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爱教育助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2020-07-04宋浩刘江华

关键词:荣成务工人员优先

宋浩 刘江华

荣成市第十二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也是一所典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目前708名在校学生中,外地户籍学生人数将近70%。学生家长大多从事海上生产劳动,学历层次低,且拥有多个子女。近10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一直阻碍着学校的发展,也正是这个痛点引领十二中一步步走向仁爱教育之路。

一、 深入了解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状

荣成十二中课题组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要优点是:做事有责任感,懂得感激和回报他人,独立自主性强等。但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由于长期随父母搬迁漂泊,接触的外界环境复杂,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且他们性格大多内向,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二是由于父母大多从事水产养殖和建筑行业,整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再加上他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家庭负担重、居住条件简陋等,这些孩子回家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 针对实际,紧抓重点,促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适应新环境

1. 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应教育。一是开展了“校园妈妈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手拉手”活动,校园妈妈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关注、关心校園孩子的成长,让爱意荡漾在校园。二是树立规范,养成习惯,文明在校。语文老师要耐心辅导,尽快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话水平。学校开展了“仪表、卫生、纪律、礼貌、两操”五项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竞赛。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低要求,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学校每月为获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对优秀同学通报表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达标与考核后,也终于能登上光荣榜了。

2. 加强与当地学生的沟通融合。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开展了“本地生与外籍生手拉手”活动,倡导每一位本地学生至少结交两个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好朋友。他们从教说普通话到互学方言,从补习缺漏知识到解答疑难问题,从心灵交流到生活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经历见识是本地孩子所不及的,而本地孩子的丰富知识又是外地孩子所欠缺的,他们在交流与沟通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结合合作学习研究,学校推进“师友型”二人学习小组,根据学情搭配,两名学生建立“师傅”与“学友”学习互助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互查、互检、互助、互补、互评、互考等一系列合作任务,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精神,提高了双方学习能力。

三、 投入真情,树立信心,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

1. 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情感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陌生的环境和校园后,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为此,荣成十二中对教师提出“四优先”的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优先推荐、优先辅导、优先关怀、优先表扬。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难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学校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生活、经济、学习各个方面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照顾,对家庭不幸的学生更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不再因贫困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学校雷锋爱心超市随时为他们开放,不仅供给孩子们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就连家长需要衣服也可以到学校来领取。置身于优美温馨、爱意涌动的仁爱校园中,每个同学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树立自信心。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留得住,学得好,荣成十二中努力创设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举行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时,都专门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言,让他们表决心,树理想,鼓干劲;在组织演讲比赛、特长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时,总是有侧重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我中增强自信心。学校也涌现出了如张景波同学等品学兼优、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全面发展的榜样,是全校学生的楷模。榜样的力量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情激昂,信心百倍。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逐渐深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温暖学生一生的教师,一所好学校应该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以仁润心,用爱化人”将是荣成十二中人永远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荣成务工人员优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负阳氧化正阴还介质优先守三关
八月备忘录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跟踪导练(四)
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天鹅舞朝阳
北京装修工教张曼玉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