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孔子的心理养生之道

2020-07-06敬平

商情 2020年27期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心理养生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以促进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养生概述; 心理养生的内涵;孔子心理养生的思想

今天,纯净的大自然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为增加经济收入人们不停地牺牲和毁灭大自然,现在各种问题突出,身心不健康,于是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如何养生,我们要从古圣先贤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提出要求好好做人,人做得不好,身体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孔子是怎样养生的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心理养生概述

据医学报告记载人类疾病分普通疾患和恶性肿瘤,在普通疾患中过去排在第一位的是心脑血管病,现在以我国为例抑郁病第一,每13个人中有一个抑郁症。在恶性肿瘤中肺癌是我国最多的,肺癌与性格有关,凡是得此病的人,性格要强,尽善尽美,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高,有长年压抑史。

《皇帝内经》提出,我们早折早夭的原因是因我们有很多损坏生体的行为,违背了生命应有的自然规律,生命本来应该是长寿的,但是,我们没有能够尽其天年,得到它应该享受的寿命。

二、心理养生的内涵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精气神状况如何,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在每种増进身体的各种健康的因素中,心理状态占第一位。美国有一位维兰博士将2000多人进行了研究,他用了接近40年的随访调查得出一个结论:精神痛苦的人至少会遭到5年的损寿,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古今中外,长寿者都是豁达乐观、胸怀宽广、有远大理想的人。原苏联长寿学家有一位伊林博士的调查表明: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中有95%以上是乐观者。

什么是心理养生呢?指在精神上保持好状态,确保机体功能正常发挥,以达到防病健身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孔子心理养生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学问,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是涵养当代文化的思想源泉和基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强调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自我价值,他很重视在群体生活中观察人的本质,有利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转,提高个人的品格。在探寻健康心理的途径上,儒家思想提出主张要人世有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成就圣人人格。我们做到了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演讲中说,现在人为什么不幸福?第一个就是 “急”,着急、焦虑;第二个就是太 “飘”,我们觉得沒有多少底、没有多少根,做事情也沉不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让心安起来。如何安?阅读传统文化精典。《大学》上所说的,因定开慧。知道停止才能够定下来,知道定下来才能够静下来,知道静下来才能够安下来,知道安才能够虑,知道虑才能够得到。《孟子》上也说,上天要把大任务给于人,一定会先劳苦他的心志,劳苦他的筋骨,让他的身体忍饥挨饿……总书记曾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要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有帮助。是的,文明是因为多样而交流,因为交流而互鉴,因为互鉴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在南北朝时开始互相影响融合。王阳明说:儒释道就像我们房间里面的三个方面。我们为什么要死死守住这个房间呢?那都是我们的家。要充分利用这三个房间?所以阅读经典,从经典中学习先贤的智慧,多读《论语》等书籍。下面来阐述孔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孔子晚年有“八不食”的习惯:

食物变颜色了不吃, 食物变味了不吃, 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烹调不恰当的东西不吃,调料放得不妥当的饭菜不吃,在市场上买回来的酒、熟肉都不吃。从以上八不吃中可以看出当时医疗条件还不发达的情况孔子能注意到这些对身体保健是有益处的。

(二)注重心理上的健康

孔子强调人的内心应该保持仁厚祥和、清静平和,并要不断地进行一定的思想修养,认为“仁”就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关注每个人的现实需要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心理养生上要始终把“中”、“和”、“乐”、“仁”、“静”作为很重要的心理健康内容。孔子特别重视人内心的调和,要尽量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三)强调理欲调和

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强调在内心寻找快乐。孔子说颜回吃的,居住的地方很不好,但他很快乐。所以要做良好的健康环境的创造者和贡献者,做积极的社会因子,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顺其自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地看待一切事物。

(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孔子认为,乐观、仁慈、宽厚是长寿的条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季氏篇》指出有三种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那么哪些是有益的快乐呢?第一是要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作为快乐,第二要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作为快乐,第三是以交一些有益的朋友作为快乐。这三种是有益的快乐。哪些又是不好的快乐呢?第一就是以骄傲放肆作为快乐,第二就是以游荡忘返作为快乐,第三就是以饮食荒淫作为快乐,这三种是有损害的快乐。另外孔子提出和谐是心理养生很重要的因素。孔子曾经和学生谈志向,子路就有把握地说要让老百姓变得勇敢,而且知道人生的道理;冉有说让百姓富足;公西华说他的志向是做外交官。而最后孔子最后很欣赏他的学生曾点的情趣。 曾点说,当春天来到,大家穿上适宜的衣服,叫上五六个人,先在沂水边沐浴,再登上山在高坡上吹风,最后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家。曾点表达的愿望就是在春天里人们愉快的生活,和谐的相处,并且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理想境界。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明白人们怎么样才能真正达到一种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的境界,而这种和谐统一,不只是我们身体的和谐,还包含我们心理的和谐,身心的和谐,如果能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整个宇宙的普遍的和谐,这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敬平(1967-)女,汉,重庆大足人,研究生,单位:重庆大足区委党校,研究方向:哲学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