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课内阅读拓展策略

2020-07-04芮军

关键词:大黑彭德怀文本

芮军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拓展延伸成了目前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拓展延伸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方式。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师如何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共同体中,抓住教材的生长点与课外读物有机地进行拓展,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设想。

一、 对课堂拓展阅读目标的探索

1. 扎实——有价值的拓展。在阅读课堂里,教师扎扎实实地研读文本,实实在在地拓展,让学生切实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学习的愿望。一句话,就是学生在拓展之前和拓展之后的学习状态与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拓展的价值。

2. 高效——有效率的拓展。在进行文本拓展时,一是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基础的好坏,成绩的优劣,思维的活跃与迟钝等诸多因素充分考虑这次拓展对多少学生是有意义和效果的;二是要考虑到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几个学生有价值和效率,那么这样的拓展是不成功的,不能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3. 无痕——最高境界的拓展。文本拓展应该是不露痕迹的拓展,是水到渠成的拓展,它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看似不经意间地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文章主旨,扩大学生的思维,这就是文本拓展的最高境界, “有教无痕,润物无声”。

二、 课堂拓展阅读意义的探索

1. 让文本内容厚重起来。语文教学就是要把根深深地扎进语文教材的肥沃土壤中,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料。作为教者,就应该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能提供解读、感悟文本的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让文本的内容厚重起来。例如教学《早》,课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行了一一地介绍。如果把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写事的文章,那么学生在写作手法上学会了运用方位顺序,在把握中心上懂得了要珍惜时间。

2.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意。语文课堂是洋溢温馨、充满情趣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教师借助充满诗意的课外阅读资料,与学生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教学诗意境界,会使学生的心性更加广阔而灵动,情感会更加丰富而细腻。

3. 让课堂主题得到提升。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卧薪尝胆》时,在品读文本内容“勾践夫妇在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越王所受的耻辱,促使他卧薪尝胆的原因。他给学生讲了勾践受到的其他屈辱,如越王勾践给夫差喂马,吃大便来判断夫差的病情等。学生的愤怒与仇恨一下子被点燃了,就在学生越说越解恨时,有一部分学生,似乎已融入了勾践的角色。这里,拓展阅读材料的运用,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心心相印,同忧喜,共憎爱,将文本主题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三、 课堂拓展阅读策略的探索

1. 在接触文本前拓展阅读。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采用课前拓展策略。其主要是做好预览文本、初步感知课文的工作,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

2. 在體验文本中拓展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原有课文理解研读的基础上,又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学生在阅读这些拓展材料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这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

(1) 在质疑问难时拓展。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过程中,笔者将课文划分为 “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彭德怀对战士的爱” 两块进行教学。在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一位小姑娘抓住课文中的一句话“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侃侃而谈:“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平静的外表下掩饰的是忍痛割爱的伤啊!”边上的小男孩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那干嘛还要杀掉它呢?”笔者突然发觉,小男孩的质疑就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理解了这一难点,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于是,我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结构,将原本打算在课后给孩子们传阅的资料,适时地进行拓展。

(2) 在文本空白处拓展。《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描写的是“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但在文章里找不到一处用文字直白地刻画祖父的爱的语句,这种情全部蕴藏在文字的背后。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祖父的“笑”,这个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拓展的语言练习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3) 在悟情体验时拓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由此可见,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时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4) 在感悟文本后拓展。“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以课堂为核心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反思、改进,让拓展真正走在语文的路上,那么,语文阅读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着生机,洋溢着智慧的火花。

猜你喜欢

大黑彭德怀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大黑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彭德怀不愿照相
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