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对教育的冷思考和预判

2020-07-06黄传福

师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课疫情课程

黄传福

2020年,疫情突发,举国战“疫”,随着上课时间一再被推迟,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举措下,网络课程被迅速提上日程,仓促上阵。一时间,教学陷入了短暂的忙乱中,让人无所适从。其实,从以前的电视大学到现在的网络教学,网课一直都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以内,是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补充。只是庚子年比较特别,疫情让几乎所有学生都只能困守家中,学习与教学的需求促使网课铺天盖地而来,几乎是同时,电视、网络各式网络功课表瞬间占据了所有师生的生活。如今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防控,各地各级学校已陆续开学或给出了开学时间表。这个时候,反思这长达三个月的网络课程,并由此触及到教育中的“痼疾”,或许能收到“知往鉴今”之效。

诚然,优秀的网课可以给教师打开传统教学之外的另一扇门,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探究”新学习模式,但综观疫情期间的网课,对教学的真实指引能有几何?试以一份网络流传的普遍被认可为“无缝连接”“居家教学典范”的课表为例(见下图“网络教学期间一日常规”)。

从我身边同事以及家长朋友的反馈来看,多数人对这份安排表都举手赞同,所谓“安排及时”“家校无异”。这份安排表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丝毫没有放松学习,班主任和科任密切配合对每天八节课“严防死守”更兼“监督”“考核”,想睡懒觉、想玩游戏、想要偷懒的学生都得主动或者被动投入课程学习。从功课安排的角度分析,这自然是成立的,只是无法解决几个现实问题:其一:网络课程对于多数传统的在校教师来说属于新鲜事物,而学生个体的家庭情况、网络条件、学习环境各不相同,仓促赶制的网课或直播,教学内容是否可以匹配不同的学情?其二:学生个体上的客观条件有差异的同时,主观学习条件也必然存在差异,让不同学力的学生统一处于自觉性先行的单向传递的网课上,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为求学习效果,“一刀切”的“测与练”也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奪了学生根据自身学力预设的娱乐权和休息权。

这份安排表还忽略了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以及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在举国战“疫”的特殊时期,网课和辅导依然将学生的全部时间占满。关注疫情发展,本出自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此时却不得不为了完成程式化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学业繁重的高中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去思考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背后那些潜滋暗长的社会隐疾?怎么还有精力以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去感受、思考灾难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们不否定特殊时期开设网络课程的价值,更不能无视教学中的严格管理。但我们不能因此停止思考,因为,不少教育者的潜意识就是遵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早晚打卡、大量课程作业、大量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去关注肆虐的新冠疫情。他们不觉得此举有何不妥,甚至将之视为在考分上反超其他学校的法宝。因此,才有那么多教育者不愿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娱乐的时间,那么多网络课程关注具体的学科知识传授,强化了考纲考情、解题答题、分析技能的讲解,公共防疫卫生知识、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却付之阙如。

以“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教育的小格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回顾当前纷纷扰扰、段子不断的“网课翻车现场”,回顾沸沸扬扬的全民网课,回顾一拥而上的专业公司团队赶制的网课,教育的聚焦点很明显都不在“人”而在于“课”。不少网络课程只把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聚集到考纲考情分析,聚集到考点技巧的解析,这就难免催生师生之间情感认知的淡漠,全民抗“疫”的悲壮和“逆行者”的牺牲没有得到有效关注,仅仅作为必备素材和押题方向,疫情中的牺牲、呼喊的声音必定难以引发心灵共振。

其实,无论是传统学校课堂,还是网络教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的本质没有改变,“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教育职能也没有改变,我们都要从学生的价值定位、内容定向、方法逻辑这些维度来把握我们的教育,做好精准的课程建构。在笔者看来,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气象。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一种大视野,从人和社会的未来与发展需求来组织网课。

1. 关注学生在重大社会事故中快速成长的现实需求。毫无疑问,疫情就是灾难,在重大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中,教育要善于危中寻机,将全民抗“疫”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多维课堂”。在每日课程设计中,应该涉及当日疫情的具体情况,将视野投向人类群体,在疫情的曲折进展路途上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进而拓宽他们的眼界和格局。在这场全人类的挑战面前,教育一开始就要跳出课堂的“小情境”,直面社会的宏大叙事,让时代的担当在课堂上得到强化。社会风险永远都是学生必须要面对的,必须让他们在这次危机中有所觉悟,以最佳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有可能来临的考验。

2. 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的心理需求,把落实疫情防控的硬性规则与学科知识结合。生物、化学这些学科知识与疫情有着天然的联系,组织专题性的学习,当前的疫情就是最生活化的例子。语文、政治学科对思想浸润与教育亦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专题性的相关学习来消减乃至消除学生对此次疫情的恐慌和漠视。文科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可以整合,对考点的分析应该融入与疫情直接关联的文本阅读,比如信息筛选题可以普及防疫卫生知识,比如防疫时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与个性等。

3. 当前形势,也是关注生命意义与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疫情让所有人都处于一个相对的物理隔离的空间,对学习、生活、社交等,学生有着最直观的感知,这也肯定会触动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的真切实践感知与思想感悟。

展望未来,我想疫情期间网课的意义,还在于指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们不能继续强行割裂学生与社会、课本与现实的联系;不能继续以历经多年反复萃取、静态的课程知识来取代无限拓展的、动态的、鲜活的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学生公民个体成长的需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

至于一些专家所说的,疫情带给了在线教育“一时繁荣”的机遇,未来或将推动新的教育变革,在线教育有可能取代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育,一跃而成为教育的主流,恐怕还言之过早。无疑,此次疫情对在线教育行业而言是摁下了“快进键”,在线教育对教育行业的渗透率在短时间内爆发增长,3个月的疫情学习期让线上教学模式几乎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在线教育有自己的固有短板,如师生情感维系不足、互动性单一、个性化和本地化教育模式难落实、教学效果难监控等;而且随着教学秩序的正常化,线上教学想要贴近学生,解决“学习粘性”问题,只能进一步争夺学生有限的课外学习时间,但短时间内被迫转战线上学习的学生在疫情结束后又会很快恢复原有的生活秩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过程的投入程度,教学课程的系统性、教学讲解的个体化甚至教师的语言表达流畅性等,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体验效果。目前来看,网络课堂显然还不具有与线下课堂教学“一较长短”的可能。这也就注定了在可预见的未来,单一的线上教育模式不可能再保持疫情期间的发展势头,只有通过与线下课程结合才能发挥其固有的优势。

虽然疫情下全民性、普惠性、参与性让在线教育基本实现了教育行业的全覆盖,但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并未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科技+”的线上教育值得所有教育者深刻反省。但在线教育的诸多功能性缺陷,使得其无法替代原有的线下教学,疫情之后教育回归原有教学模式并融入科技优势,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网课疫情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盗版网课何时休
疫情中的我
网课欢乐多
网课——折磨人的新物种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现在的网课,也太不可描述了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