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一条走向自己的通道

2020-07-06冷永

师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课题课程

冷永

我一直认为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找寻自己,走向自己,成为自己。成长的过程,即找到一条通往自己的道路,并缘沿此路,执着走向自己的过程。这一观点之于学生成立,对于教师来说亦然。从教20年,我不敢说我无限接近了自己,完全地成为想要成为的我自己,幸运的是,我已然找到了那条走向自己的通道,并且一直走在那条路上。

我与三尺讲台的因缘际会颇有一些曲折。起初,我因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未曾将教师职业排在第一位次,心心念念的是新闻行业。却不曾想被师范大学提前录取了。因为爱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对做教师虽没达到热爱的程度,但也还是喜欢的。那时想,如果这是命运的安排,那就去做一名语文教师吧。但令我略感遗憾的是,我没能进汉语言文学学院,而去学了不太感冒的地理专业。第二个不曾想是,甫一进入学校工作,因刚好有一位语文教师退休,校长在几位新入职的教师中挑中了我,让我接手两个班的语文课。教非所学,却让工作与兴趣总算一致了一回,不亦乐乎!从此,兜兜转转,误打误撞,加入了初中语文教师的行列。几个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至今,地理我一天也没有教过,因此常常被大学同学嘲称为地理学科的叛逃者。其实,我只是由起初的误入藕花深处,到与正确的归路重逢罢了。

为了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也对得起校长的信任与支持,我积极拜师学艺。我的第一任师傅田老师是位专业素养很高的老教师,有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力,总是三言两语就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文字背后的丰富情感与意蕴。他的课很吸引学生,也深深吸引着我。师傅是外地人,上课用的是杂糅了他的乡音与本地方音的“混音”,我听起来有点费劲,往往一节课听下来,听课笔记会空出不少地方。为了把没有听懂的内容及时弄清楚,同一节课,我大多要听两遍,这时,师傅会错愕地望着我“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听两遍呢?就像第一遍照镜子,往往能发现美。多照几遍,看到的就是粉刺、痘痘和黑斑。听多会腻的。”我不好直明说原因,因为师傅对他的普通话挺自信,我也不好公然违背师训,就偷偷地跑到他教室的窗外,潜伏起来听课,在他下课之前悄悄溜掉。偷听的次数多了,我的行踪被靠窗的学生发现了,再后来,师傅也知道了。田老师戏称我是他的“关门弟子”——被关在门外的弟子。由衷感谢田老师门里、门外引领我进入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其自然、真实、安静、质朴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获益良多。

我的第二任师傅是一个教师群体:几乎涵盖了学校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是百科之母。综合性的语文学科旁涉到其他所有的学科,单一的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是无法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因此拜了多位其他学科的师傅,走进各个学科老师的课堂去听课,及时记下他们教学的特点、亮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察己不善者而改之。基于他学科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学,将值得借鉴的方法与思路付诸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跨学科学习取经,实现了多学科教学资源与不同方法路径的整合,有效地开拓了我语文教学的视野与格局。我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跨领域进行语文学习,多途径、多角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极大促发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这也为我后来能够代表大市参加省级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优质课评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现在想来,一定是有一条我看不见的缘分之线,将我与初中语文紧紧地牵连在一起。三尺讲台虽非初愿,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乐一行。渐渐地,我发觉小小讲台方是我安顿身心之佳所,语文教师四个字总能馈赠我很多洁净的幸福感,不管栖息的姿态诗意与否,我都甘之如饴地栖息在那里。

在终于将自己立在课堂上之后,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这些微妙的信念感与满足感,很快地,就体会到储备短缺、资源匮乏的捉襟见肘之感。不知不觉地,我走到了亟需用系统的理论与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相互验证的阶段,除了质朴自然地教语文,还要有理有据地教语文。只跟着感性走,是走不远的。

为了便学利教,教科研就成为我必须面对的课题。教科研对教学工作满量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不轻松的,须用挤海绵的精神见缝插针地做,甚至还要牺牲双休的大把闲暇时间。阅读与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双翼,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在还没有开始细致深入地阅读教育教学类专业书籍的前提下,就贸然开始进行论文写作。记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我兴致高昂地撰写了三篇论文,参加市教育局主办的三项论文评比活动,满怀期待会有一个理想的成绩,结果等来了三篇论文均获三等奖的结果。这远不是我期待的结果,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告诉我要先打牢写作的理论基础,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够找到论文写作的正确门径。我暂时停下了论文写作,主打补充教育教学的阅读。我以“深读名家一本书”“细研专家一篇文”的阅读方式近距离接触叶圣陶、陶行知、张志公、于漪、魏书生等教育教学大家,此外,还阅读了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联的哲学类、心理学类专著。从中找到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获得了丰厚而专业的营养,夯实了我教学理论的根基,增加了我教研的底气,对教育教学现象与问题的思考,开始初具个性与深度。此后的论文写作渐渐顺畅起来。偶有论文发表在主流期刊与核心期刊上。算是朝着研究型教师的发展方向迈出了一步。在专业发展的路上真是来不得跨越。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涌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零散的小问题渐渐累积成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想要针对具有普遍关注性的某一个大问题,系统有序地展开主题研究,论文写作已不能满足这一新的诉求,做课题,是寻找答案的不二选择。有利于教师把散乱无序的、缺乏生命力与系统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惰性知识”,向有利于成长的、有序的“活性知识”转化。

比如在申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时,我提前准备了三个选题,最后申报阶段,我果断舍弃了两个选题,一个选题的核心概念过于概念化。选题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在选题上,教师要具有未来化视野,老生常谈的内容很难有新的突破与发现,因前人之述备矣。但也不可一味求新,过于前瞻的内容,无法落地,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操作价值。另外一个选题,脱离了学校的区域属性实际与学生的学情基础,缺少现实起点,不具有效益性。一般地,我做课题研究都是立足自己比较熟悉擅长的研究领域,先凿点深挖,之后由点及面铺展开来。一直有一个不变的宗旨,那就是切实指向实践与应用,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的课题,我不做。好的课题与好的论文一样,都是在课堂中生长起来的,不该长在理想的空中楼阁中。经过再三比较与取舍,我留下了第三个选题:“农村初中‘乡土田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在撰写研究内容板块时,我发现此课题研究边界不清晰,指向性不够明确,内容空泛不具象,缺少实在的研究抓手。为此,我两次前往江苏师范大学向多位专家求教,在他们的会诊指导下,我明确了问题之所在,对这一课题进行多次调整与修正,最后决定去做“鄉土田园”这一特定视阈下的作文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后来顺利立项。校本课程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知难而上的主要原因是可供农村初中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太少,作文教学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在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上下功夫,会给学生更多发展自己的可能。当下,很多地方开发的校本课程只能叫做“教程”而非“学程”,跟学生的关系不大,背离了教科研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初衷。基于此,在开发研究过程中,我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建议被采纳的同学参加到课程开发活动中来。课程试行实践期间,成立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评价小组,参考他们的评价之后,再做调整与优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建构的课程,密切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他们怎么会不感兴趣?这样的课程也一定不会是只能摆在成果展示室以备检查的课程。

依托省规划课题,我系统梳理、总结了“乡土田园”作文教学方法与路径,这大大提升了我的思辨力。我完成了《“乡土田园”作文教学校本课程》一书,这为我后来参评江苏省特级教师积累了一些重要的材料。我先后受邀到山东、新疆、福建、吉林、南京、扬州、连云港、宿迁等省市的多所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受这一课题研究的触发,我发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其临近区域,开始了新一轮探索。如果说课题是一段寂寞的旅程,研究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行走。行走过程很考验耐力与毅力,但只要你踏实诚恳地实践自己的发现,肯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

我还想谈一谈成长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的环节——心态建设。平和稳定的良好心态是一种正向力,它能让人以与自己相协调的节奏工作、生活,促进人持续性地对自己保持观察、整合与调节。

专业成长之路是一段长途,集体和他人的助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帮助成长中的个体走得更远。但更多的时间里,更多的路途,需要一个人独立行走。说寂寞就是寂寞,说充实也是充实。这是一场持久战,每一关,每一个短期小目标的达成,都要扎扎实实花精力和心力去做,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个中滋味,高低曲折,冷暖自知。没有好的心态,很容易患得患失,心力憔悴,甚至会导致专业发展半途而废。

我在确立特级教师这一专业发展目标后,随后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五年发展规划。就此,我曾向一位资深的特级教师咨询、请教,这位前辈一直是我前行道路上的引领者,我人生中的重要他人。之于我,如同灯塔,如同照烛。他笑着问我:“你做好相关心理准备了吗?”我极肯定地点点头,跟他说江苏省特级教师评审要具备的条件,对照要求,我哪些条件已经达标,哪些地方较为薄弱,还有哪些条件目前尚不具备。他摇着头说:“你做了评上特级教师的心理准备,但你还没做好评不了特级教师的心理准备。”他接着说,“我之前因为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太顺遂了,觉得什么称号啊,职称啊,对于我都如囊中取物。参评特级教师时,由于前期态度轻慢,准备不充分,第一次申报到省里没有通过。知道结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这结果不对,我不应该被刷掉。后来接受了这个结果,但老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评判,再后来就觉得是自己运气不佳,心底一直有一股子气,闷在胸口,出不来,抑郁消极,有很深的挫败感,看什么都不顺眼,心态几近崩盘的边缘。我以我的切身经历告诉你,要提前做好接受两种结果的心态建设,这很重要。”前辈一眼看穿了他面前的这位年轻人眼里的迫切渴望和心底的急于求成与志在必得。他现身说法,提前给我敲了一记警钟,让我明白了成长路上,拥有一份好心态的重要性。

很多人、很多事我们都无法左右,但我们可以求诸己,反思自己,调节自己。不能达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度,起码要做到即便被外部因素干扰,仍然能保持自己的节奏。记得有一年,学校承办了县区级初中语文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学校要推荐一位语文教师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因为报名参加者众,学校通过两轮预选赛来确定最终参赛人选。第一关笔试,我与另外一位老师以一二名的成绩进入下一轮:课堂教学比武。学校请了外校四位教师与本校一位教师组成评委团,四位外校评委给我打的分数都高于另外一位老师,但差距没有很大。最后揭晓本校这位老师的评分,他给我的分数是75分,给另外一位老师的分数是97分,因这位评委的大差别评分,出现了4<1的局面,我失去了参赛资格。说不难过,不生气是不真实的。我为这次比赛做了大量的准备,学校也请了两位优秀教师帮我反复磨课。我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准参赛选手,甚至还狂想着冲出重围,代表大市去省里参加比赛。一位同组老师更是直言我潜心教学,疏远了人际关系。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件事情,心里隐隐的耿耿于怀,感觉道阻且跻,梦想迢遥,有点意兴阑珊。突然想起前辈导师的那句话,觉得很惭愧,有师傅的告诫在前,我仍然没有做好心态建设。仅因失去一次参赛机会就乱了方寸,失掉了气度,未免太小家子气。

随着心态一点点平和下来,我看这一事件结果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由那位评审老师向自己转变。放下对别人的要求和对结果的纠结。我陷入自我反思:如果我真的有我认为的那么优秀,实力强过我的那位同事很多段位,四位评委给我俩的分数就不会那么接近。也许,基于对手的关系,我的那位同事课堂教学的魅力我没有充分地体会到,而本校的那位评委老师却体会到了,并且激赏他的教学风格与品质。由此看来,我们俩都有机获得这次参赛的资格,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的怨念以及我对个人成长速度的焦虑,本质都是因自负而自卑,属于被情绪绑架的表现。退一步讲,即便落选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一定有我自身的原因,我没那么好,当然,也没那么糟。这次事件证明我的课堂教学还不够成熟,个人风格有待养成,我和语文学科需建立更深刻的关系。学无止境,教当然也是。只有个人教学水平不斷提升,当下一个比赛活动来临的时候,我才有机会去争取。整理好了心绪,顿时身心畅达。就如悄立庭外的那棵山楂树,阳光有时,风雨有时,抽叶有时,开花有时,结果有时。人也如此吧,有时候,放慢脚步未必是件坏事,可以趁机再多积累一点,可以再多提升一点。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要有耐心等一等,安静地等一等。从那以后,我的内心状态越来越平和,机会反而越来越多,教育教学长途的行走亦得以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出发。

我依旧在途中行走,笃定地走在教育的路途上,坚定地走在寻找心灵版图的路途上。从教育的洼地走向平地,还企图走向教育的高地。途中,有茫然困顿,也有柳暗花明;有停滞踏步,也有千帆阅尽。渐渐地,当成长成为一种习惯,内心的修炼成为一种自觉。再回头看看,恍然发现,这一切的经历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行走的馈赠。值得感恩的是,经由这条路,我越来越靠近真实的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庆安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课题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一切皆有可能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