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浅析

2020-07-06张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德育初中英语

张萍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教育逐渐成为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为例,对德育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从以身作则法、情景感化法、实践教育法三个方面对德育教育渗透初中英语课堂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阐释。

【关键词】德育  初中英语  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93-01

引言

学校教育包括德育和智育两部分,智育指知识学习,德育指品德教育,如何利用初中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德育教育对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心理健康成长,在具体的教学中主张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实时调控学生的心理动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忽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心理走向,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教师若不能及时发现,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发展。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刚升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课堂互动,从简单地英语交流入手,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多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表现,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心理入手,关注学生变化,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努力营造富有吸引力的英语课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初中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是智育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对初中教学的稳步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1]。

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一是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英语读说听写的训练,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课、周会课的内容,而将德育置之英语课堂之外;二是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结合英语课文语言环境和故事情节,向学生讲述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文故事和生活情景,有时因教师的言行或表述不当,容易对学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而产生对身边现实的恶意抵触;三是信息网络和全媒体的普及,使得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人生观理念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内外,也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干扰正常的德育教学,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则法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具有示范性作用,学生會不由自主的模仿教师并形成习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标准的行为举止是教师从教的前提。授课前,教师要整理仪容仪表,不穿奇装异服,在教学中注意使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语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Wheres the post office》一课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的家庭地址,激发学生发言欲望。之后,引导学生介绍。教师在 课堂上要注意手势,要五指并拢大拇指稍倾向于掌心,做邀请动作,尊重学生内心感受。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对学生说“Sit down please!”通过课堂的互动,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整个授课环节中,教师谦和的表情态度,文明的礼仪动作,给学生以示范,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起到榜样作用的同时帮助青春期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情景感化法

情景感化法是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还原,通过扮演课文人物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熟读单词、课文,之后,带领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还原课文,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保持安静,尊重表演的学生,表演完毕要带领学生鼓掌感谢,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维护纪律的意识。情景感化法需要对课文内容高度开发,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点内容,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创设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情景对话,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实践教育法

实践教育法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进行延伸。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利用自习课将一组学生带出课堂,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校园或者街头采访。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设置采访问题,一名学生采访,另一名学生录音或者录制视频,其他学生角色扮演。采访中要全程使用英语,参与的学生互相监督,规范采访语言的礼貌性。采访环节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带回课堂,将视频或录音在英语课堂播放,听辨学生口语能力及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实行分组实践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采访中会努力表现自己,以争取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奖励,采访过程中学生相互配合,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回顾分析法

回顾分析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例如在英语教学期间,教师为了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通常会布置简单的英语作文作业。在德育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回顾自己幼年时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呢?在学生上交作业之后,教师选择文笔好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用英语)。之后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对比家乡的变化,例如“每家每户都有轿车(Every family has a car)”、“道路更加干净整洁(Clean and tidy roads )”等,学生在学习之后会感叹家乡在短短数年间得到发展,而这些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使爱国情怀得以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这一话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既然家乡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几年的时间中,你的父母又有哪些变化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回顾父母,发现几年间父母脸上多了皱纹(Parents have more wrinkles on their faces)、经常感觉疲惫(Often feel tired)等,对父母的感恩与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结语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固然重要,但是教师要注意德育渗透的力度及方法,德育渗透力度过大会让学生感觉德育教育属于形式主义,缺乏实用性,德育渗透方法不当会引起学生反感,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方法不当会加重其叛逆程度,影响学业,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适当进行德育渗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汪琴.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110-111.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德育初中英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