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案例唤醒悠悠品德情

2020-07-04田耘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异同有效运用

田耘

【摘要】“道德品质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老师往往运用大量的课程资源。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后,开始思考:同一个主题的案例,运用时该如何正确把握?突然意识到案例不是课堂的刚需品,而是课堂的催化剂——小案例大智慧,学会好好选用案例、专心精用案例,实实在在运用案例,枯燥乏味的道理论就会变得生动贴切。

【关键词】小学品德  异同  案例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71-02

《诚实是金》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的第一课。课文的关键词是“诚实”,笔者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并知道诚实的几种表现形式

2.感受诚实是一种美德,获得大家的尊重;并能学会并努力做到诚实。

为了突破有关“诚实”的多面理解,课前笔者和学生都大量收集了和诚实相关的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通过一个个案例悟出诚实的含义。

一、在实践中思考案例运用的差异性

笔者翻阅了五年级的《诚信真可贵》一课,它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交往是堂必修课”中的一课。通过学生交流,从多方面理解诚信,体会到诚信的可贵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后,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这课的教学环节及案例运用等教学手段和自己上过的“诚实是金”有很多相似之处。

1.教学环节相似

“诚实是金”

(1)画圈游戏导入,引出诚实话题。

(2)看图片引出从古至今诚实案例,认识诚实。

(3)联系生活,寻找身边的诚实榜样,体会诚实。

(4)总结提升,赞美诚实。

“诚信真可贵”

(1)看图片猜成语,导入诚信。

(2)聚焦社会,认识诚信。

(3)联系生活,小品表演体会诚信。

(4)总结提升,赞美诚信。

2.教学目标雷同

“诚实是金”

(1)通过采访、读故事等途径,知道诚实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受诚实的可贵。

(3)懂得诚实获得别人尊重,是一种美德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的情感。

“诚信真可贵”

(1)通过辩故事、读故事等途径,知道诚信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受诚信的可贵。

(3)懂得诚信可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的情感。

3.引用相似

“诚实是金”

为了让学生清楚明白什么是诚实,进行了大量相关主题的案例。课堂上老师提供的加上学生课前收集的有:许衡不吃无主之梨、华盛顿砍樱桃树、宋庆龄信守承诺、曾子杀猪、雄日手捧空花盆。

“诚信真可贵”

这一课中,老师运用了宋庆龄信守承诺、曾子杀猪、孙家兄弟接力传薪等故事案例。

为什么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会出现相似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及教学案例?这些道理只限于纸上谈兵,学生的情感体验却是空洞的。

问题的症结何在呢?笔者做了仔细的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在使用案例资源时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案例典故挑选,不做删选

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各个案例,就变成了说教课。

“诚实是金”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正是成长阶段。关注点应摆在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要学会诚实做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诚信真可贵”根据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清楚明白做人基本品德之后,更要关注的是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如何做到信守承诺,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课前准备的各类教学案例典故就有挑选的必要,切忌贪得无厌,拿来主义。

误区二:案例典故堆积,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诚实是金”课前准备案例资料时,老师找寻了大量的案例典故,试图通过这些典故,能让学生获得一次心灵的洗涤。可在实际教学中,一个又一个典故讲述就得花费长时间,一个接一个,听故事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去洗涤心灵啊?

“诚信真可贵”在选取案例典故时,则紧扣“信守承诺”的宗旨,挑选代表性的典故:宋庆龄和曾子杀猪的故事。故事虽少,但旨在意图清晰,留有体会思考时间和空间。因此,准备案例典故时,并非越多越好,不然适得其反。

误区三:案例典故运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诚实是金”一课执教时,笔者走入了“多多益善”的误区。把关注点聚焦在了“诚实”的“诚”上,其实,“诚信真可贵”一课执教时,宋庆龄、曾子杀猪的案例都突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信守承诺;关注点应放在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懂得诚信待人,信守承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尊重和信任,获得更多的朋友。

二、选用案例要“拿来”

大胆拿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拿教材

《誠实是金》这一课教材,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还有辨析等内容,教材上的资源为教师设计组织活动提供了最初的雏形。

2.拿教参

我们需要在精准教学目标指引下,反复推敲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探究习惯、探究能力和探究方式、揣摩活动设计。

3.拿课标

学会理解课标用意,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预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需要或障碍,决定课堂开放性的广度和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满足。

三、精选案例要开发要利用

1.具有针对性

教师可以针对重点、难点、疑点等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与表述,使“研究式”学习做到有针对性,有主次分明的案例;其次,依据教材不同所隐含的知识收集案例或自编的案例。通过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如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小品录像:一位同龄的小学生有个看见喜欢物品就拿了归自己的习惯。这个情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有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说,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很有针对性。一段短短的小品视频,掀出了深埋在底的情感体验,加上有了之前许衡故事的铺垫,此时“严以律己、不拿别人东西”的层面理解则渐入心灵,泛起涟漪,金子般的诚实换来尊重和信任的体会则有感而发,不言而喻了。

2.具有实践性

“诚实是金”执教时,笔者就结合学生实际,加入了一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更好地为教学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学期班里一男生因为校外捡到大笔金额拾金不昧并获社区表扬的事大家都知道,可是具体怎么回事却都不很清楚。于是我趁此机会就地取材,下足功夫。

我特意设置了“诚实之星”,让他给大家讲一讲当时的经过,并以小记者的形式,让这位同学谈了想法:“没想过拿钱包里的钱,只知道要还给别人”;“下次遇到我还是会这么做的,我一點也不后悔”。孩子一句句朴实的语言,深深震撼着聆听的每一位的心灵,此时无需老师再多说什么,“诚实就在身边,诚实的人最美丽,诚实的人值得大家信任和尊重”,这份体会已经深深植入了每个人的内心。

3.具有启发性

典型事例的教学案例,有的反映经验,有的则是反映弊端。“诚实是金”中许衡的故事是教材提供的,教材里故事后只有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典故,让学生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场去思考,走进许衡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一个个问题撞出思维火花,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知识目标落实了,在探究中也深层感悟到诚实换来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更是金子都换不来的。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真正的用了起来。

四、巧用案例,助推情感

1.关注语言

每一个案例故事内容丰富,我们在挖掘人物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人物的语言,其实,如果抓住一句话能深入挖掘,也能在无形中推动情感体验。

如《诚实是金》中雄日的案例中的一句话:“我把种子种在花盆里,用心浇水,可是种子怎么也不发芽。”此时他面对的是谁?别的孩子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这么说难道就不知道后果吗?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实事求是也就呼之欲出了,这就是诚实的表现。

如《诚信真可贵》中宋庆龄的案例中的一句话:“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此时的庆龄想和爸妈去外婆家吗?妈妈是怎么劝她的?她动摇了吗?这么想去却又坚持不去,为什么呢?信守承诺,对,遵守和别人的约定,这就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简简单单一句话,深入挖掘,有了思考,有了碰撞,目标指向明确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推动。

2.关注背景

在运用案例时,常常会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有时故事发生地点学生都前所未闻,甚至连故事的发生年代更是遥不可及了。如果不解决时间空间上的隔阂,只停留在故事的内容层面,那么就是空洞无效,更不要谈情感体验了。

如《诚信真可贵》中曾子杀猪的案例。如果不分析背景,那么一方面学生会把关注点集中在杀猪上,另一方面也认为吃猪肉是正常的事,这样,案例摆在这就显得多余而好笑了。

如果此时在了解故事内容后,帮助学生分析了解那时生活条件的穷困,一头猪对于一户家庭而言是全部的财产,突出它的重要性。在了解这层背景后,再来细细挖掘故事,家里唯一值钱的猪曾子都毫不犹豫地杀了,为什么?大家再通过交流讨论,故事所要传达的用意也就出来了,那就是以身示范,面对承诺,说到做到,这份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3.关注人物影响力

运用案例时,也常常会用到一些名人、伟人的事迹,但是学生更多地只是粗浅地对名人成就的了解,怀着一份盲目的崇敬。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一定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生对于这部分却是了解少之又少的。

为此,《诚实是金》一课时,我就好好利用了名人的影响力,大大做了番探究。如讲到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后主动和父亲承认错误的案例后,学生都很快能说出这就是勇于认错。但是,这样的认识是停于表层的,我们可以用辩论形式进行深层次挖掘:

不说,就像无形的大石头压在心底,天天提心吊胆,与其这样忐忑不安,不如老老实实坦白,让自己心情如释重负。有了这自然而无顾忌地情感分享,学生也慢慢敞开心扉,述说自己曾经的体会。大家就在这么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勇于认错换来的是内心的坦荡,这是一份享受诚实的快乐,对于父母,这是最好的礼物。

学会好好选用案例、精用案例,实实在在运用案例,枯燥乏味的道理论就会变得生动贴切,《诚实是金》和《诚信真可贵》两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却展现出了不同的韵味,一个个真实而又鲜活的案例让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冲击,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信守承诺也深深映入了他们的脑海中,并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发光发彩。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苏教版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异同有效运用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