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需求分析

2020-07-03彭伟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纺织

彭伟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1 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

1.1 注重集群发展模式,优化行业布局

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据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明确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规划,持续改造升级包括纺织产业在内的各大产业集群的传统功能,初期目标到今年底实现超万亿产业规模,当地“十三五”收官规划中,纺织产业集群将达到1300 亿元。在多方促进下,当地纺织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一批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个区域集聚特征明显、资源充分共享、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产业园,极大改善了龙头企业“一枝独秀”的状况。从区域分布来看,主城区的家纺产业、邹平区域的棉纺织产业、博兴区域的粗布产业和惠民区域的绳网产业资源分配整体均衡,企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

1.2 加强研发投入,缩短产品更新周期

近年来,随着下游企业及市场对个性化、高端化需求的持续上升,高端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集群去低端化、去同质化进程也不断提速。以魏桥集团、愉悦家纺、亚光家纺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行动,明确发展高端的原则,仅2019年一年时间,当地投入研发高端项目的资金总额就超过50 亿元,启动了以更新换代陈旧设备为标志的工业4.0 工程,并开始规划全球领先的织布、数码印花、自动缝制等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健康纺织项目,获得了较多的市场关注度。

1.3 提高线上线下融合度,持续培育互联网意识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滨州市纺织产业集群信息获取能力飞速发展,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纺织“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并联网共享,目前相关实验室数量已经突破20 个。信息的共享对破解区域乃至全球市场的发展动向、挖掘客户需求方面的“数据孤岛”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同时,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兴盛,也为滨州纺织集群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渠道。向尚运动、嘉嘉家纺等品牌的网络知名度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底,当地纺织企业互联网销售额占比超过30%的企业达到215 家,行业占比超过45%。

2 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分析

2.1 直接融资需求

纺织行业的日常运转离不开各类金融机构的直接性融资。从转型升级角度来看,为确保转型升级后的产品保持更高质量,必须有与之匹配的技术水平和新设备。目前来看,行业技术研发投入所需直接资金缺口较大,加上技术研发到量产之间的周期普遍偏长,如果金融支持稳定性不足,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甚至导致转型升级功亏一篑。

2.2 专业金融资源需求

一方面是企业风控需求。受近年来山东省环保、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滨州市高新技术导向等因素影响,滨州纺织行业整体面临复杂多变的贸易政策风险、技术研发风险以及生产链波动风险,风控工作成为集群企业面临的重点风险之一。应对行业风控风险,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出于防控行业风险蔓延的客观需要,因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所能获得的产业培植经验、对各类风险的敏锐度也让其在协助行业企业风控上具备天然优势。另一方面是结算资性业务需求。滨州地处渤海之滨,2019 年滨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1300 万吨,区位优势带来的开放型经济让区域内纺织行业企业的外贸订单不断增加,外汇兑换及结算、资金管理及利率避险等结算需求不断增长,分门别类的金融机构可有效满足纺织企业的不同结算需求。

2.3 金融政策及环境需求

魏桥集团前董事长张士平在2018 年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魏桥集团的发展史,就是抓住国家改革开放机遇,充分运用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滨州区域纺织产业的发展具备明显的政策资源约束的特征,在当前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政府金融政策的推动尤为重要。借助修订行业政策、推动出台金融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政府行为可以为纺织行业营造更好的转型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进入,进而降低行业相关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3 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金融供需缺口分析

3.1 滨州市金融业总体发展概况

3.1.1 银行业发展概况

近五年来,受区域金融形势影响,滨州市金融行业整体发展顶住压力稳步慢行。以2019 年为例,年底全市各项存贷款分别为2957.96 亿元、2682.70 亿元,较年初分别微增82.84 亿元、67.07亿元,其中单位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36.61 亿元、1587.17 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了-91.24 亿元、24.34 亿元。在下半年借助全市资本对接大会签约、投放了一批重点项目贷款带动下,衡量金融机构对区域企业支持力度指标的单位贷款余额增长乏力,凸显了金融支持力度有所欠缺,其中对港口物流、纺织等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力度也表现疲软。

3.1.2 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截至2019 年末,滨州全市金融总量为2682.70 亿元,其中直接融资余额113.89 亿元,直接融资占比仅仅4.24%,占比远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证券业金融机构数量7 家,但主要服务对象均为证券投资者。股权融资方面,截至2019年末,滨州市共有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3个,基金规模180 亿元,上市企业7 家。债券融资方面,近四年来各年度债券发行数量保持在15 只左右,总金额在150 亿元以内。

3.1.3 保险业发展概况

截至2019 年底,滨州市共有保险机构48 家,纺织行业保险主要由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机构承保。全年保费收入突破110 亿元大关,同比增速保持接近2 位数增长,自2013 年保费首次突破50 亿元大关到2017 年保费规模突破百亿元,翻番速度仅用了4 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地保险机构在纺织产业重点项目、保险服务和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对纺织行业的支持严重滞后整体发展速度。

3.2 滨州纺织产业的理论金融需求量测算

根据耶鲁大学雷蒙德·戈德史密斯金融相关率指标,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经济总量与区域金融总量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系数,该比例即为金融相关率(F)。借助该理论,测算滨州纺织产业理论的金融需求量为:

滨州纺织行业金融需求量=当地纺织经济GDP*F。

表1 滨州纺织经济理论金融需求量(单位:亿元)

表中结果测算得出,滨州市纺织经济GDP 近五年来稳步增长,复合增长率8.81%,各年度相应金融需求量也随着当地经济总量的提升水涨船高,复合增长率达13.71%。

3.3 滨州纺织产业实际金融供给量测算

表2 滨州纺织经济实际供给量(单位:亿元)

3.4 纺织产业的金融缺口分析

表3 纺织产业的金融供需缺口数据(单位:亿元)

从测算结果看出,近五年来,随着行业转型的深化,全市纺织产业金融缺口不断扩大,绝对缺口从最初的52.06 亿元扩大至161.13 亿元,增幅高达209.51%;相对缺口的比例增速不断扩大,2019 年达到37.15%。

4 加强金融支持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金融信贷政策导向,提高金融支持供给总量

金融机构要加快推进科技支行、小微及社区支行、绿色信贷创设中心等专营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尤其是在抵押、审批等环节;继续大力引进域外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区域金融活跃度;鼓励驻地金融机构开展允许纺织设备、知识产权抵押,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及类似业务,支持帮助纺织行业各类企业实施设备的更新及升级。同时,要大力推动银行机构与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以及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融合服务模式,逐步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模式,加大对滨州纺织企业龙头企业以及中专、精、特、新类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4.2 推动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丰富行业金融支持渠道

逐步实现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以及民间资本等多种新式的多元化互补融资模式,传统银行继续扮演主融资额度供给者的角色,其他融资主体发挥募集资金多元和投资项目多元的补充角色。同时,要大力推动滨州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支持滨州市产融综合服务中心线上平台和服务中心功能的完善,引导有转型升级需求的纺织企业利用好该平台专业、高效的便利条件。

4.3 注重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政银企协作降低互信成本

近年来,滨州区域金融环境相对复杂,风险高发让各驻地金融机构的上级单位收紧了信贷相关审批,金融生态恢复成效不明显。对于作为肩负纺织行业结构优化重任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从金融机构获得有效融资是主渠道,良好的金融生态至关重要。对政府而言,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议各级政府牵头成立分门别类的担保公司,培育并不断巩固纺织行业良好的接待环境。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持续健全企业征信系统,将纺织类企业的金融行为进行量化,并对相关数据项开放。对金融机构而言,要强化风险预警和不良处置力度,借助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数据及自身预警系统,同时大力争取上级单位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的政策支持,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加大对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纺织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学院插画作品选登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