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德育模型构建和践行路径研究

2020-07-07

关键词:医德医学生伦理

袁 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部,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其中“仁”、“和”、“精”、“诚”等传统医学文化价值观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奉献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要观点有诸多共同之处。因此,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中“以人为本、和谐平衡、济世活人、大医精诚”等思想理念[1],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德育方面的培育路径。

一、医学生德育模型构建的必要性及功能分析

1.医学生德育模型构建的必要性

(1)主流价值观缺失

对医学生来说,虽然传统经典医学中如“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价值理念经常萦绕于耳边。但也应客观的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中一些负面的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的对医学生造成影响,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医学核心价值观无法对这一行业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全方位的引导作用[2]。如果在校学习期间,忽视对医学生进行传统医德教育和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将不利于优良医德医风在职业教育中的形成,也必然会导致医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缺失。

(2)责任意识淡薄

医学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对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却存在一定的忽视。就当前医药卫生界的现状而言,诸如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与发展不平衡、医患纠纷增多、信任缺失等各种日益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均暴露在人们面前,要化解这些矛盾除了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更重要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医德素养,增强职业的责任意识。

2.“后习俗水平”阶段在医学生道德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图1),认为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3]。由此,“后习俗水平”阶段对医学生形成稳定、正面、向上的道德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个体是持有自己的和主张的,因此要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等视为是一种具有社会契约功能的外在工具,同时把某些普遍适用的伦理准则内化为个体自身的行为标准。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生道德伦理养成中,要突出对其进行社会契约精神的培养并加强普遍伦理教育。契约精神的养成对于医学生而言,就是要在职业学习和执业过程中,明确医患关系在行为互动上的自由与平等,从精神内在上认识医生职业的信任恪守和救济天职,就是要求医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突出自身对“仁”“和”“精”“诚”等医学传统价值的遵循,通过自身立则使其个人在思想、行为上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医学生德育模型的构建与践行路径研究

1.医学生德育模型构建原则

(1)理论认知原则

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是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明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医德道德思想的新发展,对医学生进行人文道德教育的重点,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将思想认知层面的理论教育融入到医学伦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之中。

(2)情感内化原则

与社会学科相比,医学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专业独立性,这就使他们对于人文道德精神在情感的内化与升华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情感内化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中,应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作用,要树立好“以人为本、情感育人”的培养理念,把鲜活的情感元素注入到抽象的价值观教育中。

(3)行为认同原则

行为认同的主体是人,是个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而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重要标准即是个体在其行为导向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要从行为认同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践行,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从能动性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医学生在技能学习和执业行为中的自觉自主意识。

(4)系统协同原则

医学伦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它始终贯穿于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进行执业生涯的全过程。而这种由诸多观念要素和价值认知构成的有机系统,并不是普遍存在于大众价值行为结构的自觉意识,对最高价值有机系统的根本认识其深层次结构是对这种最高价值原则的系统化认知,这也就在实际上构成了价值观的内核——即核心价值观。

2.基于AGIL 结构功能理论下的医学生德育模型实现路径

哈佛社会学派帕森斯的AGIL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任何行动系统都必须满足四个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即结构功能模式[5]。这四个功能是:适应(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协调(Integration)和潜在模式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而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其功能结构的稳定与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意义举足轻重。因此,基于“AGIL 功能结构模型”来探讨和研究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模型构建,是实现对医学生进行契约精神培养和普遍伦理教育的有效路径。

基于帕森斯AGIL 功能结构模型,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德育教育要侧重于对契约精神和普遍伦理的培养,通过“认同、适应——目标、达成——协调、平衡——维持、延伸”形成德育培养模型的稳定发展。

(1)认同、适应(Adaptation)——溯源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初衷

中医药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强调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这是医学生在德育培养上的内核要义。学校课程设置应重返生活实际,体现“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并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系统的基本素材来源,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在医学伦理教育中,引入主流价值观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要求,使受教者明确在执业过程中医患关系建立以及医患行为互动是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并将职业道德标准如《职业医师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融入其中,让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的教育基础上,提高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医德伦理的培养回归到服务于自然生活这一初衷。

(2)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注重契约意识内化精诚标准

目标达成功能强调的是德育培养成果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和相关性。要通过对医学生契约精神的养成使其将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行为方式内化为自身执业的高标准要求——“大医精诚”,在技能学习和从业过程中注重尊重、提炼仁心,用至精的精神和职业素养践行德育成果。在学习中要尊重经典,在实践和工作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仁医仁术仁心是对传统中医药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最高标准的目标愿景,需要不断的历练和持续方可实现,如举办中医经典知识竞赛《黄帝内经》、杏林之光科研学术节、百草园学术论坛等,都是实现传统中医药文化至精的具象化体现。

(3)协调、平衡(Integration)——充实培养形式整合德育资源

表 学生德育三大课堂资源

在医学专业教育中,要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在整体教学中渗透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同时把职业教育、人文精神、科学信仰融为一体,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实现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让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认识和认知社会,并将其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实际行动中。为此,需要把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在校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途径,通过直观和真切的第二课堂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好思想教育基地,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流行病防治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同时,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特点,广泛开展和加强新媒体、网络平台等第三课堂的运用。

引导医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积极整合三大课堂体系,让医学生在行动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帮助医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培养信任恪守的品质和善施救济的职业操守。

(4)维持、延伸(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优化系统模型持续稳定发展

“一个体系一旦形成,它就为自身的延续和变化提供了源泉。”而突破传统的观念束缚与保守的思维定势是优化德育模型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行进方向,医学生德育模型其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优化,需要加强人文伦理教育文化因素的建构。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包括其理论知识的学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后的继续教育,都应不断将人文精神、契约意识、伦理医德的培养渗透在科学要求中,使道德教育的力度不仅仅表现为潜在的影响,更体现在医药从业者学习与工作的实际行为中。

三、结语

医学与医学教育只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注重契约意识与普遍伦理,并接受其作为社会行为的主流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6]。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构建具有稳定效用的“AGIL 功能结构德育模型”,对医学生而言,是藉由注重情感、伦理教育而提高自身道德行为主动性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未来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彰显传统医学美德的要旨所在。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生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