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

2020-07-09何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造影

何燕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0 引言

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并随着肝脏内部结构的异常增生、炎症反应以及异常代谢等发生病理变化,不但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早期诊治对其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近些年,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临床上对肝癌的诊断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然而由于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以至于降低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早期诊断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最后经术后病理诊断,旨在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将70例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51例、19例,年龄25-84岁,平均(54.5±2.3)岁,病灶直径0.92-8.24厘米,平均(4.58±1.13)厘米。纳入标准:(1)参与此次研究活动的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人员依从性较高;(3)近三个月,未接受过相关疾病的治疗。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RQ-F2000),探头频率设置为2.0-5.0MHz范围内。常规超声检查前,应叮嘱患者处于空腹状态,并协助患者处于仰卧位,顺着肋缘下、肋间连续探查,随后对患者的肝脏病变位置、数量、大小等信息进行记录,观察彩色多普勒显示的内部回声、边缘血流分布状态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检查后,应启动超声造影模式,造影剂采用六氟化硫微泡(Bracco Suisse SA;注册证号:H20120527;规格:59mg六氟化硫;剂型:注射剂)。使用方式:使用前应取5mL生理盐水把声诺维配置成微泡混悬液,并混和摇匀,使其变成含有微气泡的乳白色溶液,在进行造影操作时,造影剂应由肘前静脉进行快速团注,每次2.4mL,然后注射5毫升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在注射造影剂后应实时观察肝脏病变及其附近正常肝组织的回声变化,每个病灶的观察时间均应在6分钟以上,并记录病变位置、数目、内部回声以及边界特征等,每个时向化分包括动脉相(0-30s)、门静脉相(31-120s)、延迟相(121-360s),在延迟相时,应快速对肝脏进行扫描,并密切关注是否出现新病灶,同时观察血流信号增强开始时间、增强峰值时间以及减退时间,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整个检查过程产生的全部动态造影数据应储存在超声仪内,造影结束后,由超声造影医生进行阅片以及诊断。

1.3 诊断标准

血流信号分级:0级:没有见到血流信号;Ⅰ级:能够观察到少量的血流信号;病灶内能够观察到1-2个点状血流信号;Ⅱ级:能够观察到较多的血流信号,病灶内能够看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Ⅲ级:能够观察到丰富的血流信号,病灶内能够看见超过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直接看到2条管壁清晰的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名义变量资料、定量资料分别经(%)表示,行χ2检验、经(±s)表示,行t 检验;存在差异(P<0.05)。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通过对70例患者进行术前超声共发现83个病灶,后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验,结果表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分别为29、54个,见表1。

2.2 比较常规超声诊断结果

经常规超声检验,共检出良性病灶(21/89),检出恶性病灶为(31/89),准确率为62.65 %,见表2。

2.3 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结果

经超声造影检验,共检出良性病灶(49/89),检出率为,检出恶性病灶为(27/89),准确率为91.57%,见表3。

2.4 对比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

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7.41%、72.41%、62.65%;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0.74%、93.10%、91.57%。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1 病理检查结果(n,%)

表2 比较常规超声诊断结果(n,%)

表3 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结果(n,%)

表4 对比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

2.5 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显示的血流分析情况

在29个、54个良、恶性病灶病血流常规超声显示率为27.59% (12/29)、46.30%(25/54),超声造影显示率为68.97% (20/29)、92.59%(50/54),两种检验方法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显示的血流分析情况(n,%)

3 讨论

肝脏局灶性病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一般在肝脏内以单发或多发的形式发生,并具有良性、恶性之分,而不同性质的病变导致其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早期准确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性质,不但能够科学的对其制定出治疗方案,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近些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超声影像学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成为了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且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无创以及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从而提高了对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以往,临床上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常采用常规超声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清晰的显示肝脏局部病灶的血流供应、位置以及大小等形态学信息,然而极易对病变位置的较深、低回声以及血流供应少的病灶检查效果受到限制,加之在诊断时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现象,从而降低了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当前,伴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声造影诊断通过静脉推注超声造影剂,能够增强肝脏组织内血流信号,清晰显示肝脏据灶性病变组织以及微血管的血流灌注,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分辨率,不但有利于医生对病灶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信息。结果显示,通过对70例患者进行术前超声共发现83个病灶,后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验,结果表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分别为29、54个。经常规超声检验,共检出良性病灶21个,检出恶性病灶为31个,准确率为62.65 %。经超声造影检验,共检出良性病灶49个,检出率为,检出恶性病灶为27个,准确率为91.57%。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7.41%、72.41%、62.65%,明显低于超声造影90.74%、93.10%、91.57%(P<0.05)。 在29个、54个良、恶性病灶病血流常规超声显示率为27.59%(12/29)、46.30%(25/54),超 声 造 影 显 示 率 为68.97%(20/29)、92.59%(50/54),两种检验方法差异显著(P<0.05)。说明将超声造影诊断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有价值。综上所述,通过让全部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证实,超声造影检查能够反应血流分布情况,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性,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造影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及中西医治疗效果的分析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与多期增强MS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效能比较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胰腺囊性病变辅助诊断价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