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HS 与PFNA 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7-04季中双杨杰张志强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9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季中双 杨杰 张志强(通讯作者)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2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东 东莞 52332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主要指股骨粗隆间骨组织连续断裂的症状,该疾病病发会导致患者运动障碍,少数患者随着骨组织断裂加重压迫,还会诱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2]。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的深入,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中老年群体的病发率逐渐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中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3]。本文对DHS 和PFNA在疾病中的疗效展开研究以及对比,意在为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治疗提出可行性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患者3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标准参考Gotfried 等分型方法,以AO 分型中31-A2.2 或31-A2.3 为疾病诊断标准,经X 线或CT 检查选取对象,排除陈旧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股骨头结构异常、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全身系统疾病,或者不能配合试验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各15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51 岁至74 岁,平均年龄(62.9±4.5)岁,平均体重(58.9±7.6)kg,男性9 例,女性6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50 岁至75 岁,平均年龄(63.1±4.7)岁,平均体重(63.1±4.3)kg,男性9 例,女性6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调整患者为仰卧位,全麻并消毒,麻醉起效后于外侧行刀做切口,使其股骨近端暴露后选股骨粗隆顶下5cm 以15°置入导针,确定导针位置后置入合适的钢板并钉入螺钉,最终逐层缝合并放置负压引流。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术前准备参考研究组,麻醉起效后于粗隆顶上5cm 处行刀,经粗隆顶部置入导针,使其位于骨折部位髓腔,股骨扩髓后置入防旋髓内钉,随后以15°置入头颈钉导针,确认位置正确后扩展髓道,将螺旋刀片经髓道钉入,装上尾帽,最后逐层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药物和抗凝药物治疗,并在术后1、5、7 天检测血分析、生化全套、D-二聚体、凝血功能、CRP 等,术后叮嘱患者3 月内禁止负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以及病灶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相关指标参数统计均参考手术资料,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组切口长度8.3±2.4cm 显著长于观察组的6.3±1.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17);对比组术中失血量284.9±42.6ml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4.5±3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8,P=0.001);对比组手术时长89.6±14.5min 明显长于观察组的69.7±1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P=0.003);对比组病灶愈合时间21.3±4.7d 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3.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P=0.001),见表。

表 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表 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术中失血量(ml)手术时长(min)病灶愈合时间(d)对比组 15 8.3±2.4 284.9±42.6 89.6±14.5 21.3±4.7观察组 15 6.3±1.9 134.5±39.4 69.7±19.2 13.2±5.3 t- 2.530 10.038 3.203 4.428 P- 0.017 0.001 0.003 0.001

3.讨论

中老年群体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极易病发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发后往往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给其生活、工作带来不便[4]。该疾病病因颇为驳杂,外力的损伤,如跌倒、扭伤等均易导致病发,疼痛、肿胀是其主要临床症状[5]。目前针对该疾病可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展开治疗,患者接受及时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改善,但难以治愈,且康复期较长[6]。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的动力髋螺钉治疗,其具有更安全、病灶组织更易康复等优点,患者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后,不会出现更多的手术并发症,且其后期康复效率和病灶愈合效率更快,以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7-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以及病灶愈合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相比动力髋螺钉治疗更具疗效性,患者术中失血量和切口长度更低,术后病灶愈合时间更短,且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可作为该疾病治疗首要方案。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