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帖入碑 圆融统一
——李远东魏碑《心经》赏析

2020-07-02罗炳生

书法赏评 2020年2期
关键词:通篇魏碑碑帖

罗炳生

一直以来,李远东专注于魏碑与行草并行的两条创作思路,并相互渗透,碑帖融合。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拜谒津门,师从当代碑学巨匠孙伯翔老师,开始了魏碑的学习与研创。二十多年来在创作中思变,在思变中突破,成果颇受业界关注。著名书法理论家姜寿田评:“在宗法孙伯翔的弟子中,李远东无疑是最具创造力的。他的魏碑得孙伯翔精髓,不规矩于形摹,而是舍形迹夺其精魂,尤其是将草书写意精神融入魏碑创作,使其魏碑既具端严之气象,又具逸笔草草之神韵。”

李远东初涉魏碑,从临习工整、朴茂、法度相对规整类入手,如《张猛龙》《始平公》等。这有助于把握魏碑的基本风貌、体势以及技法、用笔等要求。而在不断的深入探索、扎实基本功后,他涉猎略为活泼、一任自然的魏碑,它有助于把魏碑写活。如《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嵩高灵庙碑》等,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李远东认为,临摹是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概念包含“准”“精”。意思是说,临摹要做到“准确”和“精微”,忠于原碑帖,注意细节的把握和线条的微妙变化。如孙过庭所言:“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这个过程很艰苦,必须静心、沉气。“活”的概念是“变”。在经过长期的临摹训练后,掌握碑帖的技法和体势特点。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经过“死”后的“活”。也就是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就上升到了创作层次。

此件魏碑《心经》,通篇260字,纵180厘米,横50厘米,八条屏,纸本。

作品整体通篇取法《张猛龙》为主,以北魏墓志为辅,强化笔画提按和方圆结合,并融入草书的写意精神。其通篇宽宏博大,纵情挥洒,气势磅礴,意态奇逸,精神飞动。章法上,采取线格的处理方法,使得无论是“计白”还是“当黑”,都有着多变而统一的整体感,而且线格有助于给人规整、严谨的视觉审美感受。在创作时,他有意控制字形大小,使其在格内空间恰到好处。这样是一种“雅化”的处理。一旦字形过于大,会撑满方格,显得拥挤不堪。通篇尽管成行成列,次序感强,而在细微处的把握和变化也还是有着丰富的变化和层次。纵观八条屏,一行下来,每字的重心不是在一条线上,偶尔在中间,偶尔在左,偶尔在右,如第五屏第一行“般若波罗密”,重心分别在左、中间、左、上、下。这样分布,就自然造成婀娜多姿的摇摆和变化。而在横方向,字稍微的上上、下下排列,形成了饶有趣味的排列,而最后又“复归平正”,给方整的楷书增添了不少动态之美。

其次,在结字方面,此件八条屏作品甚是精彩。体势灵活多变,开阖得当,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如第一屏的“蕴”“皆”、第二屏的“想”“法”等,字形结构疏密巧妙、笔画组合远近相宜,映带合宜,避就有度;而有些字的横竖笔画、直线和斜势线条交错穿插,充分利用线条的长短、大小等特质,组合成了趣味横生的结体造型,如第五屏的“罗”“挂”“依”“碍”等。而在字的“向背”方面,也表现得很充分,如第三屏的“行”第四屏的“以”“得”第七屏的“切”等,结字左右拉开,各有体态姿势,形成或相向或相背,顾盼有情。整件作品拥有苍古、大气、率真的整体感觉,结体雄奇而不越规矩、奇崛兀立,线条方劲沉雄。同时我们注意到,有些字的局部有轻微墨团的出现,是否作者没有控制好墨的败笔,其实不然。作者故意用浓墨对整幅作品进行调节处理,如“故”“即”“实”等,甚至只有外轮廓。此举让人联想到碑刻因长年累月受到风雨侵蚀、风化的斑驳脱落之感,可谓神来之笔。

而在墨色的控制上,通篇焦、干、湿、浓、淡错落分布,一任自然,较好地还原了原创作状态和情感变化过程,并进行了调和,达到协调统一。很多工于魏碑的作者在创作时,走向了两个极端,不是写得呆板无生气,就是把线条写得轻飘不入纸。而从李远东的这件八条屏《心经》中看到,他很有意识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相对的平衡和适度。那就是既保留有北魏厚重、遒劲,又不缺行笔过程的轻松自如。而这种大胆的尝试并初见成效。

于是,我们在字里行间捕捉到了很多北碑之外的信息,包括用笔、结体、技法等。那是李远东跳出魏碑本身,拓宽视野,掺以帖学中的行草笔意以及用笔节奏,来补充魏碑的结果。而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探索,融帖入碑、碑帖结合的初现面貌。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书法作品的创作,都是自我审美的酝酿、构建、呈现的过程。它除了技法的锤炼之外,更要求书写者内在的文化修养的支撑。心经作为佛家经书,需要敬书。尽管作为无神论者,但以一种宗教文化来看待,且历朝历代书写《心经》的书法家不乏少数,作者自然能以更为平常的心态去看。为何要提出这点,这就涉及到创作情感问题,因为创作的情感基调决定了作品“文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颜真卿悲愤之情,写了祭侄文稿,苏东坡郁闷之时,写了寒食帖。名碑名帖除了技法的要求,更是赋予了情感。此件《心经》八条屏是作者褪去现代都市喧闹、浮躁之后,深怀虔诚之心的佳作,是内在文化涵养的自然流露。

纵观作品,从技法表现、创作思想以及情感表达,都达到了圆融的统一,实为精品!

附图:

猜你喜欢

通篇魏碑碑帖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其实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包裹整个
园庭信步读碑帖
碑帖 亿元时代
打铁老太
倾心一见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