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前置学习,助学生词语理解能力提升

2020-07-06陈淑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

陈淑贞

【摘要】前置学习作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载体,其作用至关重要。一份设计得当的前置学习也是课堂效率提升的关键。本文“以教材为本”,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训练及在教学中的实践,设计了关于词语理解的前置学习。这样的前置学习落实了学生词语理解能力训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词语理解能力。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在知识的自我构建中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中。

【关键词】前置学习  语文要素  理解词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3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生前置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前置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与传统的预习相比,内容有所拓展了,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在课堂上更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前置学习,要么是有进行前置学习,但效果不够好。从三年级学生的前置学习反馈中发现:学生理解词语只会查工具书,但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这两种情况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前置学习”,前置学习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可以说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因此三年开展有效的有效前置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前置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统编版教材三年级的上册的第二组课文中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在统编教材的低年级中安排了借助图画、查找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的方法,本组课文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选择合适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我根据这组课文的语文要素设计相对应的有效的前置学习。

一、巧用前置学习,找准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训练点

在使用统编版教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很强的主题意识,尤其是语文要素的训练更是体现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侧重点中。因此教师必须以单元为版块,对教材深入钻研,了解学情,注意学习能力差异,结合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给每个单元定目标、列要点。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前置学习,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定位更准确。如作者根据三上第二组课文的语文要素目标,可以设计关于词语理解前置学习的训练点如下:(见表1)

《古诗三首》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年代感,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想象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秋雨后情景,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关联,因此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想象画面等。在《秋天的雨》这篇文字优美的课文,富有画面感同时也是学生日常所能见到的景象。

二、巧用前置学习,有序指导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方法

针对三年级是阅读的起步阶段,前置学习的设计一定要以简明为主,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增加负担。为此在前置学习单设计中一定要体現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同样语文要素的训练下,不同的课文的前置学习也要体现训练点“课课递进”目标。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语文要素训练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我在设计前置学习时侧重表现课文的词语理解的训练点的变化(见表2),要求学生把自己运用方法理解的词语进行明确指出,这样可以学生在不同的课文的学习中,对理解词语的能力逐步提升,这样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就逐步形成。(见表2)

三、巧用前置学习,提升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有效应用

学生在完成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对词语理解能力在比较中有了提升。如学生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前置学习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明朗”这个词的理解是尝试运用了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词语的方式展示。他们纷纷指出自己曾见过雨后蓝天——天蓝蓝的,光线很足;也有学生指出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更有学生说从第三自然段的“一个亮晶晶的水洼”和“一角小小的蓝天”中体会到明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后面段落的“凌乱”和“熨帖”学生就能主动运用以上的方法词语的意思。在第七课《秋天的雨》和第八课《听听,秋的声音》中我也借助前置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说出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本组“交流平台”中学生能说出查工具书、借助注释、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猜一猜、想象画面等多种的词语理解方式,并能在实际的阅读中运用。利用前置学习,学生理解能力在逐步的提升。

总之,前置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定要注意教材中每组课文的语文要素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前置学习,让真正有质量的前置学习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1)第1版:4.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8)第1版: 29.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
基于评价维度下的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落地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小题大做”又何妨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