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年在经典中浸润

2020-07-04谭桂玲

关键词:国学校本小学生

谭桂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对于文明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常见的国学经典应为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等。

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提升国民艺术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将国学经典和小学生喜爱的艺术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吟唱经典、诗配画、情境剧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国学经典找到有效载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我们顺应教育发展,进行了课程整合与开发,通过系列课程,让小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快乐学习。

一、 以国学经典和艺术课程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建设

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美术课程兴趣较高,我们选择适宜的国学经典内容,并按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引领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通过研究,我尝试将国学经典和学生喜爱的艺术课程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吟唱经典、诗配画、情境剧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国学经典找到有效载体。将国学经典和音乐、美术课程有机融合。进行吟唱经典教学研究,探讨寓教于“乐”的新形式;进行诗词配画、情景剧教学研究,增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国学经典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开发系列校本教材,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使其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二、 以“艺术课程与国学经典教育”为主题,多途径组织特色教育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做到把国学经典融入到艺术课程中,用演、唱、书、画等形式一边体悟经典一边弘扬经典。在教师和学生中组织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如表演国学经典情景剧、古诗新唱、诵读经典诗歌、古诗书法比赛、画古诗情境图等,抓住时机、创造时机进行展示,掀起国学经典热潮。

三、 师生共同发展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课题研究,引发教师对国学经典与艺术课程整合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优化教学过程,初步总结出国学经典教学新方法,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艺术教育与国学经典的整合作为一种新理念,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通过对国学经典与唱、画、书等教学途径、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的探索,转变对国学经典被动机械背诵的局面,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开发系列校本教材,将国学经典与艺术课程相整合。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我水平。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促使学生爱上国学经典,把学习国学经典作为乐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能够把国学经典融入到艺术课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国学经典内容,并按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引领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其次可以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开发系列艺术课程的校本教材,从而增加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最后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吟唱感悟其音律美,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绘画感悟其意境美,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感受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猜你喜欢

国学校本小学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