存在中度恶心,呕吐次数为每日3-5次;Ⅲ级:存在重度恶心,呕吐次数为每日5-8次,需接受相应治疗;Ⅳ级:存在顽固性呕吐,且难以进行控制。

(3)根据上述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急性恶心呕吐与延迟性恶心呕吐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表现为0级症状;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表现为Ⅰ级症状;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表现为Ⅱ级症状;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表现为Ⅲ级或者Ⅳ级症状。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恶性呕吐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恶心呕吐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延迟性恶性呕吐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延迟性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延迟性恶心呕吐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3 讨论

化疗为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恶心及呕吐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其主要原理为:化疗相关药物会对胃肠道壁形成强烈刺激,使细胞分泌出5-羟色胺,进而对小肠5-羟色胺受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使得恶心呕吐症状发生[3-4]。

常规治疗药物虽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常规西药疗法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而配合中医方法可进一步缩短疗程,使副作用减轻,值得推广应用[5]。在中医认知中,化疗后会使患者血脉淤阻及胃肠失司,导致恶心呕吐情况发生[6]。针刺治疗作为我国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具有操作方法简便、疼痛感弱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在恶心呕吐治疗中,内关穴与足三里穴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内关穴针刺治疗可达到理气止痛及降逆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针刺治疗可使胃肠动力得到有效提高;两者同时刺激可达到改善胃肠道应激综合征,缓解相关症状的目的[7-8]。

耳穴埋籽主要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以达到疏通经脉与调和气血的作用,其中神门穴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到止吐的功效;交感穴可对神经纤维活动进行调节,使恶心呕吐症状得以缓解;胃穴具有理气降逆的作用;肝穴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脾穴具有和中止吐的作用;皮质下可对脑部兴奋度进行调节,同样可达到止吐功效[9-10]。该方法联合内关、足三里穴微针针刺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症状反应程度。

通过研究可发现,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延迟性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结直肠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治疗中,可通过耳穴埋籽联合内关、足三里穴微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急性及延迟性症状,使整体治疗效果提高,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微针恶心针刺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清明的雨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