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0-07-04陈沫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5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摘 要: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粮食安全;利益补偿;长效机制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买得起所需的安全食物,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方针。我们要认真完善粮食安全政策保障机制,继续发挥粮食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初步建立了农业补贴制度,主要包括种植和养殖生产补贴、农业保险补贴、资源和生态补贴等政策。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夯实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粮食经营体系,调动种粮积极性。依托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建立起来的粮食经营体系是以家庭承包经营粮食为基础,种粮家庭农场、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粮食经营方式。具体表现形态是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立体式复合型的粮食经营体系。2019年我省粮食生产“十六连丰”,总产达1500.6亿斤。 2004年起我国实行了按土地计税面积给予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政策,这些补贴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2016年起以绿色生态政策为导向,把“三项补贴”转向黑土地保护,80%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19年补贴121.7亿元,直接打卡补给农户,其余20%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这些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种粮积极性。

2、提升土地资源生产和配置效率政策,增强粮食生产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显得十分突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党中央、国务院就非常重视耕地的管理和保护,出台了一系列制止乱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文件,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土地督察制度以及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实施后,耕地保护效果逐步显现,我省耕地数量不断增长,保有量达到2.4亿亩,2019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80万亩。2016年起我国实行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的占补平衡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对其实行特殊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我们不仅保障耕地面积,还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精神,并且按照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中节约用地的政策方向,努力降低地耗以及应用节地技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生产和配置效率政策的作用,做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3、改革粮食流通制度为核心的政策,推进粮食市场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粮食流通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流通体制开始市场化改革,彻底改变粮食统购统销和统购包销的政策,粮食市场逐步开放。粮食生产效益较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较大,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防止“谷贱伤农”和“卖粮难”,国家先后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储等政策,2014年国家取消大豆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大豆和玉米流通实现市场化。继续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政策性稻谷收购比例逐年下降,价格降低,稻谷流通基本实现市场化。我省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良好,2019年我省8857个益农信息社实现电商交易额1.92亿元。积极与粮食主销区搭建产销合作平台,逐渐形成了粮食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和多元竞争的新格局。

4、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政策,高层次保障粮食安全。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化转变。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方式已由传统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加工企业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粮食生产模式已从高污染高消耗向环保化和资源节约化转变,粮食产品结构从简单化和低端化向功能化和高值化转变,实现了粮食产业经济稳定发展。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对粮食加工业研发加大投入,我省大米加工形成规模化,免淘洗米、富硒米、生态米、营养强化米、珠光米、水磨米等花样品种增多,加工精度增加,充分利用米糠、碎米等粮食加工副产品,提取米糠油、加工以碎米为原料的休闲食品。截止2019年10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77家,营业收入实现2215.4亿元。粮食加工业逐步转向主食工业化,休闲食品和功能型食品逐步转向个性化,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快速发展。

5、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的科技政策,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政策工作,我国在面对人口众多,耕地紧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压力下,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的科技政策导向,取得杂交水稻和绿色超级稻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我省各级农业科研机构都是围绕粮食作物设立学科和人才培育,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作物育种及技术创新。粮食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基本实现粮食作物良种全面覆盖。粮食储运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攻克了粮食储藏保鲜保質与防虫减损降耗技术,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为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7%,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6、坚持依法管粮和依法治粮,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安全问题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通过法律法规保障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把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质量等环节法制化。在粮食生产方面颁布实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在粮食流通方面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粮食储备方面颁布实施《中央储备粮食安全条例》。在粮食质量安全立法方面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强化了我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粮食安全意识增强,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项目负责人:陈沫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