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多角度渗透的班级德育实践

2020-07-06张建国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管理

张建国

【摘要】德育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外在体现。在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德育”在课堂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愈发凸显,成为了当前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的核心论点也即在于此,并择取以农村地区的初中班级作为依托对象,对班级德育的渗透进行以下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农村初中  班级德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54-02

德育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时,首先应当明确其具体的范围,如此,才能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根据新时代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内容,我们则可以从农村初中生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德育目标作出具体定义。从目前来看,农村地区囿于生存条件的限制,留守学生较多,从而导致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学生自身问题趋向于成人化。对此,笔者则结合了德育的广义内涵,将对初中生的德育渗透目标分别确定为: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三个方面,并秉持以“润物无声”的渗透教育原则为主导,对班主任在班级内的德育渗透方式及具体过程作如下的总结与归纳:

1.加强班风建设,推动理想教育的渗透

上述内容中提到,农村地区学生以“留守”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缺失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之后,此时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也很容易出现“迷茫”、“找不到生活意义”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班级德育的渗透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推动理想教育作为先导,为德育作出铺垫。对此,有鉴于初中学生较为感性的心理而导致其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之特征,我们可以借助班级管理为导入,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此方面班风的建设工作,从而帮助学生们在久而久之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理想”意识,推动班级德育目标的实现。

例如:以“板报制作”为例。在“理想”为主导的前提下,笔者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一主题,每星期合作出一次相关的板报内容。其形式或可以故事的描述展现“理想”的内涵,或可以“托物言志”的方式表现“理想”的重要性。譬如,可以借助名人事迹,如“匡衡凿壁偷光”来作为切入点,通过画图、文字解析的方式阐述“理想”是一个人成功路上的重要动力;或者借助“小草”为主线,在描述小草在石缝中仍然顽强生长的自然现象,表达其为了长成与大树一般高的理想,勇于克服少水、少土壤的困难,抓住所有机会尽情的沐浴阳光,从而使自己得以快速的“成长”起来。诸如此类的内容,尤其是“小草”生长的环境,与农村留守学生的境遇十分相似,对其能够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其理想主义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2.构建相应制度,强化集体主义的渗透

集体主义本身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于引导学生在集体当中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的存在价值,并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与之进行相互的团结协作,进而促进目标的完成。对此,我们在班级的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相应制度的构建对学生加以引导。譬如,通过建立合作型的学习制度,使之得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感受集体合作的价值所在,在潜移默化的锻炼中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其自身德育修养的健全作出良好铺垫。

例如:笔者与各科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对学生们各科知识的学习实际情况作了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们构建了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如:以语文学科的课堂为例,笔者首先对学生们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了大体上明确的划分。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为一层,文本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又为一层(其中又以文言文阅读为一小分支),写作能力较强的为一层。这三者都是相互补充、互为辅助和提升的,因此,在小组的划分中,笔者分别将这三种类型分为一个小组,如此,便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之在合作学习制度中体验到彼此促进、互帮互助的意义,以及对学习质量提升的帮助等等。久而久之,在这一制度的磨合下,学生们的集体意识便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班级德育的渗透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3.借助实践活动,巩固社会公德的渗透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之一,从其具体内容来看,除了教育学生要在尊老爱幼之余,还主要包含了对社会义务层面的自觉履行教育。而这一点,则正好与农村学生普遍缺失的道德内涵相契合,因此,從健全学生德育修养的层面来说,这一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在具体的德育渗透当中,我们可以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加以巩固,促使学生们得以在切身的活动参与中深化对“社会公德”的认知。

例如:我们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一项内容为例。笔者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环境”和“资源”现状的认识,便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对本地区河流现状的调查活动。或通过实地走访,或通过当地“老一辈人”的交谈,了解河流以往的状况与样貌。如此,在两相对比之下可以使学生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意识到现如今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索取无度引起的严重后果。如此种种,通过实际感受,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自律性,在增强其社会公德心的同时,为班级德育的渗透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班级德育的有效渗透,其关键则在于班主任一方对“德育”这一概念内涵的掌握深度,以及对班级内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把握。只有以此为前提,且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动态情况,对相关引导手段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才能全方位确保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孔少平.春风化雨,立德树人[J].读与写,2018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