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线合璧 辉映生姿
——『双线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与反思

2020-07-03鸡西市第一中学李洪宇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马兰花双线海龟

鸡西市第一中学 李洪宇

【设计背景】

高三备考复习中小说阅读是难点。复习中既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小说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鉴赏其艺术效果;又不能让学生机械地去识记,而应引导学生去质疑发现、思考总结,以形成能力。做大量的习题,只会使用套路,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能力,是目前高考小说备考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恰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群文阅读是在短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与新高考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度的要求不谋而合,同时多文本阅读也能锻炼学生在大量的文本中,提取筛选信息,推论比较异同,结合分析信息,思考发现规律,判断总结经验,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真正的能力。

在小说阅读鉴赏中,双线结构是一个难点,难在不易辨识,难在作用效果不易评价。针对这个难点,我用心选择了几篇双线小说,例题选择了高考真题《马兰花》、张抗抗的《海龟》、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石碑上的历史》,练习题另选三篇高考模拟阅读题。选择篇目力求涵盖不同类型的双线小说。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之前我们复习了小说线索的类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学生的共同回忆下,教师总结并出示课件。)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俗话说:“彩线穿珍珠。”“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彩线就是线索。小说线索的类型有:人、事、物、时、空、心。

①以人为线索。常以“我”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

②以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祝福》。

③以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项链》《药》。

④以时间为线索(文中要有明确的时间)。如,《金色花》。

⑤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如,《林黛玉进贾府》。

⑥以心理为线索。如,《藤野先生》。

二、考点解读

师:《考试大纲》要求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小说结构的重点是线索和层次。对线索的考查一直没有离开高考考点。如: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第14题,问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再如:2015年全国卷小说阅读《马兰花》又考了一道线索题,问小说的明暗线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看来理清小说的线索、分析线索的作用是高考的常考考点。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篇考查线索的小说,线索的安排有什么不同?

生:《比邻而居》是单线结构,而《马兰花》是双线结构。

师:说得对。一般来说,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小说大多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小说可能会有两条线索,称为双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看似无关系,其实处处相关联,这是文章线索把握的难点。只有理清文章的线索,才会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例文分析

(一)拨云见日:理清小说的双线结构

师: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任务,阅读三篇小说《马兰花》《石碑上的历史》《海龟》,并分组整理文章的情节,画出文章的脉络图。下面就请各组同学用展台来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

1.第一组展示成果:

《马兰花》情节脉络图

师:情节和脉络整理得很清晰,体现了全组的智慧。

2.第二组展示成果:

《石碑上的历史》情节脉络图三百年前县官→瘟疫→得病的侄子要进城→开门放入→全县死绝三百年后黄四娘→瘟疫→得病的儿子要回村→拒之村外→保护全村

师:第二组同学完成得也很棒。

3.第三组展示成果:

《海龟》情节脉络图

D→想评上职称→拼命工作→为领导服了务→没有评上职称海龟→想吃上香蕉→努力前行→为主人服了务→没有吃上香蕉

(二)比较分析:整理双线的不同类型

师:三组同学都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展示,体现了全组的合作精神和智慧。那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讨论、探究一下,同是双线结构,这三篇小说的线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进一步思考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生分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一个组得出了结论,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来说说共性,三篇小说的两条线索,都是从不同的人物、不同对象的角度来整理脉络的。

师:你说得有道理,大多数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但不绝对,也有的双线一条是事件,一条是情感。还有的双线的对象是同一个人,一个是现在的他,一个是过去的他,等等,方式很多,将来我们会遇到更多的类型,到时再进一步整理,但你的发现确实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生:我来谈谈不同点,《马兰花》的双线有多处的交叉点,有交叉的物,有交叉的场景,而另两篇没有交叉点,是平行发展的。

师:他很有眼力啊,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不同了吗?(生纷纷点头。)

师:那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生:《石碑上的历史》的双线是分别叙述两件事,两件事之间的关系是情形相同而做法相反,两件事之间有对比关系,但事件之间没有交叉。而《马兰花》的双线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两方面彼此交叉融合。

师:你分析得更细致深入了,那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分析一下,《马兰花》的双线中作者更主要是从哪条线来落笔的?

生:作者是从马兰花这条线来落笔的,关于马兰花的情节是从正面展开、直接呈现的,而麻婶一方是从侧面展开、间接呈现的。

师:你概括用词特别专业。正面即显性,称之为“明”;侧面即隐性,称之为“暗”。所以《马兰花》是明暗线交织,一般是以明线带动暗线,暗线包含在明线中,所以明暗线也可以叫做“包容式”。我们继续分析,另两篇小说还有哪些不同?

生:我觉得《石碑上的历史》的两条线在时间上有很大跨越,而两件事之间是一种对比、对照的关系。而《海龟》中D和海龟之间不是对比关系,而是类似隐喻的关系。

师:非常棒,敏锐地找到两者的不同,你能不能再进一步挖掘一下,还有什么不同?

生:《石碑上的历史》的两条线都是现实中的事情,而《海龟》中海龟这条线,类似寓言故事,仿佛作者安排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来隐喻D的行为本质。

师:你真的太棒了,一语中的。(生一起为他鼓掌。)也就是说《石碑上的历史》双线并行,但之间的关系为反向对比关系,或称矛盾、对比、冲突关系。其实有时并行的双线之间,也可以是同向映衬关系,共同指向文章的中心,就如《海龟》。但《海龟》的双线又不同,另一条线是寓言性材料,又与发展的故事情节完全相合。有象征隐喻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个我们刚才探究的成果,将隐性思维显性化。(总结双线的不同类型,教师出示课件。)

双线的类型

1.明暗式: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2.并行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同向映衬——共同指向中心;

反向对比——矛盾、对比。

3.寓言式:隐喻象征,虚实契合。

师:在比较、分析、总结之后,我们是不是对双线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入了一些。那么我们一起来丰富完善一下三篇小说的脉络线索图?(学生纷纷提出补充意见。)

《马兰花》情节脉络图

《石碑上的历史》情节脉络图

《海龟》情节脉络图

(三)鉴赏探究:鉴赏双线结构的作用

师:双线有它特有的作用,而小说线索类型、性质、写法的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结合这几篇小说鉴赏一下双线有哪些作用。(生小组讨论探究。)我们可以从共性作用来谈,也可以从特殊作用来谈。谁已经有了心得体会,来分享一下?

生:从三篇小说共性来看,运用双线结构都有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主题的作用。《马兰花》明线为好心,暗线为好报,这样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好人好报的主题更加鲜明。《石碑上的历史》双线时空交错,历史与现实互相映衬对比,更丰富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大义时该怎样去做这个内容,对比突出了坚持大义的主题。《海龟》中的寓言材料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与现实的故事相呼应,故事的许多内容和情感蕴含在寓言材料中,使主题显得丰厚而有意味。

师:你概括出了双线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这是从哪个角度来概括双线的作用呢?

生:从内容主题的角度。

师:还可以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鉴赏?

生:我想从情节的角度来谈,我觉得双线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清晰、更集中紧凑。

师:分析得好,无论是单线还是双线在情节上都有这个作用。情节方面还有什么作用?

生:我觉得双线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线索的推动下,情节进一步展开。

师:又总结出了一个对情节的作用。还有没有?

生:我想从对人物的塑造方面谈谈,双线互相映衬补充,更好地塑造形象,使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比如《马兰花》中,更能看出马兰花的善良。《石碑上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对比,双线并进,更能看出黄四娘的理性与大义。《海龟》寓言与现实的映衬,更能突出主人公D的挣扎与无奈。

师:他是从对人物的塑造的角度来谈的。大家谈的也大多为共性。有没有特性的作用?

生:我觉得《石碑的历史》中运用对比这个手法的效果其他篇目没有。还有《海龟》使用寓言的形式使主题既含蓄又深刻,其他篇也没有这样的效果。

师:你总结得真好。那你能告诉我你是从哪个角度来分析的吗?

生:我是从手法及效果的角度分析的。

师:真棒。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双线的作用吧。(教师出示课件。)

双线的作用:

情节:1.双线使结构清晰、集中、紧凑;2.双线推动情节发展。

主旨:1.双线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2.双线交织,能更广更深地揭示主旨。

人物:1.更好地将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2.双线互相映衬补充,使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手法效果:

1.对比式双线能更好地表现矛盾、斗争或冲突。(矛盾关系:回忆与现实;情与法;理智与情感;牺牲与不被理解……)2.寓言式双线能使主旨更含蓄而深刻。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以几篇小说为例研讨了小说双线的类型及作用。其实仅就几篇小说来研究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片面的,虽然不够完善,但我觉得本节课更大的收获在于,同学们通过群文阅读,展现出了一种分析归纳、思考总结的能力,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题是海,没有思考整理归纳能力就像失去了风帆的舟,我们会徒劳地挣扎在题海里,而很难顺利抵岸。所以希望同学们自己做题时,有意识地整合多篇文章和话题,分析文章的相同性与不同性,来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

五、迁移作业

师:给同学们印发了三篇双线小说的模拟练习题。分别是《城乡简史》《走马陈仓》《抓药》。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得来的经验,来解决实战中的问题,继续夯实有关双线小说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

【教学反思】

群文阅读是我近几年才接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两年在执教高三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用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围绕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选择一组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以达成共识,这是一种特别锻炼学生辨析、思考、归纳能力的方法。也适合高考备考的大容量和快节奏的特点。本节课又做了双线小说群文阅读的尝试,在尝试中丰富了经验,也发现了不足。

首先,课堂时间难以掌控。群文阅读课堂的容量大,平时一篇文章可能会分析几课时,而群文阅读一节课就要分析三篇文章,还要讨论以得出结论,时间和节奏难以掌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得有点仓促,有一些问题,没等学生谈深谈透,教师就急于总结,有碍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其次,课堂精彩不易体现。高三复习课更多的是要得出一种理性的认识,本身就有一些沉闷,再加上双线结构是理解小说的难点,高中生很难驾驭,所以更显得吃力。但重点在锻炼学生思辨、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只要学生一直在思考,思考得有力度和深度,就达到了目的。

再次,课堂线条宜粗中有细。上完这一节课,我对群文阅读的认识更深了一些,在设计之时,应抓住主要议题,围绕议题的环节设置宜粗,分析时略细。设计时太细,会造成重点不突出,枝蔓斜出,抓不到重点。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文章的细节会使讨论更有的放矢。总的来说应该采用自主学习、组织交流、粗中有细的方法。

最后,课堂以学生所得为要务。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重点应在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只是高考,是学生整个人生的学习都需要的一种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要以学生所得为主要任务,只要是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这节课就有收获。

猜你喜欢

马兰花双线海龟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海龟
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双线桥梁”
可怕:一块塑料便可“杀死”一只海龟
海龟
海龟
打虎跳
马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