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育

2020-07-04丁毓祝文君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中小学教师培育

丁毓 祝文君

【摘 要】“幸福感”在当今这个时代的每一个领域都是被提及的高频词,这也反过来表明了人们对于“幸福感”的重视。现如今,在教育领域,年轻教师群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因为所谓“乏味”“日复一日”等类似于幸福感缺失的情绪,这无疑给稳定发展的教育帶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农村心理教师而言,克服外在的喧哗、内心的焦躁,获得从事农村教育的幸福感,不论是对于其自身的精神发展,还是对于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当下,应当注重培养农村心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育

美国著名的成人社会学家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中提到:“让人类产生疲劳感的从来都不是肌肉的疲劳而是大脑的厌烦。”他也在其著作中一再地强调“思维改变人的一生”的观点。由此可见,人对待某一事物的思维模式对其发展有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对于农村心理教师而言,想要达到高效而积极的教学效果,必然少不了自身对于教育的一份热爱,只有通过教育事业获得身心的幸福感,才能够让他们倾心于教育。作为心理教师,只有自己的心理健康向上,才可以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积极向上。

一、思维决定一切,从精神层面寻求幸福感

(一)幸福来源于内心所想

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层面的富足对于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之大。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做着重复而乏味的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爱上这份“乏味”,积极地去将“重复”变成表面看起来一模一样,实则内里有细微不同的奇妙的桩桩件件。努力在现状的基础之上,改变自己的偏见和消极的执念。就像柏拉图曾经告诉他的弟子说: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闻言,弟子们都不禁哑然。改变未来就要从改变现在开始,现在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将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虽然谁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们都在向着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在这个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营造积极氛围,滋养精神乐园

学校可以推荐一些很有意义的阅读书目,例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鼓励心理教师在提升自身内涵的同时,营造心理教师之间相互鼓励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从精神层面满足教师们为人师表的幸福和自豪,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自己的职业。

2.组织集体活动,宣讲传播教育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心理教师们一同外出活动,例如去参观孔子故居,从思想上领悟到教师在任何时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还可以请学识渊博、具有极高师德的讲师来进行宣讲,用言语和行为鼓舞农村教师,提升教师们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

(二)擦亮双眼,乐于发现新鲜事物

虽然笔者上文用了“乏味”“重复”等词汇,但笔者并不认为教学本身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当教师们长期教授相同的课程,日复一日,可能会对教学产生偏见,自然不会主动再去寻找“美”,反而会去拼命地“挑刺儿”,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因而,笔者认为,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发现新鲜的事物,进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快乐:

①又是新的学年,这一届的学生和上一届的学生有什么变化?从中,是否可以看到时代变化的影子?

②这个学生的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了啊,是因为喜欢上了我的教学吗?大概是我的教学对她起了作用吧!我一定要再接再厉!

诸如以上,从变化中发现新奇,从积极的思维中寻找自信,最终获得教育上真正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改善教师心理

当今这个时代,“教师”这个行业在很多大学生的心中是不被追捧的,口中都是“以后实在找不到工作去当个老师算了”,听起来好像是“门槛很低的行业”。对于农村心理教师而言,农村相对于城市稍显滞后的发展状况,更可能造成他们内心的不满,造成对于心理教师职业的迷茫。我国古时有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巨大的影响。因此,笔者以为,政府应当关注农村的教育条件,积极改善农村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农村教学氛围,让心理教师在舒心的环境下投入到精神层面的付出中,让心理教师将校园当成自己的家一般珍惜和热爱。

例如,政府可以给农村小学的基础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场地、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帮助,让学校能够建立起一些独立的心理咨询室等等,努力让学生和教师拥有一个良好、整洁的教学环境,同时,尽量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让心理教师在充满学术氛围和科技氛围的校园中,真正地热心付出,珍爱校园。

三、改进学校教学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

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农村心理教师从业幸福感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农村相对滞后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完善的教学制度。这不仅仅导致了心理教师们对于农村建设的不满,还会直接导致课程进度的混乱,使得教育制度、教学进度、教学质量都进入到一个恶性的循环中。

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政府也应当积极承担起教育方面的责任。例如,政府部门应当适当设立一些奖项来鼓励心理教师,让他们找到职业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

在学校层面,上层领导也应当具有为农村教学制度做出改善的意向,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促成教学制度更新。例如,学校可以定期评比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等活动,着重奖励为人师表、循循善诱的心理教师,适当的情况还可以给予相应荣誉奖励,给心理教师带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成就感,促使其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更有干劲。同时,学校也应当每年定期向年轻教师征求学校改革的相关意见,争取与时俱进,集思广益,推动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反过来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利用教师节等传统节日,拉近学生和心理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当代师生并进的互补型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四、结语

一个人精神上的愉悦感对于其本身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农村教学里,笔者以为,相比于严厉苛责农村青年教师们“拼业绩”“助人才”,更重要的还是要培育他们心理上的幸福感,以此达成更长远的积极效果。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于“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还请各位同行指摘。

参考文献:

[1]王树民,韩俊晓,韩淑梅,王娟.提高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分析——以邯郸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13):82~83.

[2]毛荣建,陈全红.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基于北京市怀柔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9~10.

[3]师云龙.以师为本,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2(10):13~14.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中小学教师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