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苏霍姆林斯基共研“思维与情感的统一”

2020-07-06谭永焕

师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话语

谭永焕

“约在20年前,我在分析一堂自己听过的课时冥思苦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如此贫乏,平淡,毫无表现力?为什么儿童的话语里没有他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第六节《集体研究“思维与情感的统一”问题》,我读到了这样两个疑问。基于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灵共鸣,联想当下学生学习现状,遂有了进一步探究教育问题的念头。

苏霍姆林斯基离开我们至今已经五十载,他的两个疑问在我遇见的课堂依然较为常见:学生回答问题“贫乏”“平淡”“毫无表现力”,词汇量少得可怜,连把话语“拉”长一些都鲜见,他们往往一问一答,很难得见到他们把话语展开来叙说,信息容量和“含金量”实在不多,凡此种种在现实中屡屡可见。至于要在话语里有“他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就更难得一见了。以近期读到的学生寄来的有关抗疫征文作品为例,虽然不乏佳作,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仍存在语言“贫乏”“平淡”且没有“活生生的思想”的问题。

有的孩子是这样写“在家上学的故事”的:2月17号本该是开学的日子,疫情尚未结束,我只能继续在家学习了。妈妈说:“每天循序渐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对疫情最大的贡献。”当然,学校也开始让我们每天自愿地学习。“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我每天都在家看课外书,我在班上的阅读群中分享了绘本《图书馆的狮子》关于规则的启发,本次疫情就是人类不遵守大自然规则的后果。我还分享了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

有不少孩子写“疫情防控建议书”时往往都是以下差不多千人一面般的涂抹:

疫情防控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年年初,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至今已经确诊2万多例了,而且每天确诊的人数还在剧增,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可怕,但我们有信心打败病毒,在此我向全校师生发出防控疫情的倡议,让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勤洗手,勤消毒。

2. 少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必须要戴上口罩。

3. 不吃野生动物。

4. 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捂住口鼻,不要对着人打。

5. 多运动,强健身体。

6. 开窗通风,让空气保持流通。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老师们、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做好自己,不给国家添乱,让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早日战胜病毒,好好休息吧。

六年级某班 XX同学

2020年2月5日

以上学生的习作并不是写得不好,而是太一般。叙述平淡乏味,缺乏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读了总有落入俗套、平白无奇的感觉。以这段学生前所未遇的防疫人生际遇为例,该有多少让他们觉得新鲜得不能再新鲜、特别得不能再特别的人事物景啊!为什么他们就是无法写出新鲜感,无法写出特别意思来呢?

还是继续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视角吧,从他那里我们或许能获得一些思考:“我开始记录学生们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和言语的逻辑性和修辞成分。我发现,学生们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跟鲜明的表象以及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联系。”由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我们来分析学生的语言:第一个例子里,“响应号召”之类的词,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了,这段话缺少鲜活的词汇,尤其是真正打上作者心灵烙印、飘动作者情感波澜的话语实实在在不见丝毫。第二篇《疫情防控倡议书》就更是无法让我们窥见作者“活生生的思想”了,通篇都是近段时间弥漫于报纸、网文、手机的抗疫“口号”辞令。学生不是偷懒,而是他们丝毫没有遇见自己的本心,没有触碰到自己的真心。学生的眼睛,学生的耳朵,学生的心弦,还没有进入和谐共鸣的状态。不要说学生心间有没有新鲜的词汇,实质是尚未泛起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心灵的情思,哪怕少少的一点点都没有。

以上所言,并没有批评、责备学生的心思,而是为了揭示问题,指出改进的方向。为了把问题的症结解开,我们必须好好向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大教育家学习:“我首先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自己的课和本班学生的回答入手。比如, 一个孩子叙述一滴水的旅行。这里本应该讲早春的溪流,讲春雨, 讲彩虹,讲平静湖水的轻声拍溅。孩子本应该把这一切当作他周围的世界来述说,当作他本人也是其中一分子的自然世界来述说。然而我听到的却是什么呢?是一些勉强拼凑的、笨拙的、死记硬背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孩子自己也感到模糊不清。我一边听,一边思索孩子们的言语,我心里逐渐形成一个信念:我们当教师的没有教儿童思考……”

于是,蘇霍姆林斯基把五年级学生领到了果园,对他的小旅伴们说:“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东西最叫你们激动、赞叹和惊异?”他开始一课接一课地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他跟孩子们一道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云雀在天空中歌唱, 延伸到天边的、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和风掀动了层层麦浪……远方蓝色的烟雾中矗立着斯基福人的古墓……在百年老橡树间,在茂密的森林里,清澈的溪流潺潺作响,而在小溪的上面,黄鹂唱着它那纯朴的歌……必须确切而又优美地说出这一切。”

苏霍姆林斯基还学习各种新书:有关于实物课的教育文集,有各种词典,还有植物学、鸟类学、天文学、花卉学等方面的书籍。有时,他还“把自己写的短文和小诗读给学生们听”。随后,他亲自抓校内的课,他给学生上的课首先是思维课。

为了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首先身体力行,努力做到自己的“思维与情感统一”:他让孩子们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区别,他自己也在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区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美好愿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以及试图用话语表达人最细腻的内心活动的愿望”的能力就这样不断培养和提高起来了。

疫情防控期间,带领学生们观察周边事物,“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区别”,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里还是以笔者去年的教育实践为例,重在说明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性劳动”完全可以借鉴,重现。

我们学校绿绿葱葱,木棉树、大叶榕、小叶榕、杜英树、白玉兰树、紫荆树……近百种树种,成千株乔木、灌木,每棵树木都挂上了学名,注明了类属,还写清楚有关的特征、产地和用途等。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思维与情感统一”,我让每个班级都到校園里选择喜爱的树木作为本班的“班树”,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轮流撰写《班树日记》。学生们的兴致极高,经常三五成群围着班树仔细端详,或凑上鼻子闻花香,或拨开叶丛瞧叶芽,或用手轻轻抚着树皮感受那疙瘩儿的“粗野”……有的时候,春天来临了,我亲自领着六年级的孩子在校园里“溜达”,引导他们细细品赏校园的绿树,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壮丽。以下便是学生的习作片段展示——

校长带我们找寻春天(片段)

我们来到高大茂盛的杜英树前,杜英树仿佛威武的卫士挺立在漂亮的教学楼旁。谭校长用手拨开杜英树翠绿的叶丛,指着嫩绿的枝芽,语重心长地说:“这嫩绿的枝芽可是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在漫长的等待中,好不容易才抽出来的……”我睁大眼睛,仔细地端详着,仿佛看到寒冷的冬天里,无数嫩芽在黑暗中,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耐心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杜英树的枝芽告诉我,生命的春天,不论是枝芽的,还是我们人类的,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坚毅与恒心相伴,唯有这样,希望的曙光才会降临。

我们来到矮小的灌木丛前,灌木丛也冒出了新芽,像泛着淡绿色的波痕。谭校长轻轻地抚摸着它们米粒大小的嫩叶,微笑着说:“你们瞧,灌木的茎很细,能汲取的养分不多,叶子才这么小,不管多么弱小,它们始终都乐意为春天添上自己的力量。当你们疲倦的双眼看着这满眼的绿,是否都会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啊?”我目光追随着校长,仔细观察,只见灌木丛无数的叶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犹如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墙,一阵春风吹过,那一片片小小的嫩叶散发出的独有清香扑鼻而来,霎时,我似乎感受到自己正被春天温暖的小手抚摸着脸颊,惬意极了。原来,弱小的生命在春天里一样也风光无限啊!

渺小里的伟大,不用心灵去触碰,我们岂不就会错过了吗?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再来细细品读我的学生笔下的文字,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思维与情感统一”的细腻。读他的文章,结合我本人的实践,我深有一份体会:引导学生“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区别”,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像苏霍姆林斯基那般教会学生思考,进入生活、融入心灵真挚情感的思考。教育情怀非常重要,表现教育情怀的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由苏霍姆林斯基的身上,我们都该学到一些也许当下我们教师群体缺失得有点严重的东西吧。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话语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