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造物型构观的家具创新设计研究

2020-07-04卢晓梦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

【摘要】造物是因功用而生,造物型构观因社会生活形态形成并与时俱进。家具作为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是传统型观构的主要体现,始终随之不断进步。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实物考证、比较分析等方法,以传承与时代发展为基点对家具设计的靶标进行了分析,从传统型观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两个方面对传统型观构进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同时对传统型观构的现代转化进行了研究,其构为骨,其型为肉,尤以卯榫结构为联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传统造物型构观的家具创新设计。

【关键词】传统造物观;造物型构观;家具形态;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8RB243)。

一、家具设计的靶标

(一)传统家具设计的靶标

家具是一种生活应用工具,传统家具设计的靶标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功能实用所需,重点在于使家具具有功能性、功用性、使用便利性,至于是否具美感与文化意蕴,则只是为了家具的点缀。虽然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家具设计的美感与文化意味日渐受到关注,但因家具设计的靶标导向,其设计的功用属性没有发生改变。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具设计的靶标始终被固化在一种工具的功用属性上,美否与是否文化则为点缀就属必然了。所以,家具设计则主要为功用普适化。

(二)文化社会时代家具设计的靶标

为生活应用是家具的本质,生活工具功用的功能是恒定的,且因功用不同而形成的家具类别也已经恒定,由此而形成了几乎不变的家具形态模式,并绑定设计思维基本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中运行:普适的功用设计。然设计靶标指向是:设计目的是什么?为谁服务?目标对象需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因而,时代不同,家具设计也需与时俱进,则文化社会时代家具设计的靶标是:以目标对象为中心,以当下社会时代的生活理念与形态为导向,以时代社会情感及个性心理需求为基础,承继民族传统造物型构观与现代家具风格的融合,实现家具设计功用的美与文化化。

二、传统造物型构观进程的梳理分析

(一)传统造物型构观发展历程

造物始于旧石器时代,从甘肅华池幸家沟出土的旧石器文物及新石器石器器皿来看,造物除简单的生活功用外,并无型与构的关系。型构关系的出现是商品交换与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并随着社会不断进化而形成传统造物型构观,其发展主要为五个时期:

1.萌芽期

这个时期主要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人类由蛮荒逐渐进入文明,特别是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市场的出现,为满足商品的需要,造物的型构受到关注。

2.形成初期

这个时期主要为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等级社会与阶级层次已完全形成,因其社会等级、祭祀与阶级层级的需求与影响而初步形成了造物型构观。

3.融合发展期

这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到唐五代时期。千百年阶级社会的发展,以帝王统治为基础的包括外来文化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文化格局已逐步形成,这种文化融合推动造物型构观的繁荣发展。

4.成熟期

这一时期主要为宋元时期。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宋朝经济最为发达,而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高峰期,文化与经济的融汇使造物型构观基本成熟。

5.至臻期

这一时期为明清时期。随着明清新文学现象逐步出现与形成,社会文化发生了较大变化,民俗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逐步实现与士大夫文化的相互融合,使造物观达到巅峰状态。

(二)传统造物型构观内涵

《考工记》《工艺六法》《漆经》《木经》《天工开物》等文献基本囊括了包括重已役物、致用利人、审曲面势、巧法造化、技以载道和文质彬彬等传统造物造物观与工艺的精髓,具体体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1.功能价值

功能价值是传统造物观中的基础部分,其功能价值强调在满足实用的同时也应满足审美需求,并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上述所有著述的共通点。

2.自然合一

自然合一体现在人与物和自然、物与物和自然的自然而然的和谐,以实现“人、自然、物”合一,从而构成传统造物型构观的基石,具体为“天人合一”“返朴归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顺物自然”等,将造物视同于型造与自然融合友好的过程和结果。

3.人本为重

将传统哲学思想重人之本心,以物之自然为用以为传统造物观的核心。这里强调造物不仅只是为人的物理需求所需,而更应兼顾人的意志、情感等因素,充分体现人与物的舒适度,从而达到“形神兼养”“体舒神怡”的境界。

4.反映时代属性

时代属性是传统造物观的动态表现,不同的社会时代必定有着不同的生活形态、伦理观与社会意识,因而“型”的发展与创新是因应社会生活变迁而产生,不同时期的“型构”也不同,如商周威仪、秦汉质朴、隋唐富丽、明清巧密。

5.技法造化

技法是造物的技术支撑,技法不存,造物即无以生存,则何来“造物观”。而纵观以木结构为主的传统造物,其卯榫结构基本贯穿于整个造物观进步全过程,在明清时期达到无以复加的顶峰,其影响达于西方。

三、传统造物型构观现代转化研究

(一)“构”之转化

型构观的实质是型与构互为因果的辩证合一,具有非常显著的二元化结构特性,其中“型”为意像,是造物形态的视觉表达,即造物形态刺激感官后的映像与感受;“构”为形象,是运用技艺与工法所建构的造物结构。型与构的二者之间:型为构的视觉表达,构为型的形态结构,型由构显,构由型成,无型则无构,无构亦无型。但在传统造物型构观的转化研究中,往往有失偏颇,有的甚至将二者从一定程度上予以了切割,或是偏重“型”而“构”不足,或是重“构”而“型”不足;而从型构观中的关系来看,“构”虽然是技艺与工法的体现,但倘若没有优之“构”,又何来“型”之势呢?“型”是由“构”转化而来,构由型而表达,型由构而彰显,所以,“构”的时代化转化意义重大,这在型构观中“构”的主要表现形态卯榫结构得以充分显现。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形态展现的“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文化寓意表达,就是以卯榫结构的技法来实现的,它以经典的斗拱构造方式,以“榫卯穿插,层层出挑”技法,将檐口之力均匀传递到柱子上,有效突破檐口出挑限度,有此以“构”的完美转化,成功实现传统造物观现代应用,雄浑壮观而气度非凡,使其更富审美意义。

(二)“型”之转化

型构始于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而型构观的形成已具悠久历史,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进化,然“自然·形意”“人·和”之构物观本原,却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均始终贯穿于传统造物观之中,且随着不断演化丰满,其中“自然·形意”又为“人·和”基石。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即将传统型观构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形意富蕴中华五千年文化,却与自然浑然一体。而家具则通过弯与曲的型造,以线与面的融合建构出“形意人和”的情感自然灵动之势,其“型”令人舒适而意动,特别是明清家具构造,更是实现了传统型观中最为完美的“型”的时代转化。

在造物实践中,在新技术与新材料的支持下,其造物技法与工法是不断改良与进化的,同时伴随的是“型”的不断改良进化。传统型观构曲线对“型”的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个在中国古建筑中随处可见,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则不然,将曲线拉直,以直线全部替代曲线,使其“型”全然改良,刚毅非凡,“华”盖气势得以充分迸发,其势足以冠盖天下。

而其“型”的转化来自于建造中的技法与工法的改良进化,将传统型构观中木建筑檐挑长的力的平衡极限,以斗拱层层出挑的改良方式,实现难以想象的延伸,即由不过4米的平衡极限延伸出挑于最斜处伸长达49米,最短处延至45米,将传统型构转化为当代表达,实现以“弯·曲”主要内容的传统造物观向“直·挑”的时代转化。

(三)“型·构”之时代转化

造物设计的本质是为满足经济与生活的应用,而应用应不仅仅在于用,而是应在于人与物之和。人与物之和不是固化的,而是因应社会生活形态下的时代转化,实践中传统造物观中的“人·和”转化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人与礼”之和,一个是“人与用”之和,前者反映的是社会形态,后者后者反映的生活形态。如官帽椅之型,座面与扶手既高且宽而厚重,极力显示出“正襟危坐”的上位威严,以其“型·构”充分表达出人与封建礼数与层级差异之和。而一般圈椅则表达的是人与实用之和。在以木结构为主的型构观的型构“人·和”的转化中,是以“自然·形意”为基础,通过卯榫结构去实现的,以不同的卯榫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家具形态,以其良好坚固的结构展现出人与物非常优美的形态。但在产业工业化背景下,进入大工业机器化时代以后,在功利与效益驱使下,传统造物观逐渐褪去了型构的“人·和”转化,家具设计越来越粗,胶与钉替代了卯榫结构,形态越来越僵硬,传统型构中的文化内蕴距离家具型构越来越远,离“人·和”甚远。然而,新时代需要的是具审美意味的生活形态,这种需求只有通过型与构的“人·和”转化才能实现。

四、基于传统造物型构观的家具创新设计

一种普适可流传的设计观念、技法和工法的形成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不断与时代融合,改良创新递进发展的,而把握观念的本原才可顺时代而实现家具的创新设计。而基于传统型观构的家具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是为卯榫之构与型的“自然·形意”转化。以家具直角榫结构应用金属材料的现代创新设计实践为例,进行型构结构的探索性尝试。

直角榫是榫卯结构中最基础、工艺最简单、最常用而结构意义非常重要的结构,主要有明榫与暗榫之分。直角明榫的特征是卯榫接合后,其立边或帽头端面外露而對外形美观造成一定影响,但因木材与木材之间的静摩擦度较强,所以接合强度高,故而应用非常普遍。家具设计中考虑到天然木材的密度弹性,加工只能做减法,而金属等材料无密度弹性可言,加工方式则可多元化,因而在此衣柜设计示例中运用金属材料加工灵活的特点,将连接件对直角榫进行了改良优化,较大地强化了与板材结合节点材料的容错性。

此改良设计方案,在于选用金属材料以直角榫类型进行加工,以明榫的方式与木质板材结合,将传统型构中影响美观的家具直角榫改良为了一种装饰元素。

参考文献:

[1][日]柳宗悦,徐艺乙,译. 工艺之道[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2]赵广超,马健聪,陈汉威. 国家艺术:一章木椅[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生活书店,2008.

[3]姚健,任向天.明式家具机能性设计中的开合探究[J].装饰,2014(2):120-121.

作者简介:卢晓梦(1981-),女,山东烟台,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主持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厅级课题5项。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
浅述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
汽车外观造型创新设计遗传算法的应用
基于常熟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设计探索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