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靶向预控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2020-07-09石丽萍李晓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预控躁动全麻

张 梅,石丽萍,李晓梅

(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山东 潍坊 261021)

复苏期躁动属于全麻手术患者比较常见的术后反应,多与气管导管刺激、肌松药物作用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有关,情况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的意外伤害甚至死亡[1],因此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加强患者复苏期躁动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将探究通过运用靶向预控护理,对于提升全麻手术患者处于复苏期内躁动管理效果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中76例分析病例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依据复苏期护理差异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观察组中有男患者20例、女患者18例,年龄22~75岁,均值为(48.2±0.5)岁。对照组中有21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21~76岁,均值为(49.3±0.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经对比存在的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全麻手术后运用常规护理进行复苏期躁动管理,即患者术毕后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并注意观察四肢血运情况,同时给予患者保暖约束以及辅助呼吸和解痉镇痛等相应的对症护理;同期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运用靶向预控护理,措施如下:(1)手术前一天需要进行患者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原发疾病、体质情况、心理压力、手术部位以及对于全麻和疾病等认知程度。从复苏护理层面给予患者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全麻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复苏期内发生躁动的危害性和配合要点。运用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靶向预控护理的流程、优势和作用,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2)手术后通过改善缓解疼痛、解决药物残留效应以及提升身体舒适度等,作为术后的护理拔向预控目标,从而提高患者的复苏期躁动管理效果。患者在进入复苏室后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手术中的操作情况和用药情况,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镇痛与镇静计划方案,缓解患者复苏期内的疼痛度,防止由于疼痛影响而增加躁动风险。同时需要协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确保其呼吸系统的通畅性。对于需运用约束带的患者则需要科学把控松紧度,避免增加患者的躯体不适感。对于室内温度和湿度等合理调节,并加强患者保暖护理,从而改善其身体舒适度。对于药物残留效应进行有效控制,密切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同时做好患者呼吸系统的管理确保其通畅[2]。

1.3 评价标准

(1)对2组复苏期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评价,0分即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未发生躁动;1分即仅在吸痰等护理时出现轻微的肢体躁动;2分即无刺激源情况下患者便出现躁动,同时试图拔掉相应管道,需积极进行制动方可确保管路安全;3分即患者存在强烈挣扎现象,需由多人对患者进行强制制动。(2)统计2组复苏期内由于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如切口渗血、非计划性拔管、心率加快以及坠床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躁动评分对比

观察组麻醉复苏期内的的躁动评分为(0.53±0.26)分,对照组为(1.34±0.42)分,且比较中P<0.05。

2.2 不良事件率对比

观察组复苏期内由于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3.68%,且比较中P<0.05。

表1 2组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率对比[n(%)]

3 讨 论

复苏期躁动属于全麻手术患者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由于躁动的发生容易造成患者心律失常、意识模糊以及血压水平上升,甚至可能出现引流管勿拔以及坠床等风险事件,所以加强患者的复苏期躁动管理至关重要[3]。与常规的护理相比,通过开展靶向预控护理,能够结合患者复苏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因素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加强控制力度,在预控目标的指导下积极落实具有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躁动发生风险,维护其安全性[4]。本次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复苏期内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该组由于躁动而诱发的各类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运用靶向预控护理,可有效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复苏期躁动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全麻手术患者通过在复苏期内开展靶向预控护理,有利于提高其躁动管理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并维护其安全性。

猜你喜欢

预控躁动全麻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石材幕墙外墙干挂施工问题与预控
道路躁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