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渗透探究

2020-07-06张玉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渗透高中

【摘要】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数学的高难阶段。因此,授课教师应重视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缺少数学文化的渗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枯燥。随着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成为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向。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在高中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法,希望其对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  数学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02-01

数学文化内涵很广泛,既包括数学方法、思想等形成和发展过程,又包括数学在发展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产生的人文关系。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印象。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消除对高中数学的畏惧心理,最终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将理论背后的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要想打破传统高中数学课堂只讲理论知识的局限,需要授课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有其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造它的数学家,这背后也定会包含有关数学文化的故事。授课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讲授时,应将与公式有关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各个组成部分,还能够感受数学家的高超智慧和他们缜密的逻辑思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最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其数学素养的目的。如在学习极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将爱情方程的传说穿插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指路问题,引入极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然后在让学生练习在极坐标系中描点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取符合方程r=a(1-sinθ)的并且便于标识的特殊点(给常数a一个确定的值,令a=1时)如(1,0)、(1,2π)当这些点被准确地描在事先准备好坐标纸上时,教师乘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線将其连接起来,发现了一个完美的心形。此时再将极坐标系的创始人笛卡尔与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凄美的爱情传说娓娓道来,让学生认识爱情方程。这种小故事的插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印象,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热情。

二、运用几何图形的美吸引学生关注

数学是奇特的,数学也是美妙的,数学的美好需要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发掘和体验。高中数学中不论是立体几何还是解析几何都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学生们由于畏惧数学往往忽略了数学几何中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的元素,消除他们心中的畏惧,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以欣赏美的状态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一节,授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们通过已知的三视图还原图形的原貌,在作图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图形的对称性。学生在进行还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和趣味性,还能够通过这个方式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方向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授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几何图形的美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关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形审美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最终有利于素质教育。

三、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授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每隔一段时间,授课教师应通过回顾知识点的形式带领学生对数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温习。如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数学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是很常见也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将其渗透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这样的方式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利于归纳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处理习题:已知x,y满足=1,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遇到此类题目学生一开始都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原问题转化为:在椭圆=1上求一点,使得目标函数z=y-x的值最大或最小。这样学生很快会借助解二元一次不等式时获取的学习经验,想到目标函数中z的几何意义为直线z=y-x在y轴上的截距,求z的最值,就是求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直线截距的最值。从而把问题未知的问题化归为熟悉的情景,再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对此类问题的讲解培养逐步培养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倡导学生课下阅读有关数学史的书籍

数学文化是悠久的,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为了更好的学习数学,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有关数学史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同时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了降低阅读数学史的难度,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中国数学史书为主,主要包括数学家生平、数学故事、数学名著等。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主发言分享从书上了解的数学小故事。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多,但是可以通过读数学史放松心情、开拓视野。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如《神奇的数学》和《数学演绎》两本书,学生可以在周末闲暇时阅读。《神奇的数学》这本书语言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演绎》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十进制和二进制的小故事还可以了解三次方程的演绎过程。

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本领,最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独立性检验原理及其初步应用》时,教师可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近视问题入手,通过探究近视与性别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两个分类变量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应用所学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的能力。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成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授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柏银花,程光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33.

作者简介:

张玉婷(1985.11-),女,甘肃武威人,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渗透高中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