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浅议

2020-07-06黄群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建模核心素养

黄群英

【摘要】福建将于2021年实行“3+1+2”高考新模式,这意味着高考数学卷不再分文理科,其命题也将出现不同以往的新变化。本文基于笔者自身教学思考就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个人见解,即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导向;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重视过程评价,建立科学化评价体系,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高考  3+1+2模式  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153-01

今年四月份相关部门公布消息,福建将于2021年实行“3+1+2”高考新模式,这意味着高考数学卷不再分文理科,其命题也将出现不同以往的新变化。在此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也应在新课标构建的大框架下具备相应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符合新高考的风向。以下拟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思考对此展开较为具体的探讨,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导向

核心素养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高中数学新一轮课改最重要的变化。这一基本变革点在2017版课标基本理念部分体现得极为明显,五条基本理念几乎每一条都提到了核心素养,并围绕其展开,其中第一条提纲挈领地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素养,第三条更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毫无疑问,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都将是基本着眼点和最终归宿。这就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确立了基本导向,即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际上,早有专家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数学命题由于不再分文理科,其难度将相对适中,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更为全面和深入,因此,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导向,这是高考新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变革方向,相关的细节都应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一线教师对此应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那么,重要的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按照课标中的定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项。通常来说,不同的章节内容中包涵着六种中的一种乃至数种。显然,从本质属性上看核心素养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东西,其形成和发展必然是基于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有赖于学生的内生性感悟,而只有让学生切实地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才可以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随着每一次的思维锻炼,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达致素养的形成。因此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基本培养策略便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又是必由途径。事实上,课改后的各版本教材都更注重知识的生成,其探究性相较以往有所增强,以笔者所使用的人教版来说,其多数章节中都增设了频繁的思考与探究栏目,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清晰地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便于学生学习思维的顺畅展开,也就是说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提供便利。教材的这种变化倾向并非偶然,而正是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提出的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标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非接受式学习方式产生内生性学习感悟,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常言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从近些年的高考命题来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始终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在“素养为王”的新课改背景以及新高考逐渐铺开的形势下,已有专家及教育人士预测并给出测评,以现实生活和实际情境为载体的题目将更加受到重视,其比重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亦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体来说,首先要能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有关实际问题的素材,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的引入增强了学习的实际应用背景,为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奠定了基础。其次注重在讲课中强调知识的来源与形成,使学生认识到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再次,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和寻找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加强建模教学。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其基本的流程即为: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回答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在每一次锻炼中增强建模意识和提升建模能力。

此外,还应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解决问题,无疑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也就是所谓“实践出真知”。有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组织一些落地性较强的实践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用样本估计整体等相关知识后,有些学生提出质疑,觉得用样本估计整体所获得的结果可能不准确,会出现数据误差。笔者就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次以实践探究活动,主题是以样本估计整体的方式调查本校教师的工资水平,让学生以小组方式采访本校老师,进行调查探究。探究的具体思路是:首先通过采访调查出全校老师的工资水平;然后以为样本估计整体的方式进行样本调查,即调查各职称层级具有代表性的老师,而后估计全校老师的工资水平。经过调查验证发现,两种方式取得的最终结果虽存在一定误差,但在预计范围以内,这就说明了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科学性,而学生们在本次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应用问题探究能力,同时也切实感受到采用样本估计整体的方式要省时省力得多,从而对其重要性也认识得更为深刻。

三、重视过程评价,建立科学化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现代教育理论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高中数学学习评价应基于新课标基本理念,即“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科学化评价体系,要能够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比如在橢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教学中,如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椭圆定义及基本关系式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在组内的学习表现,即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活跃度、深度等,不仅教师要给予各组评价,还应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间相互评价,这就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习题训练环节同样可以如此。评价也是帮助学生反思的过程,注重过程和形式多样更有助于学生全面细致地反思自身的运算能力水平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看到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更好地提升自身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笔者自身教学思考就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个人见解,即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导向;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重视过程评价,建立科学化评价体系。事实上,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教学课题,有待于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群体不断地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本文抛砖引玉,尚盼方家指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

猜你喜欢

建模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