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价值观念之思

2020-07-06王殿军

教育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命体战疫后疫情时代

王殿军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众多“逆行者”的奋勇拼搏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渐趋平静,中国的抗疫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在,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逐渐常态化,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情况稳定向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有计划、分年级地尝试开学复课。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次“大考”,广大中小学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凸显了制度优势,取得了很大成绩。当然,在三个多月的战疫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管理上缺乏危机应对机制,资源储备和整合利用能力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对在线教育的规律研究不够,教学设计缺乏选择性、启发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界在后疫情时期甚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需要持续反思的。此外,我们还应该从价值观念的层面去思考,我们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终极目标的理解是否到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否存在偏颇和缺失的地方?

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古人相信万物在天地之间是依照自然规律运行的。那时科学不发达,人类没有“征服自然”的能力。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类只是世间万物中的一种,不能一味地“征服”,必须懂得节制。科学家们基本认同病毒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体,看起来这是偶然事件,但當全世界都同时遭遇同样的危机时,这一偶然中就蕴含着必然。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病毒学史研究告诉我们,病毒的诞生比人类早,人类感染病毒的历史也很悠久。病毒为了繁衍,通常要寄生于某种生命体中。而生命体在努力存活的过程中,都是在不断地相互适应、相互征服过程中寻找平衡的,这种平衡一旦形成,就成为自然规律。这次的疫情,可以理解为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平衡的“反扑”,是大自然对我们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惩罚。我们要修正在地球上以人类为中心的想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动物、植物和其他生命体,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觉遵守规则。这次疫情危机,再次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切合当下实际的远见卓识。要想战胜新冠病毒,不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全球必须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看待身边的各种关系,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我们在武汉战疫和当前协助各国战疫过程中的行动,已经为此做了生动的注脚。

团结协作、命运与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家都要遵守规则、有规则意识。规则意识的基础是自律和诚信,不能要求别人遵守规则而自己不守规则。遵守规则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不遵守规则的人,最终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教育要善于从教训中反思,补齐教育的短板。反观这次疫情,人类显然没有从2003年SARS中汲取足够的教训。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是危机下的要求,而应成为每个人日常的自觉行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这次疫情当作课程,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过去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到向英雄模范学习,要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等等,学生总觉得离他们很遥远。这次疫情中涌现出许多鲜活的人和事,学生们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到了,一定有更深切的感受,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生命体战疫后疫情时代
郑剑:争做战疫“急先锋”
战疫
荆楚战疫之歌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生命科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