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2020-07-04姜方炳

杭州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乡贤家训家教

姜方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基点,经由家教而世代相传的价值准则、精神气质、行为习惯是为家风。良好的家教家风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社会的和谐乃至一个国家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中国,以家训为载体的家教实践活动,是中国人教家立范、涵养家风的主要路径和方式。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作《无逸》一文告诫周成文不要贪图享乐、荒废国政;孔子也通过“庭训”的方式教育其子孔鲤,要学诗、学礼。一般而言,家训既可指规范、准则意义上的家规族训,也可指家庭、家族的教化训诫或规范活动。作为规范意义上的家训,名目繁多,如家诫(戒)、家范、家规、家语、家法、家则、庭训、世范、宗训、族规、宗约、祠规等等,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传统。绵延数千年的家训历史表明,好家风成就好家庭,继而涵育出好的社会风气、国家精神,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训文化是传统中国人的立身治家之道。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要注重家训文化的传承,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传统优秀家训文化。一方面,要认识到家训文化形成及发挥作用的历史背景、社会基础,剔除其中违背时代精神、脱离社会发展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要珍视先贤们关于“修齐治平”的人生智慧,充分汲取家训文化对于人们修身成才、治家处世的思想启迪,并以虚心问道、学以致用的心态,努力发掘这些思想资源、实践经验在重构心灵秩序、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当代价值。

其次,要不断汲取家训文化精华丰富家庭美德内涵。顺应社会潮流、融合时代精神,是传统家训文化现代转化的必然要求。对此,《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不少地方以传统的“二十四孝”为参照系,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提炼了内容表述明确、现实操作性强、彰显当代美德的“新二十四孝”,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第三,要创新家训文化日常实践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一是要发挥基层妇联在组织开展家训文化日常实践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妇女群众特别是基层妇女工作积极分子的情感治理优势。通过开展“我的家训家风”学习会、分享会以及“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家训文化在城乡基层的传播和实践。另一方面,要以乡村妇联组织为纽带,加强新时代的乡贤工作。结合浙江省“乡贤回乡”工作部署,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等方式,发挥新乡贤嘉言懿行的垂范作用,在乡村深入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善于抓住重要时间节点,营造家庭美德礼仪实践的文化氛围。通过结合中秋、重阳、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以及生日、成人、升学、入伍等重要人生时刻,通过促进代际之间的面对面和情感性互动,增强家庭生活的仪式感等方式,激发人们的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关爱之情、感怀赤子报国之心。三是要依托群众公共文化空間,放大家庭美德礼仪实践的感召力量。特别是在农村,可充分运用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活动空间,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家文化活动,推动家庭文明礼仪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本文系浙江省妇联、省妇女研究会课题(编号:20180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乡贤家训家教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