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观察及SAS评分影响分析

2020-07-04蒋琳绯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实验组

罗 芳,蒋琳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多发心脏病,病情发展迅速、症状显著,如若未给予及时救治及有效护理,可致其生命有极大危险。研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关键的病因则是冠状动脉硬化,因其破裂所生成的血凝块将动脉进行堵塞,致使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常有胸骨后持久而强烈的痛感表现[1]。预见性护理是新时期新型护理手段,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重大预测价值,应用前景广阔,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此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引进急性心肌梗死中,获得满意效果,下面就具体过程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时间段2018.02~2020.01为研究区段,以在此区段接诊患者(75例)为探究对象,均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纳入标准:满足心肌梗死诊断准则[3];心电图可见ST段抬升;伴显著临床症状,如胸痛等;患者知情此研究。排除标准:凝血机制异常;并肝肾功能障碍;对研究未知情。以双盲法分组,即对照组(n=37例)和实验组(n=38)两组,对照组男性人数达21例,女性有16例;年龄临界限43岁、80岁,均龄(62.65±5.16)岁;病程3-10h,均程(7.69±1.02)h;实验组男性人数达23例,女性有15例;年龄临界限45岁、79岁,均龄(57.4±8.6)岁;病程3-10h,均程(7.69±1.02)h。两组相关资料比对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监测患者指征,按医嘱开展心电监护,并指导其卧床休养,开通静脉通道,备好多巴胺、呼吸机等相关物品,以确保第一时间救治。

实验组:本组以预见性护理为主,首先依据以往风险事件,明确心肌梗死常见风险事件,如未及时救治、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以此为基础实施改进:急救过程中,预先与各科室获取联系,备好器械与药物等急救物品,确保急救速率;心律失常好发于清晨,应重点在此区段进行心电监护的加强,安排专人查房,并对其症状表现实施记录,若有不适立即实施处理,以免症状加重诱起重症并发症;为防治心力衰竭,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体位予以关注,将其下肢及头胸部微抬,促进血流畅通,改善缺氧症,同时构建静脉通道,采取利尿剂及血管舒张剂以舒缓病情。②心理护理。因急性心肌梗死有心前区疼痛显著表现,常常使患者萌生一种濒死感,基于这种状态,患者心理难免悲观,绝望。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认真监视患者心理,待其心绪稳定后展开心理教育,时间以10min为宜,采取诱导方法让患者主诉心中情绪,消除顾虑及担忧,注意,在此过程需进行心理困惑的预见性认知,充分予以患者照料与理解,弥补其缺失情感。③健康宣教。宣讲疾病诱因,借助易懂言语告知患者诊治及护理事项,改善认知水平。强调科学饮食,控制血脂血压,降低不良事件率。

1.3 观察指标

①SAS、SDS评分。经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后进行两组SAS、SDS的有关评价。分值越低越好。

②并发症。对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实施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行数据整合处理,SA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说明,t行检验。并发症用率表示,以x2行验证,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S、SDS评分

两组SAS、SDS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于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SAS、SDS评分(±s;分)

表1 SAS、SDS评分(±s;分)

组别 SAS SDS实验组(n=38) 10.23±2.24 10.21±2.17对照组(n=37) 14.56±3.05 13.10±2.04 t 7.021 4.940 P 0.000 0.00

2.2 并发症

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比对明显,具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并发症(n;%)

3 讨 论

近年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数正以逐年增加趋势呈现,其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多数患者发病后常常伴胸骨后亦或是心前区强烈持久性疼痛等表现,少数有上腹部疼痛等应激反应,威胁患者生命。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除临床对症诊治外,还需增加适当护理干预,以防不良事件,降低死亡率[4]。

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潜存风险及问题进行早期分析,开展有效防治工作,减少风险因素,节约人力与物资。此护理模式着重进行护理风险降低的强调,在实际干预中,经评估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其病情进展,以预见性理念进行工作经验的整体性分析,从而制定规划此次护理目的及流程。本研究结果表示,两组SAS、SDS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优良,这与党丽研究结果一致[5]。此外,整个护理流程极具专业性与预见性,备受患者青睐。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运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明确,可进行负性心理的显著消除,亦能阻滞并发症,安全性较高,临床值得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