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

2020-07-06王凤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习惯核心素养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快捷、最直接的途径,自主阅读是一个学生可以享用一生的好习惯,因为它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其素养。但是目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却不容乐观,因此本文重点从家长、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无法养成的成因,以及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此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核心素养  习惯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61-02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每个学生高效优质的完成学业的基础,而阅读却是每个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合理地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重视阅读,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一、分析现状为找对策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这是新课改提出的提升学生素养的基本要求,阅读的重要性从家长到学生,从学校到教师都很清楚,可是真正能做到坚持阅读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以下三点:

第一,家长的榜样模范作用不到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每个学生的榜样和模范,也许其他方面家长们做得很好,如生活照顾、文明礼仪、作业辅导等,但是在阅读方面就有所欠缺了。一般家长都会给孩子买许多课外阅读书,告诉他,要多读书,但是自己拿着手机在旁边玩得不亦乐乎;也有的家长不知道买什么书,就每年买一本作文书,让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看看,模仿一下;更有的少部分家长认为课外书都是闲书,看了没有用,禁止孩子阅读除课本或者老师规定的书之外的任何书。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家长的思想和做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说,家长的榜样模范作用不到位。

第二,教师的要求不明确,自主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

“学生最听老师的话”,这是家长平时说得最多的,事实学生也很比较听老师的话,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大多数学生都会完成的。但是我们平时看到,有很多教师,每天一定会布置一些语文上的抄抄写写、练习册、卷子之类的作业,但是很少有阅读课外书的作业,或者提一句作业写完多读书。至于读什么书?读多少页?如何读?教师没有做硬性要求,第二天也不会像检查其他作业那样检查,更不会责备学生为什么没有读。教師对待阅读的要求不明确,监督不到位,那么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就很难达到。

第三,学生不能正确认识阅读,不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阅读本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可是很多学生却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认真阅读。有的学生阅读就是装样子,走马观花;有的就给家长老师阅读,完任务;有的学生则是三天打鱼两日晒网,想读一天看不停,不想读一月都不翻一页。无论是哪一种阅读的态度,都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是很难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有效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策略分析

从上面的阅读现状来分析,就会发现,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来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听老师的话,有的家长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读,或者读什么书,所以这个习惯开始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肩负起来。

第一,利用课堂或者课余时间开展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会阅读的就是一种享受,不会阅读那就是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对于没有阅读习惯或者不爱阅读的学生来说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朗读,利用自己的泛读,利用多媒体的欣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美,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真情流露等等都激荡这学生的心灵,如果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阅读,体会文章中的喜怒哀乐,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一定会被挖掘出来的。另外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点拨,加入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助阅读兴趣,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

第二,用朗读比赛、故事会、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的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轻而易举的,是要极强的自制力或者有效的监督与督促才可以达到,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制力是是没有达到那种程度的,那么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有效的监督与督促。为了养成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及时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利用这节课除了指导阅读方法与技巧之外,更多的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朗读比赛、故事会以及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来督促和监督学生阅读,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就会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从而自主阅读,而阅读能力和素养就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提升。

第三,做好家长动员工作,指导家长“好好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天天向上”。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对待阅读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所以说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利用班级群或者家长会,指导家长如何阅读,如何陪孩子阅读,或者应该读什么书等等。因为许多家长想陪孩子阅读却不知道应该怎么阅读,或者读什么书籍合适。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只要先让一部分家长读起来,营造出一种读书的氛围,那么那些“手机控”的妈妈或者爸爸们也会不甘落后,自觉跟上的,因为没有一位父母愿意自己拉孩子的后腿。相信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另外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时候孩子还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这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更加激励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在阅读中父母和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做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阅读方式灵活多变。

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一样,有的家庭从小注重阅读教育,那么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有的家庭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外出打工,学生由爷爷奶奶着管,那这个时候就无法让父母督促阅读了,教师可以采取附近学生结对阅读的方式,互相督促鼓励对方进行阅读;有的家庭父母都在家,但是由于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是闲书,或者不重视等原因,那么教师就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或者少看一会电视,少玩一会手机,少聊一会天,多陪孩子看看书……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一刀切的要求,可能全班学生无法达到,但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进行阅读指导,阅读效果就会翻倍。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能力与素养,这是新课标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彻底分析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问题,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力争在家长的配合之下,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如何阅读,从阅读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霞.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学周刊,2019(07)

[2]李玉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运用探讨 [J].考试周刊,2017(30)

作者简介:

王凤梅(1975.6-),女,甘肃武威人,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习惯核心素养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