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技术发展影响的充电桩建设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2020-07-04刘世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5期

刘世辰

摘 要: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电动汽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充电时长以及充电桩资源不足等影响,具有一定的发展限制性。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从新能源技术着手,做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充电资源限制问题。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技术发展对充电桩建设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发展;充电桩建设;电动汽车的发展

引言:随着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枯竭等形势严峻,新能源技术发展对于解决能源危机。促进环保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汽车发展行业中,电动汽车以绿色、环保等优势成为重点发展项目,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研发,以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电动汽车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基于新能源技术的充电桩建设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电动汽车发展需要从快速充电、蓄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研发,与此同时,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迫切内容。只有采用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普及应用,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需要,促进电动汽车的更好更快发展。为了有效推动电动汽车发展,需要基于新能源技术,加快充电桩建设,充分引入社会资本,为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补贴,破除技术壁垒,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共识,不断培育更多用户参与到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只有解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问题,才能使电动汽车销量得到快速增长,促使更多社会企业参与电动汽车的设计与研发,共同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更好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以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汽车为主,采用的是接触式充电,其对应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主要以分散式充电桩和集中式充换电站为主。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快充需要较长的排队等待时间,而采用慢充则需要面临昂贵的停车费等问题。因此,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优化充电桩建设、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内容。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相比,其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电动汽车销量与充电桩建设的比例大约为9:1,与标准的1:1配置相比,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同时,在充电过程中,普通充电采用的是交流充电模式,需要约十个小时才能将电动汽车充满电。受到充电桩数量以及充电时长的限制,电动汽车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实际发展需求。第二个方面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接口标准并不统一。目前,国内新能源充电桩的接口主要采用美标和国标两种,但二者之间无法完全兼容。针对采用国标的充电桩建设,其建设采用的接口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的参数差别。由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接口的标准不统一,因此,每一辆电动汽车都需要配置与自己相匹配的充电桩,一旦更换电动汽车,则需要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更换,使大量的电动汽车无法实现充电桩的共用,不仅造成了电动汽车发展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制约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与普及。第三个问题是基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充电桩在满足可同时进行充电等技术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快速充电的基础设施而言,多采用的是直流充电,充电时长一般在10分钟到20分钟之间。因此,电动汽车需要的充电功率较大,家庭充电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考虑到总体充电功率的限制,目前充电桩无法实现多辆电动汽车同时进行快充,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实际发展,无法满足其出行的便捷充电需求。第四个方面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容易受到损害。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发展中的“加油机”角色,为有效节省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长,通常采用高压、大电流等方式进行工作,因此其安全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充电桩都选择安装在室外等露天环境下,受到风吹雨淋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同时考虑到充电桩本身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标准的差异,使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三、基于新能源技术发展影响的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电动汽车虽取得一定的发展突破,但就目前而言,未来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重点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进行研发,加强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推广。为了有效解决充电桩基础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新能源技术着手,可以创新运用无线充电技术,通过非物理式连接,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便捷安全性服务,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三类:第一种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借助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通过接通交流电,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完成对外输电,但就目前而言,電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虽然解决了非接触性充电问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局限,如电源传输距离较短,需控制在十厘米范围内,已超出汽车底盘的离地间距,同时也存在着耦合辐射、电涡流等安全隐患。第二种是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由电能的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两部分构成,通过将其调整为相同的频率,使其产生共振,完成电能的交换。目前,该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在1米的距离内完成60瓦电能的传输,具有小型、充电效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未来发展过程中是最具有发展潜能的充电技术。第三种是无线电波式充电技术。即采用无线电波作为新能源技术基础,通过将微波转换为电能,完成电能的传输,其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约为95%,该传播方式下的接收电路能够有效捕捉无线电波能量,并且根据负载进行实时调整,增强了直流电压的稳定性。因此,新能源技术中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成为影响充电桩建设与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新兴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以及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应用于充电站、停车场等范围内,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难等实际问题。

四、总结

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有效解决充电桩建设过程中的难题,能够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应用,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明.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289(10):55-56.

[2]叶国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9,637(11):148-149.

[3]田延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先进技术以及发展前景研究[J].科技风,2019,371(0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