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07-04佘延中李圣通讯作者石发勇周歧勇

医药前沿 2020年9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佘延中 李圣(通讯作者) 石发勇 周歧勇

(舒城县人民医院 安徽 六安 2313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骨科常见且多发病,为髋部骨折常见类型,骨折后具有明显的髋部疼痛,部分患者存在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行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固定即髓外固定,凭借其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可快速修复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尤其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但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仍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有学者研究提出,髓内钉固定相比外固定对患者损伤较低,术后恢复更快[3]。基于此,本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行髓内钉固定,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6 月于我院就诊的56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8 例。对照组中,男性15 例,女性13 例;年龄62 ~76 岁,平均年龄(67.44±5.32)岁;左侧16 例、右侧12 例;Evans 分期:Ⅰ型7 例、Ⅱ型8 例、Ⅲ型7 例、Ⅳ型6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 例、跌倒损伤12 例、高处坠落伤8 例、其他2 例。观察组中,男性12 例,女性16 例;年龄61 ~77 岁,平均年龄(68.21±5.03)岁;左侧15 例、右侧13 例;致伤原因:跌倒损伤8 例、交通事故伤8 例、高处坠落伤10 例、其他2例;Evans 分期:Ⅰ型6 例、Ⅱ型9 例、Ⅲ型8 例、Ⅳ型5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固定,常规腰硬麻醉后取平卧位,进行皮肤消毒铺巾。C 臂机下复位,以大粗隆顶点下3cm,做8 ~13cm 纵向切口,分离肌群,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股骨骨折处。于大粗隆下2cm 为进针点,放置135°导向器,将导针置于股骨头颈方向,透视下证实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央,选择合适螺钉旋入套筒钢板,固定于股骨干中,安装尾钉加压。

观察组行髓内钉固定,麻醉、消毒同对照组,在C 臂下行闭合复位,于大粗隆顶点上缘取5cm 纵切口,分离肌群至大粗隆顶点、暴露大粗隆顶点,于股骨髓腔插入导针,透视下证实导针位于髓腔内,扩髓后旋入主钉,确定主钉深度无误后,敲入螺旋刀片,旋入远端螺钉和防旋钉。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3 个月后,随访患者,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医治后,患者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髋部功能恢复,检查显示骨折部位修复;有效:诊治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髋功能有所恢复,偶有疼痛,仍需持续治疗;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髋功能无改善,严重者病情出现恶化。

②使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共5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③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17 例、有效10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显效13 例、有效11 例、无效4 例、治疗总有效率78.57%;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8 85.66±18.38 5.70±1.12 220.12±43.45 11.54±1.19 7.76±2.31对照组 28 97.30±20.67 10.45±2.44 339.57±57.83 13.66±1.54 13.43±2.46 t - 6.961 14.473 11.676 7.702 10.88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

2.3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观察组 28 65.33±3.72 71.20±3.13 75.21±2.61 69.22±3.40 67.76±2.30对照组 28 52.01±3.10 55.11±2.95 55.21±2.76 53.27±2.60 52.76±2.40 t- 11.452 12.121 13.782 12.865 13.951 P- 0.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与患者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外物撞击等因素有关。受老年患者免疫系统衰退、骨质脆性较大等原因,大幅提升治疗难度[4]。此外,股骨关节结构较为复杂,发生损伤后对复位、固定治疗要求较高,若治疗欠佳,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残留,甚至致残,有效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至关重要[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小、切口长度短、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分析其原因,外固定通过外侧张力带固定骨折,由于老年患者骨质脆性较大,一旦发生骨折往往症状较为严重,骨质承载支撑力下降,固定物的支撑力被减弱,难以复位[6]。同时受主钉影响,还可能损伤髓腔内血液供应,导致伤口愈合延长。而采取髓内钉固定以闭合复位为主,对粗隆复位不高,通过螺旋刀片将股骨内骨质嵌入刀片周围,骨质丢失少,抗折断能力强,避免螺钉松动发生[7]。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更小,对患者肌力影响较小,降低手术创伤[8]。髓内固定更稳定,符合负重力线,可早期进行负重锻炼,患肢功能恢复较快,显著提高后续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加速骨折愈合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