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历程、实践模式及未来走向

2020-07-04廖龙王贝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廖龙 王贝

摘 要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与扶智的重要抓手,在国家精准扶贫和决战脱贫攻坚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扶贫虽然形成了特定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缺乏主体领导、社会认同不高、帮扶措施不精确、产业扶持不到位、政策定位不精準等系列问题。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扶贫,需要从体制、机制、功能、模式等多方面对职业教育扶贫进行全面改革创新,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多方联动、加强资源共享、推动精准扶持、丰富教育形式,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入新阶段。

关键词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3-0063-05

贫困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解决贫困是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在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上,受到了全球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1],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作为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精准扶贫”被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全面决战脱贫攻坚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和“发展教育扶贫一批”的要求,实施教育扶贫、将扶贫与“扶智”相融合,已成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在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2020年又面临着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新的返贫压力,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从体制、机制、功能、模式等多方面对职业教育扶贫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是当前职业教育扶贫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我国职业教育扶贫历程

“教育扶贫”的概念最早由民盟中央的吴春选提出,他认为“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根本途径”[2]。职业教育扶贫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扶贫方式是将扶贫与扶智、扶技相结合,通过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让贫困家庭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职业教育扶贫在实施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协同行业、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面向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人群,以职业理论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培训、产业结对帮扶等形式,将教育扶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提升贫困地区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促进贫困人员自主就业、创业,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达到提高贫困人口的职业素质、提升弱势群体的职业能力、带动和推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等目的[3],以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我国职业教育扶贫起步早,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政策规定、扶贫手段和模式特征,可将职业教育扶贫分为四个阶段[4]。

(一)改革开放前期:职业教育扶贫初级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长年的国内战争让中国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人民生存性根本需要成为我国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教育扶贫的主要任务也集中体现在实现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行扫盲,大力普及小学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的重点任务,向农村地区进行救济式扶贫成为当时教育扶贫的主要形式。同时,为满足社会工人技能培训的需求,大批的工农夜校、业余学校等多种类型学校迅速发展,这也成为发展技能培训、实现职业教育扶贫的一个雏形。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职业教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职业教育的职能也是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其对于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改革开放初期至十八大以前:职业教育扶贫发展进阶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农村地区的经济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个别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温饱不足的问题,国家层面对于扶贫工作也日益重视。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首次提出通过重点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地区急需的农业技能人才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职业教育专门法,首次从国家层面规定职业教育的职能之一就是要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扶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层面[5]。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国家扶贫教育工程”等系列教育扶贫工程,要求职业教育要向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职业教育扶贫正式进入专项实施阶段。

(三)十八大以来至2018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成为助力全国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六个精准”为精准扶贫指明了工作方向;党的十九大将打赢脱贫攻坚、全面进入小康纳入国家战略,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期;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扶贫的重要地位再次被确认。

(四)2019年至今: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决战阶段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9年,是职业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之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置于国家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的公布,为全国高职院校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更应勇于承担起国家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决战的历史担当。

二、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职能,决定了职业教育扶贫是以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主要手段、以提升贫困地区人员的创业就业能力为目标、将扶贫与扶智、扶技相结合的精准扶贫,其实践模式总结如下。

(一)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教育扶贫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是直接面向贫困地区的中、高職学生招生,通过帮助贫困学生参与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能,同时辅之以特定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以帮助贫困学生完成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面向深度贫困县实行成建制招生、单独招生、特招生以及中高职衔接培养等措施下,通过深入推进东西协作、精准推进招生兜底、定点扶持“三区三州”等专项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尤其是在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的推动下,职业教育针对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特定群体,分列招生计划、分类考试评价、分别选拔录取、分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极大推动了更多贫困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实现更好就业。调查发现,近三年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取得了突出成绩,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学生数成比例增长,不少贫困家庭实现家族大学生零的突破,通过知识改变贫困的成效愈发显著。

(二)基于贫困助学专项的资助扶贫

职业教育扶贫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即面向贫困地区学生发起的各种类型的贫困助学活动,通过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参与,采取不同标准、形式多样的贫困助学专项计划,给予贫困学生学习资助,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教育扶贫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助学模式包括面向深度贫困县学生的学费政策、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政策、国家助学金政策、雨露计划(针对建档立卡的壮年农民、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泛海助学计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其他相关职业教育扶贫工程(金秋助学工程、国烟助学工程、圆梦助学工程)等。通过各类助学计划,确保了每一个贫困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保障了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基于技术技能培训的技能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技能帮扶成为职业教育扶贫中极富成效的扶贫模式,通过针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技术技能人才输送,开展不同类型的技术技能专项培训,让贫困地区农民掌握农业生产一技之能,培养大批的贫困地区本土技能人才,在帮助脱贫的同时,有效防止了脱贫人员的返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久脱贫。

(四)基于产业合作帮扶的产业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技术技能优势,通过深入贫困地区,帮助贫困人员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技术攻关,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同时,职业院校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优势,联合行业、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牵头组建职业教育扶贫校企联盟,凝聚社会多方合力,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近年来,职业院校通过为贫困地区引进特色产业项目、立项产业攻关项目、开发产业生产项目等形式,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五)基于文化交流传承的文化扶贫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扶贫过程中加强文化帮扶,让广大贫困人口树立志气和信心。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文化帮扶,已成为职业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模式。通过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文化宣传,拓展文化活动,挖掘文化瑰宝,打造文化旅游,建立文化长廊,培育文明新风,丰富文化生活等系列文化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地区人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强大的民族精神和脱贫信心,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保障。

三、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症结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6]。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及时总结前一阶段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的经验,分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和症结,对于打好决胜阶段的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一)缺乏主体领导,职业教育扶贫面临多重障碍

作为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类型,职业教育扶贫得到了国家各层面的高度重视,各部委也分别针对职业教育扶贫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落实办法,但因为缺乏主体领导,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统一领导机构,导致各项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头管理、多重障碍。作为职教扶贫的牵头单位,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扶贫政策制定时需会签多个职能部门,职业教育扶贫特色难以体现;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扶贫的主体单位,职业院校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存在着“多头领导”的情况,需要与政府机关、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劳动部门、招生与就业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上级部门沟通、请示、汇报,致使职业教育扶贫措施推动力不足,各方协调通道不畅,制约了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二)社会认同不高,职业教育扶贫效果不显著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一直将职业教育作为低等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学习对人才培养没有太大意义,不少家庭将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作为一种失败的表现,从而导致职业院校在面向贫困地区扩大招生规模时困难重重,通过职业教育提升贫困人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教育扶贫的效果不显著。根据国务院2019年工作报告,要求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截至2020年2月,高职扩招100万的目标虽然已经全面完成,但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高职扩招的学生中,来自贫困地区的生源并不高,职业教育扶贫效果与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三)帮扶措施不精确,职业教育扶贫精准程度不高

实施精准帮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批示。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也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统计,职业教育在帮扶措施的精准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完全按照农业经济需要和市场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职业教育教学与农村实际发展相脱节;在学生培养方面,对于贫困学生的培养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与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及市场脱节,从而造成贫困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职业教育脱贫成效无法体现;在贫困人员帮扶方面,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判定级机制,对于贫困人群成因和类别区分不精准,扶贫措施没有根据人群类别进行精准实施;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由于政策制定者对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技能培训内容无法契合贫困地区劳动者的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精准扶贫程度不高。

(四)产业扶持不到位,职业教育扶贫可持续发展不强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带动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产教融合对于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个别地区职业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仍缺乏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扶贫产业与贫困地区仍存在统筹不到位、合作不通畅、对接存错位等问题,导致校企合作企业对于职业教育扶贫的动力不足,产业扶贫与职业教育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五)政策定位不精准,职业教育扶贫任务落实不到位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全面决战阶段,个别职业院校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在制定帮扶政策方面往往会出现以偏盖全,在帮扶对象管理层面经常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虽然落实了帮扶任务,但在帮扶对象的精准实施层面仍然存在较大漏洞。例如,对于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两后生”的培训,个别职业院校对其政策把握不到位,导致“两后生”培训的招生情况、培训效果、就业质量均无法达到政策设计目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没有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观念和信仰进行充分考虑,而是采取普通的扶贫帮扶模式,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的学生矛盾和误解滋生,与国家帮扶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政策背道而驰;对个别深度贫困山区的性别关注问题、残疾人帮扶问题,没有纳入精准帮扶考虑范畴,贫困人员一把抓、一起扶,急功近利的措施导致出现不好的社会现象,与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改革方向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类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审视当前职业教育扶贫中的问题与不足,明确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改革措施与方向,全面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使命。

(一)提高政治站位,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脱贫任务不能一劳永逸,相对落后、相对贫困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脱贫攻坚战的核心要务将转向继续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上来,职业教育扶贫工作也将要继续长期坚持下去。职业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治站位,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总结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经验做法,探索在新时期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推进教育扶贫的新规律、新模式,营造全社会支持、全员关注职业教育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职业教育助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顶层设计,确保扶贫任务平稳顺利推进

脱贫攻坚作为2020年国家的一大重要战略任务,从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确保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的全面推进。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最高政策制定部门,教育部应从宏观层面和政策制定上赋予职业教育扶贫明确的义务、职能和帮扶目标,指导全国各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也必须严格以目标为导向,加强扶贫过程监控,对各省(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脱贫攻坚任务考核,将职业教育扶贫考核质量、结果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考核评价、各职业院校办学考核、学校推优、“双高”校评审等项目相挂钩,推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将扶贫纳入2020年中心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全面推进,确保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三)促进多方联动,建立互通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职业教育扶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所牵涉的部门包括各级政府机关、职业院校、教育管理部门、财政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劳动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扶贫管理部门以及各行业、企业等,每一个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效能和沟通合作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整体推动进度。作为职业教育扶贫主责单位,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击任务,职业院校应建立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单一主管部门审批负责、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合作、互通高效、协调管理的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机制,建立由教育、财政、企业、院校及扶贫对象共同组成的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赋予职业院校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启用扶贫工作事后备案制,建立互通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四)加强资源共享,整合多方优势激活社会资源

资源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职业院校作为政府拨款、以教学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本就没有更多的扶贫资源,要想在2020年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仅靠职业院校本身去做好职业教育扶贫效果肯定差强人意。因此,做好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必须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势,加强各方资源共享,通过给予特定的财政、税收等政策补贴,激活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脱贫攻坚上来。

(五)推动精准扶持,打造基于供需结合的订单式帮扶平台

教育扶贫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技术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自力更生和自我發展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脱贫。然而,在实际扶贫过程中,个别扶贫单位由于缺乏实地调研,没有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贫困人员的实际需要实施订单式培养、“造血式”扶贫,导致职业培训和技能培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为此,应加强职业院校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供需对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基于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和脱贫攻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扶贫供需平台,建立订单式技术培训、技能培养、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创业帮助等帮扶模式,加强职业教育精准帮扶,切实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走向实处、扶出成效。

(六)丰富教育形式,打造后疫情时代精准扶贫新模式

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后疫情时代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巨大的“休克”,全球经济也陆续进入“结构性萧条”,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保护好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防止脱贫人员再度返贫,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又一严峻挑战。在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更应发挥既有优势,丰富在线教育形式,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国家、省、校三级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职业教育教学;建立线上心理健康系统,关注贫困群体在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摆脱因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烦惱,树立信心、打开心结,激发“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7];鼓励名校名师、培训机构和优质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在线课堂,大力发展在线职业教育,帮扶各类重点群体提升业务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打造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EB/OL].(2019-02-20)[2020-01-21].http://www.cpad.gov.cn/art/2019/2/20/art_2241_301.html.

[2]魏有兴.中国教育扶贫70年:历程、经验和走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9):30-40.

[3]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扶贫模式研究结题报告[R].北京,2019:6.

[4]汤婷婷,谢德新.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3):25-31.

[5]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1996-09-01.

[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甘肃代表团谈脱贫攻坚: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EB/OL].(2019-03-07)[2020-01-23].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9/0307/c385474-30963636.html.

[7]孟庆东,张成勇.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0(5):6-10.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