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光温条件谷子光温互作模式研究及SiCCT 基因表达分析

2020-07-02贾小平袁玺垒李剑峰王永芳张小梅全建章董志平

作物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光周期黄毛日照

贾小平 袁玺垒 李剑峰 王永芳 张小梅 张 博 全建章董志平,*

1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 国家谷子改良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35

光周期和温度是决定植物开花时间的重要环境因素, 对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有重要影响[1]。光周期和温度存在复杂的互作效应, 如拟南芥在长日照(16 h)诱导条件下温度从23℃升高到27℃能够有效促进开花[2]; 大麦在长日照条件下25℃比15℃培养能达到更高级的生殖发育期, 而在短日照条件下结果则相反[3]; 长日照加高温是最不利于开花诱导的光温组合, 长日照条件下, 高温抑制大豆的生殖发育, 低温减弱长日照对发育的抑制作用; 低温处理的大豆能正常出现花序, 而在高温处理下, 大多数植株一直处于营养生长期或部分发生花序的逆转, 表明高温增强了长日照对大豆生殖生长的抑制[4-6]。虽然目前通过对拟南芥、水稻的研究, 光周期调控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已经较为清晰[7-8], 有关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开花分子机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9], 但主要集中在光周期或者温度单一因素对植物开花调控作用, 对光温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少。目前的研究初步发现拟南芥CO 蛋白在光温互作调控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短日照条件低温(16 ℃)增加了组蛋白H2A.Z 在成花素FT位点的占领,阻止了光敏色素互作因子4 (PIF4)与F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高温(27 ℃)则使H2A.Z 与FT位点分离, 诱导CO 蛋白在中午积累, 并与PIF4 形成复合体, 结合FT启动子, 促进基因表达, 诱导开花; 而长日照条件低温使短营养期蛋白(SVP)与FT启动子结合抑制其表达, 温度改变使SVP 在黄昏时活性增加, 同时也增加了夜晚CO 的稳定性, 从而使FT基因表达模式改变[10]。

CO作为光周期调控途径的关键基因, 属于CCT 结构域基因家族, 该家族分为CMF、COL 和PRR 三个亚家族, 其中COL 亚家族含有B-box 锌指结构域和一个CCT 结构域, PRR 亚家族含有PRR 结构域和一个CCT 结构域, 而CMF 亚家族只有一个CCT 结构域[11]。研究表明许多CCT 结构域基因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植物开花调控, 是光信号途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13]。水稻中首先被克隆的CCT 域基因Hd1是拟南芥中CO的同源基因, 长日照(LD)处理可以推迟水稻抽穗开花, 而短日照(SD)处理促进水稻抽穗开花[14]; LD、SD 条件下,Hd1节律性都在夜间达到一个表达峰值, 该基因还可以通过影响每穗的小穗数(粒数)来控制水稻产量[15]。大麦Hd1的同源基因HvCO1不管日照长短, 其过表达都上调了HvFT1的表达, 使大麦提前开花[16]。高粱CO同源基因SbCO是 COL 亚家族一个成员, 在缺失SbGHD7和SbPRR37的背景下无论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均能促进植株开花[17]。继Hd1之后在水稻中相继克隆了Ghd7、DTH2、OsCOL10、Ghd7.1(OsPRR37)和Ghd2等含有CCT 结构域的基因, 这些基因多数参与光周期调控的水稻开花过程, 但是具体功能有差异, 在LD 条件下Ghd7、Ghd7.1通过抑制Ehd1和Hd3a的表达延迟水稻抽穗期[18-19], 与Ghd7、Ghd7.1功能类似, 高粱SbGhd7、玉米ZmCCT9在LD 条件下同样能够推迟开花[20-21];ZmCCT基因启动子中的一个CACTA 转座子元件可以抑制ZmCCT的表达, 从而降低光周期敏感性, 使玉米在LD 条件下得以传播种植[22]。DTH2则是通过上调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的表达来促进水稻提前开花[23];OsCOL10在LD 和SD 条件下均抑制水稻开花, 还受到Ghd7的调控[24];Ghd2参与对叶片衰老和干旱的调节[25]。从以上研究概述可以发现, CCT 结构域基因普遍参与植物光周期开花调控, 但是这些基因是否参与温度调控的开花过程则极少报道, 特别是在C4作物中, 有关CCT 结构域基因参与光温互作调控开花的研究尚属空白。

谷子(Setaria italica)属于禾本科狗尾草属, 是自花授粉的二倍体(2n=2x=18)作物, 具有抗旱、耐瘠和高光效等优良性状, 基因组较小(约515 Mb), 且全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26-27], 可以作为C4禾谷类理想的模式作物[28-29]。作为一个短日照喜温作物, 谷子对光温较敏感, 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光周期环境对谷子株高、叶片数及穗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30], 然而自然环境中除了光周期外, 温度的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也有作用, 光周期和温度往往存在复杂的互作效应, 因此通过研究光温互作对谷子等C4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为深入揭示以谷子为代表的C4禾谷类作物光温互作调控开花机制奠定基础, 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研究设置长日照低温、长日照高温、短日照低温、短日照高温4个不同光温处理研究了光温互作对谷子抽穗期、叶片数、穗长、穗码数4 个性状的影响, 明确谷子的光温互作模式, 进一步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谷子中分离获得一个CCT 域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 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4 个不同光温组合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 揭示该基因参与谷子光温调控开花的可能机制, 为进一步深入阐明谷子光温互作调控开花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对光周期较敏感的河北省谷子农家品种‘黄毛谷’。

1.2 谷子材料种植及表型性状调查

采用盆栽方法, 于口径10 cm×10 cm 的小方盆中装营养土, 每盆播8~10 粒种子, 二叶期定苗, 每盆保留4 株长势一致的小苗。8 盆‘黄毛谷’从播种至三叶期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 随后移入光照培养箱进行长日照(16 h 光照/8 h 黑暗)处理, 4 盆在处理1周后采集幼嫩叶片用于总RNA 的提取及SiCCT基因克隆, 另外4 盆继续培养至抽穗用于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处理期间温度为25℃。120 盆‘黄毛谷’从播种至三叶期均在12 h 光照/12 h 黑暗、25℃的条件下培养, 三叶期开始将40 盆‘黄毛谷’转入长日照(15 h 光照/9 h 黑暗)、短日照(9 h 光照/15 h 黑暗)2 个培养箱, 每个处理20 盆, 2 次重复, 每个重复10盆, 2 个光周期处理温度均设定为25 ℃, 用于SiCCT基因长、短日照条件的表达分析; 80 盆移入短日照高温[SD (9 h 光照/15 h 黑暗), 27 ℃]、短日照低温[SD(16 h 光照/8 h 黑暗), 22 ℃]、长日照高温[LD (16 h 光照/8 h 黑暗), 27 ℃]、长日照低温[LD (16 h 光照/8 h黑暗), 22 ℃] 4个培养箱, 每个处理20 盆, 2 次重复,每个重复10 盆, 调查抽穗期、株高、穗长及叶片数,用于光温互作模式分析及SiCCT基因不同光温处理表达分析。

1.3 谷子SiCCT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NCBI 的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到一条谷子CCT 域基因mRNA 序列(XM_004983603), 根据此序列利用软件 Primer Premier 5.0 设计1 对特异引物(SiCCT-F: 5′-TGGG AGGAGGAAGAGAGGAG-3′, SiCCT-R: 5′-CTTCTT CAGGTCCGTGGCTA-3′), 扩增范围包含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域, 预期大小为1160 bp。用康为世纪的Ultrapure RNA Kit 提取总RNA, 用TaKaRa 公司的PrimeScript II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反转录合成第1 链cDNA, 以合成的cDNA 为模板, 用特异引物扩增目的基因, 扩增体系含cDNA 模板2 μL、2×GC buffer 10 μL、10 mmol L-1dNTPs 0.4 μL、2 μmol L-1特异引物4 μL、TaqDNA 聚合酶0.2 μL,以ddH2O 补充至20 μL。PCR 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3 min; 95℃变性30 s, 58℃退火30 s, 72℃延伸45 s, 共35 个循环; 72℃延伸10 min, 4℃保存。将RT-PCR 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BM16A 克隆载体上, 再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细胞, 挑选阳性菌液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利用ProtParam、ExPASy、SOPMA 软件分析SiCCT基因的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保守结构域。利用DNAMAN5.0 软件将SiCC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 下载的其他物种CCT 域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 使用MEGA 7.0 软件构建谷子与几个物种的系统进化树。

1.4 谷子SiCCT 基因的表达分析

将自然条件下生长至三叶期的‘黄毛谷’幼苗转入长日照条件培养, 取营养生长期的叶片、根、茎节、叶鞘、茎结和生殖生长期的幼穗、穗颈作为试验材料, 每个样品取3 个重复, 用剪刀迅速剪下放入2 mL 离心管, 以液氮速冻, 用于SiCCT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25℃恒温条件下, 长日照、短日照处理的谷苗均从三叶期开始取样, 长日照取到十叶期结束, 短日照取到八叶期开始抽穗, 抽穗后7 d、15 d 取样结束, 期间还对长至五至六叶期的谷苗,从晚6 时黑暗处理开始48 h 内取样, 每隔3 h 取一次, 每个时间点重复取样3 次, 取完全展开的顶叶和第2 叶片, 用于SiCCT基因长、短日照条件表达分析; 4 个不同光温处理的谷苗均从三叶期开始取样直到抽穗, 取完全展开的顶叶和第2 片叶, 取样时间为光照3 h 后, 每个叶龄取1 次样, 3 个重复, 样品以液氮速冻, 用于SiCCT基因4 个光温处理的表达分析。所有样品RNA 提取及反转录过程同实验步骤1.3。

根据SiCCT基因cDNA 序列的编码区来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 引物, Q-F 为5′-CGTGGACCCGAC GATGGAC-3′; Q-R 为5′-GTCAGGCACCTTGGCG AATC-3′。参考文献用谷子Actin基因作为内参, 引物为SiActin-F: 5′-GGCAAACAGGGAGAAGATGA-3′和SiActin-R: 5′-GAGGTTGTCGGTAAGGTCACG-3′, 由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31]。

将反转录好的cDNA 作为Real-time PCR 的模板, 用引物Q-F/Q-R 扩增SiCCT基因的特异保守片段, 同时以引物SiActin-F 和SiActin-R 扩增作内参,每个样品做3 个重复, 扩增体系及循环程序参照宝生物公司TB Green Premix ExTaqII (Tli RNaseH Plus)的试剂说明书, 首先配制10 µL 扩增体系, 包含cDNA 模板1 μL、TB Green Premix ExTaqII (Tli RNaseH Plus) 5 μL、10 μmol L-1的Q-F 和Q-R 特异引物各1 μL、ddH2O 2 μL。使用Roche Light Cycler 96 实时定量PCR 仪, 采用两步法PCR 程序, 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30 s; 95℃变性30 s, 60℃退火30 s, 共40 个循环。分析得到扩增曲线、溶解曲线,并计算ΔΔCT 值, 采用2-ΔΔCT计算方法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谷子光温互作模式

光周期对谷子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 高温条件下, 长日照处理的‘黄毛谷’比短日照处理抽穗时间推迟了60.3 d, 株高增加了30.4 cm, 叶片数增加了7.7 片, 穗长增加了7.6 cm, 长日照相比短日照营养生长期明显延长; 低温条件下, 长日照处理的‘黄毛谷’抽穗时间比短日照处理推迟了21.4 d, 株高增加7.5 cm, 叶片数几乎一样, 穗长增加了4.7 cm, 说明温度的变化并不能改变长日照比短日照延长‘黄毛谷’营养生长期的总体趋势(图1 和图2-a~d)。同时光周期也决定着温度的作用方向, 短日照条件下,高温处理的‘黄毛谷’与低温处理相比株高减少了11.2 cm, 叶片数减少了2.0 片, 抽穗期提前了11.3 d,穗长减少了1.2 cm, 说明短日照条件下, 提高温度可以使‘黄毛谷’快速完成营养生长, 进入生殖生长期; 长日照条件下, 高温处理的‘黄毛谷’抽穗时间比低温处理延长了30 d, 株高增加了18.8 cm, 叶片数增加了5.6 片, 穗长减少了2.1 cm, 说明长日照条件下, 提高温度使‘黄毛谷’营养生长期延长, 推迟进入生殖生长期, 长、短日照条件下温度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图1, 图2-a~d)。

短日照高温处理的谷子抽穗期最短, 缩短营养生长期的作用最强, 其次是短日照低温处理; 长日照低温、长日照高温2 个处理的谷子抽穗期均比短日照低温、高温2 个处理延长, 且长日照高温组合抽穗期最晚(图2-a)。

2.2 谷子SiCCT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提取长日照处理的‘黄毛谷’叶片总RNA, 经1%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看到, 28S rRNA 和18S rRNA 条带清晰, 且前者的亮度大约是后者的1~2 倍(图3)。经过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 OD260/280均在1.97~2.10 之间, 说明总RNA 完整性比较好, 基本没有降解, 可以进行后续实验。将提取的总RNA 反转录得到 cDNA, 以此为模板使用基因特异性引物SiCCT-F、SiCCT-R 进行RT-PCR 扩增, 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一条清晰、明亮的特异性条带, 大小在1000~2000 bp 之间, 与预期目的片段1160 bp 相接近(图4)。

图1 不同光温处理对‘黄毛谷’生长发育的影响Fig. 1 Effect of different photo-thermal treatment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uangmaogu’

图2 不同光温处理间‘黄毛谷’4 个性状的比较Fig. 2 Comparison of four traits among different photo-thermal treatments

图3 ‘黄毛谷’叶片总RNA 电泳图Fig. 3 Electrophoregram of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leaves of ‘Huangmaogu’

图4 SiCCT 基因RT-PCR 产物电泳图Fig. 4 Electrophoregram of RT-PCR products of SiCCT gene

将RT-PCR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连接到pBM16A克隆载体上, 再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菌液送往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获得大小为1154 bp 的cDNA 序列, 该序列的CDS 全长861 bp, 编码286 个氨基酸(附图1, 附图2)。分析SiCCT 蛋白的结构域发现在215~257 aa之间存在1 个保守的CCT 结构域(附图3), 因此本研究所克隆的SiCCT基因属于CMF 亚家族。

用SiCCT 蛋白序列同源搜索NCBI 数据库, 共检索到9 条与SiCCT 蛋白存在直系同源关系的序列, 这些序列来自水稻(XM_015757733.2)、高粱(XM_002464888.2)、玉米(XM_008660049.2)、节节麦(XP_020151451.1)、二穗短柄草(XM_003574283.3)、海枣树(XP_008796123.1)、油棕(XP_010933637)、野生糜(XP_025825012)、菠萝(XP_020093545) 9 个物种。基于包括SiCCT 蛋白在内的10 个CCT 结构域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 10 个物种可以聚为3 个组,谷子、高粱、玉米、水稻、节节麦、二穗短柄草聚在一个组, 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同属于禾本科; 油棕、海枣树、菠萝聚为一组; 野生糜单独聚为一组(图5)。

2.3 谷子SiCCT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从图6 可以看出,SiCCT基因在根、茎节、叶、茎结、叶鞘、穗和穗颈7 个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 但是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穗和叶鞘,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低。

图5 基于CCT 域基因蛋白序列的系统发育树Fig. 5 Phylogenetic tree of CCT-motif genes based on protein sequences

图6 SiCCT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Fig. 6 Relative expression of SiCCT in different tissues

2.4 不同光周期条件谷子SiCCT 基因的昼夜表达分析

短日照条件下连续取样48 h, 以研究SiCCT基因在连续2 d 中表达的变化情况, 发现SiCCT基因在‘黄毛谷’叶片中呈现24 h 节律性表达, 黑暗条件0~3 h 几乎不表达, 6 h 之后表达量逐渐增高, 黑暗第12 h 表达达到一个小峰, 随后下降, 在光照开始3 h后达到一个峰值, 然后迅速下降, 在24 h 光照结束后表达量最低; 24 h 之后的下一个循环周期同样SiCCT基因在黑暗6 h (30 h)的时候表达量开始缓慢上升, 在黑暗12 h (36 h)时达到一个峰值, 然后缓慢下降, 见光后开始上升, 当光照3 h (42 h)后再一次达到高峰, 随后又逐渐下降, 在光照快结束时(45 h)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SiCCT基因的表达在1 d 之内有2 个峰, 不过白天表达峰值差不多是晚上峰值的2倍左右(图7-a)。

图7 不同光周期条件SiCCT 基因的昼夜表达Fig. 7 Circadian expression of SiCCT gene under different photoperiod conditions

在长日照条件下, ‘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的相对表达也呈现出24 h 节律性, 黑暗表达量低, 光照表达量高, 光照开始后表达量迅速增加, 光照3 h后达到一个较高峰值, 随后快速下降, 光照结束后表达降到极低水平; 下一个循环周期与前面 24 h表达模式相似, 同样开始光照后3 h 表达达到峰值(图 7-b)。与在短日照条件不同的是长日照条件SiCCT基因只出现一个表达峰, 且是在光照3 h 后出现, 而短日照条件出现2 个表达峰, 一个是在黑暗12 h, 一个是在光照3 h。

2.5 不同光周期条件、不同生长期谷子SiCCT 基因的表达分析

在短日照条件下, 从三叶期到七叶期‘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表达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 七叶期达峰值。八叶期谷子开始抽穗,SiCC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 抽穗后7 d 和抽穗后15 dSiCCT基因的表达也处于较低水平, 说明在谷子营养生长期SiCCT基因表达水平高, 而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期表达量始终较低(图8-a)。在长日照条件下, ‘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从三叶期到十叶期相对表达量均随叶龄增加而增加, 八叶期达峰值, 九叶期、十叶期略下降, 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因为长日照导致营养生长期延长, 十叶期谷子依然处于营养生长期, 没有抽穗, 说明无论短日照还是长日照,SiCCT基因在营养生长期表达量较高(图8-b)。

图8 不同光周期条件SiCCT 基因在不同叶龄的表达水平Fig. 8 Expression level of SiCCT gene at different leaf ages under different photoperiod conditions

2.6 不同光温组合条件谷子SiCCT 基因的表达分析

在高温条件下, 三到五叶期长日照处理的‘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的表达总体低于短日照处理,从六叶期开始, 长日照处理的SiCCT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短日照处理(图9-a); 在低温条件下, 三叶期到十叶期短日照处理的‘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长日照处理(图9-b)。高温短日照处理‘黄毛谷’八叶期已抽穗, 而低温短日照处理‘黄毛谷’十叶期仍处于营养生长阶段, 说明短日照条件下低温对‘黄毛谷’营养生长具有延长作用;在短日照条件下, 三叶期到八叶期营养生长阶段总体上低温处理SiCCT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高温处理,只有五叶期高温处理SiCCT基因表达水平高于低温处理, 而八叶期后高温处理的‘黄毛谷’开始抽穗, 进入生殖生长期,SiCCT基因表达水平非常低, 低温处理的‘黄毛谷’仍处于营养生长期, 九叶期、十叶期SiCCT基因的表达水平仍比较高(图9-c); 长日照条件下, 除了三叶期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SiCCT基因表达水平接近外, 四叶期到十叶期高温处理‘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低温处理,与短日照条件表达模式相反(图9-d)。

3 讨论

光周期和温度是影响植物开花的2 个重要环境因子, 而且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本研究发现不论高温还是低温, 长日照条件下的‘黄毛谷’比短日照都晚抽穗, 在短日照条件下, 高温促进‘黄毛谷’抽穗并开花, 低温使‘黄毛谷’持续进行营养生长而延迟抽穗; 长日照条件下, 高温却延迟了‘黄毛谷’的抽穗, 植株长期处于营养生长阶段,而且大多只抽穗很少开花, 结籽很少, 低温能促进‘黄毛谷’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提前抽穗并开花。研究结果表明短日照和高温、长日照和低温对谷子的生殖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而高温加剧了长日照对谷子生殖生长的抑制作用, 低温减轻了长日照对谷子生殖生长的抑制作用, 谷子和大豆具有相似的光温互作模式[5-6]。

目前在水稻、玉米、高粱和甘蓝型油菜中已经克隆的CMF 亚家族成员有Ghd7、NRR、OsCCT01、SbGHD7、ZmCCT9等基因, 这些基因多数受光周期调控, 对作物抽穗期开花期有重要影响[16,22,25,32-33],而谷子CMF 亚家族成员还未有报道, 其与水稻等作物受光周期调控的模式是否相同仍是未知。本研究首次从谷子中分离到一个CMF 亚家族成员, 命名为SiCCT, 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幼穗, 与水稻Ghd7基因具有相似的组织表达特异性[16], 而多数受光信号调控的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 因此推测谷子SiCCT基因受光周期调控。进一步分析发现SiCCT基因无论短日照还是长日照, 均表现昼夜节律性表达, 短日照条件光照期和黑暗期各有一个表达峰,前者远高于后者; 长日照条件只有光照产生一个表达峰。水稻Ghd7基因无论长日照还是短日照仅在白天有一个表达峰[16], 高粱Ghd7的同源基因SbGHD7在长日照条件下有2 个表达峰, 分别在清晨和夜晚产生[25], 说明谷子SiCCT基因与Ghd7、SbGHD7昼夜表达模式存在差异。然而谷子SiCCT基因与Ghd7、SbGHD7、ZmCCT9也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即无论长日照还是短日照, 整个营养生长期表达量都较高, 短日照条件谷子抽穗及抽穗后SiCCT基因表达量降到极低水平, 而长日照条件一直维持营养生长,SiCCT基因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推测SiCCT基因与Ghd7、SbGHD7、ZmCCT9具有相似的功能, 在长日照条件下高水平的表达抑制抽穗,延长营养生长期。

图9 不同光温组合SiCCT 基因的表达特点Fig. 9 Expression feature of SiCCT gene under different photo-thermal combinations

本研究充分说明SiCCT基因和许多CCT域基因一样参与了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34-35], 而光周期和温度对谷子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因此SiCCT基因是否也受温度调控, 参与光周期途径和感温性途径的交互作用, 是需要弄清楚的下一个问题。通过对拟南芥光温互作机制研究发现,CO基因在光周期途径和感温性途径交互作用中非常关键,短日照条件低温(16 ℃)增加了组蛋白H2A.Z 在成花素FT位点的占领, 阻止了光敏色素互作因子 4(PIF4)与F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高温(27 ℃)则使H2A.Z 与FT位点分离, 诱导CO 蛋白在中午积累,并与PIF4 形成复合体, 结合FT启动子, 促进基因表达, 诱导开花; 而长日照条件低温使短营养期蛋白(SVP)与FT启动子结合抑制其表达, 温度增加使SVP 在黄昏时活性增加, 同时也增加了夜晚CO 的稳定性, 从而使FT基因表达模式改变[10]。本研究发现SiCCT基因在受光周期调控的同时也受温度调节,长日照条件下, 低温处理的‘黄毛谷’叶片中SiCC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高温处理, 说明在长日照条件下高温促进SiCCT基因的表达, 而低温抑制SiCCT基因的表达, 这与水稻长日照条件下低温(23 ℃)处理促进Ghd7表达的结果相反[36]。而本研究发现高温增加了长日照对‘黄毛谷’生殖发育的抑制作用, 低温减轻了长日照对‘黄毛谷’生殖发育的抑制作用, 这与长日照条件下高温SiCCT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低温是相对应的, 更能说明SiCCT基因表达水平与‘黄毛谷’营养生长期存在正相关。无论高温还是低温, 长日照条件下SiCCT基因在不同叶期整体表达水平都高于短日照, 说明SiCCT基因总体上受光周期调控的作用要大于温度。本研究证明了SiCCT基因同时受光周期和温度调控, 而该基因如何与感温性途径的基因相互作用, 并且如何共同作用于谷子成花素基因, 从而实现光温互作对谷子的开花调控, 是后续的主要研究目标。

4 结论

光周期对谷子的发育起关键作用, 不论高温还是低温, 长日照条件下谷子营养生长期要比短日照延长; 温度的作用随光周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短日照条件下, 高温缩短谷子营养生长期而低温促使营养生长期延长, 长日照条件下则相反, 高温延长谷子营养生长期而低温缩短谷子营养生长期; 谷子SiCCT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 长短日照均表现昼夜节律性表达特点, 整个营养生长期表达量相对较高;SiCCT基因主要受光周期调控, 同时也受温度调控,其表达量与谷子营养生长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推测SiCCT基因通过参与光周期和温度互作调控机制来调节谷子抽穗期。

附图1 SiCCT 基因cDNA 序列Supplementary Fig. 1 cDNA sequences of SiCCT gene

附图2 SiCCT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Supplementary Fig. 2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SiCCT gene

附图3 SiCCT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析Supplementary Fig. 3 Prediction for the conserved domains of SiCCT protein

猜你喜欢

光周期黄毛日照
光周期与光质对栎属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生物钟调控植物光周期依赖性生长的新机制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一定要走正道
十三香味的吻
今天的光周期是多少?
计算今天的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