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行者之歌

2020-07-04卞优文张勇闻立新袁涛王涛

翠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护服医疗队常州

卞优文 张勇 闻立新 袁涛 王涛

作者简介:

卞优文,江苏常州人,中国作协会员。201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钟山》《雨花》《四川文学》《青春》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在《钟山》发表长篇小说2部。

卞优文

一月没有繁花,你击浪为花

一月没有莺歌,你盟誓为歌

大江奔腾而下,你逆流而上

厨房客厅还弥漫着年味

你在悄悄整理行装

万家灯火掩不住春寒料峭

龙城集结号已经吹响

……

——这是常州诗人苏刚《你是江南第一燕》里的诗句,也是逆行者的形象写照。

武汉危急!湖北危急!疫情紧急,常州的医护人员,逆流而上,驰援武汉!驰援湖北!

关于抗疫、关于武汉、关于湖北——在这个庚子年,有着太多激情澎湃的诗句;逆行者、白衣天使、抗疫英雄——在这个庚子年,医护工作者有着太多美好响亮的名字。虽然在视频里看过太多感人的场面,在报刊上看过太多动人的故事,但是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说,哪有什么英雄,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普通的孩子,穿上不同的衣服,换了一个地方,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可是,这些日子以来,我却一直在思考着另外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为什么在危难中,我们的社会能如此快速地动员组织起来?

为什么在危难中,我们的国家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凝聚力?

2020年5月8日,当我走进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参加医院“援鄂事迹报告暨5·12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与7位援鄂一线医护人员和院领导深入交流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7位援鄂勇士是:张勇、李飞、闻立新、王蕾、袁涛、王涛、杨燕初。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这是一支只剩下48匹马,不足1000人的队伍,士气低落。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接二连三遭遇失败?

9月29日,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次日,毛泽东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议题有三个:一、整编部队;二、党支部建在连上;三、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为什么要把支部建在连上?”粟裕曾问毛泽东。

毛泽东回答:“好钢用在刀刃上,连队是刀,共产党员是钢。” 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九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却像一枝鲜艳的映山红,从井冈山开遍了中华大地。

“在这次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以来,我们医院的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援鄂队员7名同志中有3名是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有2名同志在武汉一线第一时间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也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四院党委书记杨炎深情地说。

深夜来电: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

在疫情初始,江苏省支援武汉第五医疗队常州医疗队队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勇就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奔赴抗疫一线,也多次递交了申请,并被批准随时准备增援市三院。

2月9日凌晨1点多的时候,在睡梦中张勇突然接到科主任电话:“张勇,现在医院要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你是其中一员,有什么困难吗?”“没有困难,什么时候出发?”张勇此刻没有一丝犹豫。

随后,主任又说:“早上9点必须到医院集合,中午12点出发去南京禄口机场,然后奔赴湖北,留给你准备的时间不多。”说真的,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我没有感到害怕、紧张,反而有一种坦然的心态。因为这本来就是我自己要求的,我是呼吸科医生,还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是党员,所以,“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在常州四院,似乎每一位党员都是这么想的。

女医生李飞是2月9日凌晨1点30接到的通知,当时她正在值夜班,主任告诉她,说要组建新一批的援鄂医疗队,3点前就要上报名单,这次就派她去,行不行?因为之前医院发起倡议书的时候,她在内二党支部群里是第一个报名的,相对来说有心理准备一些。她当时也没有犹豫,就说没问题,上级派她去哪里她就去哪里。回家收拾行李之前,她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等她回到家,妈妈已经在帮我收拾行李了,边收拾还边抹眼泪……妈妈嘛,总是比较爱担心。问她为什么要报名啊,为什么非要派她去呢?她说:“总要有人当医生,总要有人去一线的。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党员不上谁上?”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党员不上谁上?” 李医生说这句话时,显得那么平静,那么理所当然。作为一个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听了这句话,顿时泪目,既感动又欣慰。

护士王蕾,也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的,她说:“在疫情面前,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责无旁贷,这绝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心血来潮。当时我真的这样想,我是党员,我是医护工作者,无论哪个身份,都不允许我后退,国家需要我,这是我的荣幸。”

一定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们

疫情发生以来,全院100多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出征上前线,在1个小时之内完成了援鄂医疗队的组建,12小时之内出征湖北。是什么在激励着他们实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入職誓言?是什么在鼓舞着他们勇敢喊出“若有战、召必上”的铮铮誓言?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们。

是的,一定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据我所知,常州四院的精神是:同心同德同步,艰苦奋斗创业。院领导表示,通过此次抗疫,四院精神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完善。但我想,无论怎么概括,这种精神,必然来自于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来自于常州四院医护工作者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组织是凝聚群众力量的主心骨。

总书记这句话,在常州四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看一看疫情袭来时常州四院的行动力,就什么都可以理解了。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常州新北区唯一一家三级医院,在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医院党委、行政多次开会部署动员,全院上下严阵以待,守护医院、守护新北、守护武汉、守护中国。

疫情暴发伊始,医院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等部门就开始梳理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就诊流程,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规范筛查、诊疗和处置工作。院部领导也多次靠前指挥,实地查看发热门诊、门急诊的预检分诊等流程,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虽然,正值春节放假,但是医院里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的理论培训、防控知识点考核没有放松。医院一封倡议书得到全院职工响应:“护士长,我报名!”“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我单身,没有后顾之忧,有需要安排我上!”“我是院感小组成员,我报名!”

父亲的眼眶是红的

春节期间,当大家都宅在家里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却在各自的岗位上,甚至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不分昼夜,在工作,在战斗。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援鄂战士的家人,跟他们一样,也在战斗。那是另一种战斗,是不舍,是担心,甚至是一种折磨。毕竟,谁也不了解新冠病毒。通过专家的描述,我们都知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很诡异,很狡诈,甚至很“流氓”。所以,李飞妈妈的担心,代表了所有母亲的心声。我们理解,我们同情,我们感同身受。

但在常州溧阳,有一位父亲,却有着另一种表达。

援助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袁涛说:

我记得是大年初二晚上8点左右的样子,护士长打电话跟我说,武汉现在疫情比较严重,医护人员比较缺,你愿意去吗?我几乎是脱口而出,肯定愿意啊!护士长没想到我答应得这么快,又问我是不是要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我说不用。其实,当时我心里真的一点底都没有。放下电话,我有一种被认可、被需要的感动,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当时,我家人还在客厅闲聊,我擦了一下眼泪,走近他们,我在我父亲身后站了大概三四分钟,最后还是哽噎着跟我爸说,爸,我要去武汉支援了!没想到,我爸看到我的眼泪后,并没有安慰我,反而拍拍我说,哭什么,别哭,这是好事,年轻人就应该冲在前面,多历练历练。说真的,在那一刻,我真的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即使后来在武汉,每天和家里视频的时候,我爸也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直到元宵节那天晚上我和他视频的时候,才发现他眼眶是红的,我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哭。后来,我结束任务回到家才知道,其实我爸在家里已经偷偷地哭过好几次,只是从来不在我面前而已。

在采访时我听院领导说,袁涛的爸爸还对女儿说了一句话,说,女儿,你去支援武汉,不仅是我们全家的光荣,也是我们全村的骄傲。

一位朴实的父亲,一位骄傲的父亲,更是一位境界崇高的父亲。

甩手掌柜变身大家长

如果说,小家庭给了医护人员力量,那么,大家庭给予的,更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个大家庭,是四院,是常州,也是江苏。

“我没想到会被任命为常州市援鄂医疗队30人的队长。要带领一支完全陌生的队伍去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说真的,当时我心里没有底。但是,我很快就有底气了。”张勇如是说。医院党委和行政领导跟我说,全院是我们的后盾,有任何困难随时说。市卫健委领导和市领导在我们出征仪式上说,全市人民是我们的后盾。在禄口机场,娄勤俭书记对来自全省10个地级市的300名援鄂队员发出最强音:“我们将与大家一路同行,全力做好保障工作,解决好你们的后顾之忧。”这里的“我们”,是指全省八千万父老乡亲。事实上,在我们援助武汉的一个多月里,时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来自后方的关爱。大家从新闻里看到,江苏委派了7位大厨给我们做家乡菜加餐。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江苏还派遣了环卫、医疗垃圾处理等相关工作人员,协助武汉抗疫。

张勇自己也在援鄂经历中得到了磨炼和提高。他说自己在家里是一个“甩手大掌柜”,但在武汉一线,他变身成了医疗队的“大家长”,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一天忙碌下来,到了深夜还要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有哪些事没做到位?明天还要做些什么事?每天几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个多星期下来,竟然瘦了七八斤。后来,他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大家主动为他分担,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经过一周的磨合,事务慢慢理顺了,人员关系越来越融洽,工作也越来越顺了。

张勇告诉我们,在援鄂期间,最为担心的还是队员们的安全,尤其是防护安全。为此,他们专门制定驻地和个人防护感控制度,有专人负责公共区域消毒,监督宾馆房间的三区划分和消毒,培训防护服穿脱。他们入舱工作时里外一共要穿5层,最里面是内衣,然后是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最后又是隔离衣,N95口罩、护目镜、帽子、手套、鞋套一样都不能少。脱防护服更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暴露,按程序一步一步地脱,每脱一步就做一次手卫生,前后要洗10多次。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一步也不能少。

张勇他们援助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舱,共573张床位。常州医疗队2月14日下午2点进舱,3月8日正式休舱,共收治了570名患者,其中436人治愈出院,筛查出134名重症病人并及时转到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实现了患者零病亡、零回头,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任务。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等先后到他们方舱考察慰问,世界卫生组织也到方舱调研,他们一致认为江苏医疗队援助的方舱医院无论是在管理、感控、医疗、护理还是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因此被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也被称为“明星方舱”。3月17日上午,张勇他们接到撤离武汉的命令,从驻地宾馆到武汉天河机场,一路上,警车为他们开道,沿途市民给他们欢送,每个路口警察向他们敬礼……

张勇说:“当时,我的心情有激动、有骄傲、有不舍、有愧疚,很是复杂,却觉得有了这次经历——此生无憾。去机场的大巴上,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很快,整个车厢都响起了这首歌。那个时候,觉得这首歌那么好听,那么有感情,代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声,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渐渐的歌声被哽咽所代替。”

闻立新:第一天的紧急抢救

闻立新医生被分配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让我们来听听他上班第一天的经历吧:

我刚进办公室,还在看病历的时候,就听见病房里传来了护士的喊声“快来人啊,3床晕倒了!”我听见叫声,条件反射似地冲过屏风进入污染区,找到3号病床,发现患者晕倒在卫生间门口,呼吸、心跳已经测不到了,我立即将他搬到床上,开始进行心肺复苏,一口气连下三个抢救医嘱:“开通两路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除颤仪准备!”患者一度出现室颤波形,当时我以为会有希望。可是,很遗憾,我们全力抢救了半个多小时,患者还是没有抢救成功,最后,我们无奈宣布患者临床死亡。那一刻,我确实有点沮丧。我在正式进入临床之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包括反复研究指南,查阅了很多文献,但真正到了临床上,面对一个个真实的患者,一上来就是这种大抢救,还是有点措手不及,当时就觉得这场战疫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回到住宿点躺在床上想一想,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主要是因为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活动幅度非常大,每次按压都会有大量空气从防护服的缝隙中进进出出,主要的缝隙其实就在面部周围一圈。那时候新冠肺炎的指南上,对于气溶胶传播还是不确定的,所以那几天还是有点担心的,思想负担有点重,担心自己会中招。但是呢,在抢救生命的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犹豫的,肯定会第一时间冲上去的,因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我们的使命。

——这就是严酷的现实:一线医生,随时可能被感染。

热干面配萝卜干

护士杨燕初也是主动请战的。在医院发出倡议书的第一时间,她就向科护士长报名了。她说:“在这之前,我从官方微博、抖音等很多自媒体看到了武汉疫情,当时内心是非常触动的。面对病毒肆虐,我们责无旁贷。”她们在方舱医院,不仅是护士,也是心理医生:

我们刚去武汉的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当地人的心态大多是处于焦虑、恐惧状态的,患者更不用说了。甚至,有些患者担心政府要抛弃他们了。我们就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患者都拉进群里,下班后我们就利用微信群跟患者交流,推送一些正能量的消息,根据舱内患者的情况推送一些科普知识,还每天推荐一首歌。这个微信群,成了患者与家属、患者与我们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桥梁。一开始,我们微信群的名字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患者交流群”,在3月8日休舱那天,有个患者提议要把这个群永久保留,并把微信群名字改为“苏鄂一家亲”。在我们方舱医院里有一位患者,她自2月1日确诊以来,有近20天没有与家人见面了。她一方面思念家人,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疾病,情绪一直很低落。我无意中发现她有一部智能手机,但她只会用来拨打电话。于是,我一边教她使用视频电话,一边开导她。当她的女儿和外孙出现在手机镜头时,那一刻,阿姨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萝卜干!下次来武汉,我请你吃热干面!”哦,于是我就在我的防护服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萝卜干与热干面最配”,从此以后,我就成了常州萝卜干的代言人。

护理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护士王涛告诉我们:脱防护服最为关键,穿了防护服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如果没有人监督脱防护服,很可能就会有所疏忽而造成暴露。等队员们都脱好防护服后,就要开始进行环境消毒,包括走廊、更衣室等等,然后更换消毒液,还要把队员们换下来的面屏、护目镜、雨靴等进行浸泡消毒、清洗、晾干等工作,她最多一次清洗、消毒了60副护目镜。但最难的是队员们脱完防护服后清理垃圾桶的过程,那个装有被污染过的防护服的垃圾桶差不多有一人多高,每一次清理都要站在一个踩脚上,先把垃圾袋口系紧,然后把垃圾桶推倒,才能把垃圾袋拖出来。整个过程还要注意不能把垃圾袋弄破,否则就有被污染的可能。一个消杀班下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能挤出水来。

这是多么无私、多么可爱的一群人,虽然在他们的语言里,出现得最多的,是“责任、义务、使命”这类词语!在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这些医护人员,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难道他们仅仅是被动员的能力超强的体制组织起来的一群人吗?难道他们仅仅是为责任、义务、使命而成为逆行者的吗?他们对待工作,对待病人,对待同事,难道就只有理性坚守和职业本能吗?

我总感觉不完全是。

老徐和《岳阳楼记》

5月8日离开常州四院后,我就想为他们写一篇文章,但因为以上几个问题没有想透,我迟迟没有打开电脑。5月10日是个星期天,我应朋友之约到西太湖散心。看着眼前烟波浩渺的湖水,我突然想到了洞庭湖,想到了常州四院副院长徐亮春,猛然之间,心里一亮,郁结在胸的问题,终于想明白了。

老徐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喜欢读书,热爱书法。他曾跟我说过一件往事,说他前一陣和几位老同学,相约回母校奔牛高中,去看望年近九旬的语文老师,老先生很兴奋,说起了四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一节课刚学完《岳阳楼记》,老师就问同学,有谁能背诵吗?全班就徐亮春举了手,说已经能背诵了,接着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地背了起来。老师打断他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徐亮春说,不是自己记性好,而是文章太美了,读着读着就记住了。过了40多年,耄耋之年的老先生问,亮春,你还能背《岳阳楼记》吗?老徐自信地点点头……

《岳阳楼记》是一篇美文,但又不只是一篇美文。如果仅就文字的华美而论,六朝和唐人的山水游记里美文太多了。范仲淹并没有去过洞庭湖,他只是借洞庭之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罢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有人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光风霁月般的人格境界和精神风范,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演变进程中一颗光芒万丈的太阳。那么,我可以说,这颗在11世纪的中国升起的太阳,历久弥新,在21世紀的中国,依然光芒万丈!我领悟到,常州四院的援鄂医护人员,常州、江苏、全国的援鄂医护人员,乃至所有的常州四院的、常州、江苏、全国的医护人员,甚至我们国家千千万万爱国敬业的知识分子,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共同的情怀,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国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深邃厚重的家国情怀!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

同舟共济 托起“生命方舟”

第四人民医院援武汉第五医疗队常州医疗队医生、护士日记选登

江苏省援武汉第五医疗队常州医疗队队长、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勇

冬末春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全国按下了“缓进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在疫情初始,我就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奔赴抗疫一线,也多次递交了申请,并被批准随时准备增援市三院。

在2月9日凌晨1点多的时候,我在睡梦中突然接到顾中秋主任的电话“张勇,现在医院要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你是其中一员,有什么困难吗?”我当时一个激灵,连忙说“没有困难,什么时候出发?”

随后,顾主任跟我说:早上9点必须到医院集合,中午12点出发去南京禄口机场,然后奔赴湖北,留给你准备的时间不多。说真的,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我没有感到害怕、紧张,反而有一种坦然的心态。因为这本来就是我自己要求的,我是呼吸科医生,还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爱人倒是很紧张,跟我说了句“你再睡会儿,我就去给你收拾行李”,然后,她就先起床一个人去收拾行李了,我竟然没心没肺地睡到天亮,我想她应该一夜都没睡着,因为一大早,她就做好了早餐等我起床。

吃过早饭我就开车到医院和其他队员汇合,我一直以为自己最多是医院医疗队4人的小队长,没想到竟被任命为此次常州市援鄂医疗队30人的队长。当时我确实有点懵圈了,毕竟我在家是甩手大掌柜、万事不操心的人,在医院里也只是协助科主任管理科室病例质量这一块。现在要带领一支完全陌生的队伍去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说真的,当时我心里没有底。但是,我很快就有底气了。首先是医院党委和行政领导跟我说,全院是我们的后盾,有任何困难随时说,接着市卫健委领导和市领导在我们出征仪式上说全市人民是我们的后盾。在禄口机场,娄勤俭书记当着我们来自全省10个地级市的300名援鄂队员发出最强音:“我们将与大家一路同行,全力做好保障工作,解决好你们的后顾之忧。”这里的我们是指全省8千万父老乡亲。事实上,我们在武汉援助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来自的后方的关爱。大家从新闻里看到,我们江苏委派了7个大厨给我们做家乡菜加餐。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我们江苏还派遣了环卫、医疗垃圾处理等相关工作人员,协助武汉抗疫。

在常州出发前,我向全市人民保证,要把常州30名队员安全带回家。在开往禄口机场的大巴上,我向队员们做了自我介绍,并对他们说:我们这次驰援武汉,不是代表金坛、溧阳、新北、武进,而是代表整个常州市,代表常州的整体形象,大家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完成这次任务。“同舟共济、团结互助”,成了我们这次完成援助任务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作为队长,如何带领好这个团队?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援助任务?对我来说,真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难题。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一凡事以身作则,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带头做到。二要有一颗公平的心,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分你们医院、我们医院,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大家庭。三要有一颗爱心,在这个团队中,我是老大哥,要处处关心这个团队中的弟弟妹妹。四要有一种不怕麻烦不怕累的心态,既要做好队伍的主心骨又做好大管家。五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现实中的困难往往比想象的更多,来到武汉后,各种各样的问题扑面而来,让我目不暇接。一开始,我凡事亲力亲为,就生怕没做到位,委屈了队员。有时,一天要到指挥部开会、领物资来来回回走好几趟,一趟两公里多。一天忙碌下来,到了深夜,还要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有哪些事没做到位?明天还要做些什么事?每天几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个多星期下来,竟然成功减肥了七八斤。

后来,我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几个副队长和一些党员骨干主动提出要为我分担一些工作,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经过一周的磨合,不仅事务慢慢地理顺了,人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为了让队员们能够安心地工作、休息,我们每天安排队干部把物资、三餐送到每个队员的房间门口,保证使每个队员平时防护物资不缺、下班时有热乎饭吃。我曾开玩笑地跟队员说,我们现在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

在援鄂期间,我最为担心的还是队员们的安全,尤其是防护安全。我们专门制定了驻地和个人防护感控制度,有专人负责公共区域消毒,监督宾馆房间的三区划分和消毒,培训防护服穿、脱。我们入舱工作时里外一共穿5层,最里面是内衣,然后是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最后又是隔离衣,N95口罩、护目镜、帽子、手套、鞋套,一样都不能少。脱防护服更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暴露。按程序一步一步地脱,每脱一步就做一次手卫生,前后要洗10多次。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一步也不能少。对于我们这些从未接触过传染病防护的菜鸟来说,只有不断地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避免被感染。我总是不断地提醒队员们不要偷懒,做好房间消毒,做好衣物消杀,做好手卫生。每次入舱前,我总是要挨个检查队员们的防护是否到位,不断地叮嘱他们注意防护,每隔一段时间,相互检查防护是否有纰漏,在舱内一定要相互帮助。每次看到他们平安地出舱后,我的心才放下。有次一个年轻的女队员跟我说:勇哥,你可真啰唆,就像我爸一样爱唠叨,你说的这些,我们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我们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援助的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二舱,共573张床位,2月13日下午7点半正式开舱接收病人。我们常州医疗队第一次进舱时间是2月14日下午2点到晚上8点。就在这一个班次上,我们共收治了167名患者,是整个方舱医院运行期间收治病人最多的一个班次。

我记得,那个时候武汉还很冷,进舱前,我们从驻地坐公交车到方舱医院,能穿多少就穿多少。进舱后,方舱内不能开空调,穿着整套的防护装备,走快一点就感觉胸闷、透不过气来,我们忙着收治病人,不停地来回走动、安排床位、询问病史、开具医嘱、记录病程等等,很快全身出汗,护目镜上全是水雾,看东西就像高度近视一样,要贴在眼前才能看清。等护目镜上的水雾冷却在镜子下缘形成一个大大的液平时,一晃动,冰冷的水珠就会沿着脸颊流到嘴里。当汗落时,有一种透骨的冷。下班更衣时,手术衣基本上都湿透了。

由于连帽防护服穿戴要求把耳朵护住,队员之间正常的说话声音根本听不清,彼此要靠“吼”才能维持正常的交流。也许是话说得多的原因,那天下班时,我们队员们的嗓子都是哑的。

我们方舱医院是3月8日正式休舱的,到休舱时我们共收治了570名患者,其中436人治愈出院,筛查出134名重症病人并及时转到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我们实现了患者零病亡、零回头,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任务。

在我们方舱医院运行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等先后到我们方舱考察慰问,世界卫生组织也到我们方舱医院调研,他们一致认为,我们江苏医疗队援助的方舱医院,无论是在管理、感控、医疗、护理,还是在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我们第五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双双被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也被称为“明星方舱”。

休舱后,我们得到的指令是“原地待命休整,随时准备接管其他医院”。期间,还统计了重症医学和呼吸专业的队员名单,准备随时转战定点医院或者雷神山医院。这个时候,部分队员有点忐忑不安,思想波动。我告诉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在命令没有正式下达之前,我们先休息好养足精神,做好驻地和个人防护,抓紧时间学习重症和呼吸专业的相关内容,如果命令下来,真需要我们顶上去,我们一定要做到“上得去,打得赢,零感染”。为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我们临时党支部还组织为队员过云生日、拍摄小视频、上党课等等,队员之间的关系也从战友变成了亲人。

随着武汉疫情被迅速控制,方舱及一些医院陆续清零、休舱。3月17日上午,我们接到撤离武汉的命令,从驻地宾馆到武汉天河机场,一路上,警车为我们开道、沿途市民给我们欢送、每个路口警察向我们敬礼……当时,我的心情有激动、有骄傲、有不舍、有愧疚,很是复杂,却觉得有了这次经历——此生無憾。

去机场的大巴上,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很快,整个车厢都响起了这首歌。那个时候,觉得这首歌那么好听,那么有感情,它代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声,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渐渐的,歌声被哽咽所代替。

3月17日下午6点,我们双脚踏上了常州大地。那一刻,我们的援鄂医疗任务完成,我的队长担子可以卸下了,我也实现了“安全带大家回来”的承诺。

援鄂任务结束后,我们获得了太多的礼赞,媒体、朋友们都说我们是英雄。说实话,我们受之有愧,其实,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只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顶了上去,换个地方继续践行医者“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誓言。如今我们已经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在继续履行我们医者的职责,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江苏省援武汉第二医疗队常州医疗队成员  闻立新

2020年1月30日  正月初六  星期四  晴

到达武汉的第三天。

今天,我们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戴护目镜、无菌手套等技术操作。防护服的穿脱程序很烦琐,穿防护服稍微轻松一点,脱防护服才是对医护人员的考验,头套、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七步法”进行,不少于15秒的洗手,通常20分钟左右脱下防护服。粗略算一下,穿、脱一次防护服至少有27个步骤(如特殊情况,还要增加),洗手12次。由于是练习,穿上没多久就脱下了,所以不觉得闷热。

2月3日  正月初十  星期一  晴

2月2日的夜班,我与常州市中医医院的王一一起值班,也是我们进病房的第一天。出门的时候,外面下着细雨。

交接班才结束,就听见护士喊:“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我和王一立即跑了过去,一名老年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护士姐妹们已经在熟练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我和王一交换一下眼神,立即下达抢救医嘱:开通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

遗憾的是,虽然抢救了半个多小时,但患者生命体征还是没有恢复,不得不在悲痛中宣布临床死亡。第一次当班,就直面死亡,老天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不,面对疫魔,我绝不认输!

处理好手头的事,距离我们接班已经2个多小时过去了。晚查房开始,重点查看了几个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的病人。查完房,我们从病区出来,脱下防护服、靴子、面屏、眼罩,到办公室讨论患者病情、开医嘱。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病区主任以院为家,绝不是空话。我们下班的时候,她还在忙着查看患者新出来的检查报告。

穿了防护服,开始感觉有点闷热,但在抢救病人过程中,每个人都处于紧张状态,反而忘记了自身的不适。一个班下来,每个人都汗流浃背,眼罩上都起雾了。有同事介绍说,可以用肥皂浸泡眼罩,在眼罩表面形成一层疏水膜,能有效防止起雾,下次尝试一下。

2月12日  正月十九  星期三  晴

今天,又和两位“涛哥”一起上早班,这两个“涛哥”已然成了队里的开心果,每次拍照,她们两个总能摆出与众不同的造型,这也能舒缓我们的压力。

可能,真正让我觉得压力减轻的不是她们两个,“嘘”,别告诉她们,她们会伤心的。今天查房发现大部分患者病情都在好转,只有小部分患者复查CT后肺部情况有加重趋势。让我欣慰的是,更多的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在缓解,每次查房的时候,问他们感觉怎么样,他们都会说比昨天好一点,谢谢你们!也许是我们做的心理疏导起了作用,也许是王一给他们配置的中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病房里有一位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病情有点重,我和病区主任讨论了一下治疗方案,也有意识地把病人的情况记在脑海里,回来就记录在手机里,准备晚上跟医院肿瘤科的专家探讨一下,或许能帮上忙。

其实,今天最开心的是,我帮一位患者办理了出院手续,还给他普及了一下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这位患者比较年轻,平时注重锻炼,身体素质也比较好。住院后他积极配合治疗,症状很快就缓解,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肺部CT显示炎症吸收,就给予出院,让其回家继续单独隔离满14天,注意均衡饮食,多休息,根据体力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这位患者,当听说自己能出院的时候,用武汉普通话连声跟我说谢谢,那一刻,我觉得我选择到武汉来是正确的,虽然在夜里还是会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2月18日  正月廿五  星期二  武汉  晴

今天,又和二位“涛哥”一起上早班。一路上,两个姑娘叽叽喳喳的,像两只喜鹊。

最近,我们对病区患者进行了分组管理,我跟武进医院的黄主任、徐医生为第一组,负责前15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今天上班后,我首先在医生办公室把我们组患者近两天的检查报告都看一遍,其中有一个患者复查CT后影像显示有所加重,其余患者病情都是稳定或者在好转。随后进入病房查房,我重点查了那个病情有所加重的患者,发现这个患者除了有低热外,其余症状均比较轻,而且,抽血化验的结果是在好转的,所以,就决定先不调整她的诊疗方案,继续加强观察。我安慰了患者,让她多喝水,多做深呼吸促进肺泡复张。

查房结束后,我和管床的李医生又把所有患者的情况理了一遍,筛选出三位病情改善比较明显,近期可能会出院的患者。还有,最近几天,病区的晏主任跟我们说,这边发热门诊的患者明显减少了,之前她每天会接到很多电话要床位,最近电话都不怎么响了。这是一个好消息,我迫不及待地想跟大家分享。

12点下班,脱完防护服,我们从医院走出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照在身上已经有春天的感觉了,王涛忍不住伸手想要触摸太阳,被我抓拍了下来!等到能脱下口罩,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女儿在大草坪上奔跑、嬉戏,拥抱阳光。

2月21日  正月廿八  星期五  阴

昨天夜班,回来还和小伙伴们讨论江苏大厨做的饭菜如何可口,如何解乡愁;今日早晨,我还沉浸在病区里渐渐有了空床位的喜悦之中,却突闻噩耗: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彭银华因新冠肺炎离世,年仅29岁。他曾因疫情而推迟了婚礼,原期待着等疫情结束能迎娶自己最爱的姑娘,但是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看完新闻,我走到窗前,窗外的天空阴沉沉的,从高楼的间隙中,依稀可见笼罩在晨雾里的青龙山,清晨的江夏区依然静谧而安详。

我朝着医院的方向默默地站了许久,这个医院是彭银华战斗的地方,也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疫情正在好转,拐点已然出现,但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此时追悼和歌颂,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仍需砥砺前行。先行者,请接受我们的致敬,未竟的使命,我们替你去完成。

人世的苦厄,多在漫长的岁月里消弭;生命的不屈,将在代代传颂中永存。

——谨以此篇纪念我们未曾谋面的战友彭银华医生

2月25日  二月初三  星期二   阴

今天,在我们援鄂队员群里有一条微信推送,《邱海波,江苏大医的第五次重大战斗》。我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曾经受教于他,他是我们东大人的骄傲。在东大医学院,邱教授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东大学子。至今,我们的校园里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邱教授的传说。

邱海波教授是新疆人,据说,他在学校求学时,从入学到毕业,没有回过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所以,在微信推文里我看到他对记者说:“我们稍微抓紧点,最多我只能给你一个钟头!”我相信,他就是这样的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这关系到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

邱教授是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当年,他从协和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到东大医学院,组建江苏省第一个ICU病房。如今,中大医院ICU已经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ICU,是我们江苏省内重症医学专业的标杆。

当年上学时,邱教授为我们讲授重症医学课程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现在,我能够追随他的足迹,来到武汉,为战胜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能和他一起战斗在一線,是我们东大学子最大的骄傲。

2月26日  二月初四  星期三  阴

昨天晚上,微医平台给我推送了一条信息,有患者需要咨询。尽管刚下班有点疲惫,我还是第一时间打开APP接诊。原来是以前接诊过的一名患者,我给他进行过用药指导,这次咨询是因为他长期服用的药物一时药店买不到,但是有另一品种,药店工作人员说功效是一样的,也可以服用。患者不放心,就上线咨询我。

我从大年三十就参加了医蝶谷和微医两大平台的“新冠肺炎在线义诊”,为武汉及其他疫区的居家患者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到了武汉以后,虽然工作比较忙,但我还是会在休息的时候打开APP进行接诊。大致看了一下,到昨天为止,我已经陆续帮助了两百多位患者。这些患者,总体上是过度焦虑,总是怀疑自己是新冠肺炎;或者是居家隔离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不适就产生了各种担心;也有一些有既往慢性病史的患者,因为疫情所限没有办法到医院就诊,只要我给予用药指导等等。

今天,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重点面向湖北患者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同时,鼓励优质互联网医疗平台对接湖北省需求,协调在固定社区门口集中投放药品,解决群众居家观察期间买药不便问题。微医互联网医院是首批纳入医保支付的机构,今日接到他们客服的通知后,我也第一时间开通了这项服务,准备利用空闲时间再为武汉人民做一点事情。

2月29日  二月初七  星期六  阴

昨天,是我们接管病区第一天,我是下午五点的班。

我去接班的时候,听说还有当地医生没走,连忙请教他们的电子病历系统。迅速学习了医嘱和病历系统,然后熟悉一下病区患者情况。

7点多接诊了一个病人,新病人的病情还算轻,治疗方案也相对简单,就是写病历花了很长时间,一是对电子病历系统还不是很熟悉;二是因为戴了防护镜再看电脑,特别累,眼睛很容易花;三是戴了三层手套打字,总是会敲错键盘。

晚上8点的时候,护士汇报说一位患者排尿困难,已经有好几个个小时没有解小便了,查体腹部膨隆,叩诊为鼓音,便申请床边彩超排除其他情况后给予保留导尿。这个操作,在往常属于最简单的侵入性操作,就跟护士给患者打针一样,是一项常规操作,可是在这里,任何简单的操作都变得特别难,穿了防护服,万分小心地进行无菌操作,当我把导尿管顺利插入他的尿道引出淡黄色的尿液时,患者紧皱的眉头才松开。

处置好患者后,开始晚查房,查看了几个重点患者,然后回医生办公室继续我“雾里看花”般地电子病历输入,把患者的病程记录写好,抬头一看,已是下班时间。这个班,真充实!

3月11日  二月十八  星期三  晴

今天我上的是12点—17点的班,一到病区就发现空床又多了几张,目前还有40个住院患者,而且大部分病情稳定,近期有望出院。

昨天,在新闻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前线阵地,并发出了“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他在火神山医院指挥中心,与医务人员代表视频连线时说到,“你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你们的真实面貌,但是,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可爱的人。”这些话鼓舞了我们,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国内疫情蔓延、扩散的势头已经基本得到遏制,社区防控阵地打赢了这场战争。现在就看医院救死扶伤的阵地,要提高治愈率,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

此时此刻,正是黎明前最后一丝黑暗挡在我们眼前的时刻。坚持再坚持,咬紧牙关挺过这个时刻,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江苏省援武汉第二医疗队常州医疗队成员  袁涛

2020年2月2日  年初九  星期日  小雨

从获悉排班开始,我的心才真正定了下来。前些日子,一直在培训,对进入一线有过忐忑、有过焦虑、有过迷失,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发现远处的灯塔光线不足,有些不知所措。所幸的是,周队长一直给我们鼓劲加油,再加上闻大哥,每次练习完都会来一个摩拳擦掌的POSS,还有开心果王涛,心灯也就越来越亮了。

我们一组成员不约而同地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出门,做好感控防护,我们进入了病区。60张床位,我们4个人分前后两组,再加上武汉的同事,每组3人,我和王涛在一起。

第一次穿了防护服工作,总体感觉是闷,呼吸不畅。我原本就是近视眼,自己的眼镜加上护目镜叠加在一起很容易起雾,所以给病人穿刺输液时,就屏住呼吸,确保视野清晰。

病人非常配合。给一位患者去输液的时候,他正好在吃饭,没有戴口罩,看见我进入病房,他立即放下碗筷,戴上口罩。我示意可以等他,他却告诉我已经吃好了。

下班了,我们的感觉是鼻子实在吃不消,真的有压痕,痛,很痛。

出來才发现下毛毛雨了,由于没有带伞只能冒雨回去。在路上,看见有人在路边售卖蔬菜,我和王涛眼睛都放光了,满眼的绿色,一片生机盎然。嗯,武汉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2月10日  正月十七  星期一  阴

“姑娘,你跟我说实话,我会死吗?”一位刚刚复查CT、高流量吸氧的中年男性患者,突然问我这样一句话,我当时愣了一下,随即告诉他,“放下思想包袱,你体内的白细胞正在和病毒打架,这个时候,需要你给你的白细胞信心。”

那天,是2月8日元宵节。我和王涛一起上的中班,许是因为原本阖家团圆的日子,而不能与家人相聚,在病房里接受治疗的很多患者,情绪有点低落,有些患者闷闷不乐,有的甚至连手机也不愿意刷了。那位患者,这几天病情有所进展,他脸色有点灰。我一边安顿他,整理床铺;一边安慰他,告诉他心理对抵抗力的影响,让他振作起来。

今天一上班,我就先跑过去看那位患者,发现他今天心情比那天好很多,呼吸也比前几天平稳,他开始没有认出我来,我开口喊了他一声,他立刻听出了我的声音,跟我说“谢谢”。我也很开心,这也让我意识到帮助患者心理重建的重要性。于是,在做治疗的同时,我尽量和患者多说话。虽然,这样会让我们更快地口干,但是想起能帮助到他们,哪怕只是给他们一点点希望,我们也愿意化身为灯,点亮他们的康复之路。

今天,回到驻地,拿起手机刷朋友圈的时候,才发现好闺蜜也来武汉了。虽然我们都在武汉,却不能相见,不能携手漫步在武汉的街道上。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妞,下次,我们去武大看樱花,好吗?”

2月12日  正月十九  星期三  晴

我们所在的病区,是一个非常暖心的病区。因为疫情,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病区护士长非常照顾我们,常常把最好的物资设备留给我们,她说,我不怎么靠近患者,把好的留给一线的丫头。

当地的护士都很谦恭,彼此都称对方老师,我和王涛被她们喊着老师,有点难为情。我们相互请教、相互体谅,她们一口的武汉普通话,我们一口的常州普通话。但是,這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这里的护士很辛苦,她们的上班时间要比我们长,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吃饭、休息的时间。由于我们对她们的病历系统和护理文书还不熟,所以我们更希望在临床操作中尽可能多承担一点、多做一点。她们也很体恤我们,经常对我们说“谢谢”,时常提醒我们休息一下。这里的病人也是心怀感恩,哪怕我们只是帮忙递了一份饭,拧了一个瓶盖,他们都会连声说“谢谢”。特别是知道我们是江苏的,更会感激地说“你们辛苦了”。简短的几个字,让在异乡的我们多了几分暖意。

今天下班回到酒店,显然是错过了饭点,所以就自己煮了方便面吃。吃好已经下午3点多了,我们躺在床上补觉。正睡得香,听到有敲门声,起床打开房门,发现贴心的闻医师已经又帮我和王涛领来了晚饭,一句“快,趁热吃!”像极了我的爸爸,哦不,他只能做我的哥哥!

2月17日  正月廿四  星期一  晴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武汉,我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昨天我和王涛是晚班,匆匆吃过点心后就下楼集合,和队员们一起出发去医院。在酒店门口,正好看到我们常州医疗队的队员在搬物资,我们看时间还早,想要搭把手,他们挥了挥手,“上班去”!

恰好,此时一位苏州的同仁经过,看了我们一眼,“你们,常州的?”

我们点了点头。

“哦,是杨乐的兵哇!”

“是的,我们是杨科的兵!”

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看来,那位同仁在苏州医疗队也是负责院感的,跟杨乐科长比较熟悉。

“兵”

我们是战士!突然心底升腾起一种自豪感,是的,我们是战士,身上的白大褂就是我们的战袍,患者是我们的战友,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是的,我们是“杨乐”的兵,经过这么多天的磨合,我们更像一个集团军,我们彼此心连心,相互照应。我想,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在龙城再聚首,谈及江城防疫战,我们会像今天一样,彼此会心一笑,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

2月19日  正月廿六  星期三  晴

“来啦!”

听到敲门声,我就知道是物资组的老师在发放明天上班人员的防护物品了,这是一个特殊的暗号,明天我又要上班啦!

明天,我和王涛要上中午的班。刚和她商量,决定把我们的零食带点去病区,因为,我们分管的床位上有两个大胃王,每次给他们分餐,他们都表示没吃饱。有的时候有饭多出来,就会调剂给他们,给他们带点零食过去,必要的时候还能满足他们的口欲。反正省队给我们配的物资充足,我们俩也吃不了那么多!

分管的床位上,终于来了两个能和我们说说话的病人。别误会,是因为我们分管的床位上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他们的方言真的听不太懂,我们也在努力学习中。这两位是一对夫妻,五六十岁的样子,有点幽默和风趣,比一般患者乐观开朗。

他们应该是前天收住入院的,夫妻俩住在同一个病房,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昨天,王涛执行医嘱的时候,看到妻子只有推针,就先去执行了。等她穿刺成功、推注结束后拔出针回到治疗室时,治疗室的老师又拿了一瓶该患者的输液给她,这意味着她又要给患者再注射一次,她有点担心患者会不理解而生气,就让我一起去。没想到,我刚解释完,建议她用留置针,以减少穿刺次数时,女患者说,没关系的,就用钢针好了,我不习惯留置针。你们是江苏的吧,打的针不疼,你们辛苦啦!原准备患者质问我们的,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让我们没有想到是,还有他们夫妻俩的对话。

男患者问我们:“我有针要打吗?”

“没有,暂时你的治疗以口服药为主。”

“哎呀,看来我没事,没机会感受你们的技术了!”

“没事,你怎么会住进来!”女患者反问他。

“你进来了,我总归要跟着的啊!”男患者调侃道。

看着他们俩相互打趣,我和王涛也开心地笑了,浓浓的笑意隔着厚厚的口罩传递出去,一整天,我都在笑。

你笑了吗?!

2月20日  正月廿七  星期四  晴

下班回到驻地,一番洗刷之后,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领取今日发的晚餐。

说真的,到武汉也有20多天了,还是没有习惯这里的饭菜,可能是我嘴太刁了。因为不习惯这里的饭菜,有的时候会偷懒不去领,就在房间里随便吃点啥。可能是昨天的青菜,让我对今天的晚饭有了期待。因为昨天晚餐的那种感觉太熟悉了,这就是家的味道!

回到房间,打开饭盒,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那荤素搭配的方式很眼熟,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红烧肉。

我三两下就把米饭和菜全部扒拉干净,这是第一次。随后,我就给王涛发微信,问她去领晚饭了吗?告诉她今天的晚饭特别好吃,有家乡的味道。王涛跟我一样,还没有习惯武汉的饭菜,也经常不吃。她听我说后,立即去领了,很快就跟我反馈:“是的,今天的饭菜真的很好吃!”

当时,我就怀疑是我们江苏的厨师做的美食,恰好此时,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洪山区)的王蕾给我发来一张截图:截图上写着“家乡的味道,江苏7名厨师,带着食材抵达武汉”。刹那间,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感觉就像是父母不远千里赶来给我做了一顿饭菜一样。作为江苏人,那一刻除了感动就是自豪!

2月22日  正月廿九  星期六  晴

昨儿下班,拿出手机刷消息的时候,意外看到“三剑客”中泡泡的留言:亲,我也报名了!

泡泡万洁、王蕾和我三个人自诩是四院“三剑客”,当然这是我们闺蜜之间的玩笑。我是医院第一批援鄂队员,因为父亲不能从溧阳赶来,当时万洁和王蕾一起为我送行,哭得稀里哗啦。在她们的眼泪里我看到的是万般不舍和担忧,这好像是我们闺蜜们之间第一次分开这么久。

在武汉这么多天,和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20的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离开病区的时候,跟我们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是的,胜利就在眼前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终将迎来最后的大胜利!

江苏省援武汉第二医疗队常州医疗队成员  王涛

2020年2月4日  正月十一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我们来武汉后天气最好的一天,恰逢立春。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我今天是晚班,白天在房间里,看着阳光穿透玻璃,洒进房间地面上,我似乎看到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那天了。

晚上,再次踏进医院的大门,我们已经可以熟门熟路地找到自己的更衣室了。与第一次不同,我们有更为完善的进出流程、管控管理,穿戴整齐地准时出现在了病区。与前一班简单交接后开始我们新的一班工作,我和袁涛在前一晚就制定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工作计划、流程。我们先巡视一遍病房,了解一下我们所管床位上的新病人,病情较重、特殊治疗的病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预见性地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准确了解有哪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相较白班来说,晚班的工作强度会降低一些,可以说是比较顺利地结束了我们第一个晚班。

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夜色渐深,街上很静,只有我们一行7人的身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们走得都不快,可能是疲惫,也可能是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一下武汉夜色。

2月6日  正月十三  星期三  雨

今天是我们医院三人首次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会面,也是第一次和闻立新医生搭班。早晨我们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查房、交接班,医生组查房,我们交接班,只是偶尔病房里能遇到,彼此点头示意一下。

非常时期,护理工作更多是功能制护理模式,当地护理老师负责把所有病人的输液挂在床头,我和袁涛两人就埋头扎针。当然,每个环节的三查七对是不能少的。每核对一个病人,在准备穿刺的过程中,就简单和病人交流一下,安慰他们,他们总是报以感谢的话语。我和袁涛马不停蹄,给所有的病人都穿刺完,马上就接着静脉推注、雾化吸入,几乎整个上午都是弯着腰。临下班的时候,我俩都成了“虾米”。

下班,我們一组人还是搭伙一起回去。路上,闻立新突然来一句,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不运动、不锻炼。我听了吓一跳,难道说的是我?我就是平时宅在家里不怎么运动的人。他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病情都比较轻,但是平时缺乏锻炼,伴有基础疾病的人病情比较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好吧,回去休息好了再做半小时室内运动。

2月18日  正月廿五  星期二  晴

今天早上6点多,我正准备敲袁涛的门,喊她下楼集合,发现有人扛着摄像机对着她,她满脸通红。原来,江苏的记者来采访我们队员了,记者发现袁涛鼻子上的压痕,就问怎么回事。哈哈,这是英雄的记号。

记者一路跟着我们小分队,在医院门口挥手告别。等我们上班,才看到他们写的报道,莫名有点感动。原来,逆行的不止我们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很多。

我和袁涛分管的是后组患者,大多需要血液透析。我们和当地护士一起分工合作,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只是床位上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沟通上还是有点困难,听不太懂武汉当地的方言,大家就这样比画着,连蒙带猜地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交代患者的,只能请当地的同仁帮忙了。哎,看来懂一门“外语”真的很重要。

这几天,武汉的天空越来越蓝了!常州的天气怎么样?

2月19日  正月廿六  星期三  晴

今天,和家人微信聊天的时候,父亲发了一大堆照片,原来是我们常州市妇联和医院工会上门慰问了。

父亲在微信里跟我说,从来没有感觉你到武汉去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你是护士,在哪都一样工作。今天妇联的领导说,你们是保家卫国!丫头,在武汉好好干,不要给我们常州人丢脸啊!

说真的,我也没有觉得到武汉一线来,跟在医院里工作有什么区别,都是为病人服务。在武汉也有20多天了,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嗯,除了这里的饭菜绿色的少一点外,其他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对了,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吃到青菜。以前在常州的时候,最不爱吃青菜了,今天的午餐有一份青菜,当时我的眼睛就发光了,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

爸,回家你给我炒一碗香菇菜心呗!最好,天天做一份。

2月23日  二月初一  星期日  晴

不知不觉,我们到武汉也有27天了,君问归期未有期,疫情不散誓不归。

27天前,接到通知到出发,种种情形,恍如昨日。到武汉的第一件事,队员之间相互剪短头发。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头发也开始疯长,发型不能乱,不会剪头发的护士不是好护士,这不,袁涛又把她从常州带来的剪刀找了出来,给我和闻医生剪头发。那水平,不是吹牛,杠杠的。

原来,袁涛以前经常给她奶奶剪头发,练出来了。袁涛的老家,在溧阳,以前她在常州的时候,也是一周回去一次,她的奶奶从来不要别人理发,每次都要袁涛给她剪头发。她在给我们剪头发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奶奶,有一点哽噎,我们忙安慰她,说疫情散后,一起回溧阳看奶奶。说得很自然,好像奶奶也是我们的奶奶一样,其实,在武汉,我们携手共抗疫,彼此之间已是生死之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天,还教育了一下闻医师,哈哈!因为生理期,身体不舒服,就问谁有红糖姜茶?没想到他一个大男人居然准备了,说是他老婆给他准备预防感冒用的,还问我是不是感冒了?随后,把所有的都拿给了我,自己一包也没留。

因为,我已经把他当作自己哥哥了,就给他科普了一下红糖姜茶的作用,让他回去以后好好照顾妻子,不要做钢铁直男。

对了,明天我和袁涛要分开来上班了。上班时间还是一样,只是工作性质有点改变,她是消杀班,在外面守护我们的防护安全,突然有点担忧,万一我在里面给患者穿刺失败了,谁来给我补救啊!以前,都是袁涛给我补臺的!

哎呀,不怕、不怕啦,相信自己!

2月25日  二月初三  星期二  阴

“昨天,我做了一次搬运工。”

昨天,和我们搭班的两位常州一院的老师,整理了好多零食,说是要带给病区里的患者。看着这一大包一大包的,她们俩肯定拎不了,就伸手扛起了一袋。还别说真重,也不知道两位老师都带来哪些好吃的。

一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起了住院患者的饮食情况。因为是特殊时期,患者一日三餐是配餐制,难得吃还不错,但是长期吃难免会觉得单调、乏味,所以病区里有些轻症患者不止一次提出想要换口味,但是又不能出去,大家都强忍着。确实,对于吃货我来说,有事没事弄点小零食吃吃,换换口味是一定要的。

当我们把食物分发给患者的时候,患者都开心极了,一个劲地说“谢谢”。哈哈,小飞侠我拿着别人的食物做好人,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事情,我喜欢。

昨天,还有个老爷爷说我们护士不容易,边上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还说护士比医生辛苦。其实,他们是误会了医生。虽说三分治七分护,但是医护不分家,彼此分工合作才能一起打败病魔。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殚精竭虑,我们为患者实施治疗措施用心用情,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打败病魔,让患者早日康复。

虽然累,但一切都值得!因为,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

2月26日  二月初四  星期三  阴

今天,明显比前两天舒适多了。气温1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点冷,可是对我们穿了防护服的人来说,还是偏热了一点。今天下班,我里面的手术衣没有湿透,只是稍微有点湿而已。

早晨出发的时候,没有在意酒店门口的樱花树,因为出发得早,又匆忙,还有就是我又做了一次搬运工,无暇顾及周围环境。原来是昨天晚上收治了一名患者,因为比较仓促,没有带生活用品。和我们一组的张家港一院的黄侠侠老师昨儿是夜班,下班回来就自己给患者准备了生活用品,包括脸盆、毛巾、牙刷、苹果,还有一些小零食等等,因为是在我的分管床位上,所以她就拜托我带给患者。这个活我乐意干,只要是能帮助患者,任何事情,我都愿意做,再苦再累也不怕。

病房里病人的病情大多在逐渐好转,很多患者的治疗开始以口服药为主了。今天有位患者出院,她拉着我们的手说一定要合张影,说是要留下这个珍贵的记忆,说是我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我们也由衷地为她高兴,我们为彼此点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家都是好样的。

猜你喜欢

防护服医疗队常州
常州的早晨
援非医疗队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