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盐城黄海湿地遗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思考

2020-07-01祁正来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祁正来

【摘  要】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湿地教育资源的价值和途径也备受关注,笔者认为选择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来开展湿地教育,通过“在环境中的教育(in)、关于环境的教育(about)、为了环境的教育(for)”让湿地课程重建与人的连接极具价值。

【关键词】  黄海湿地;综合实践活动;价值思考

2019年7月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我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它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区。它是亚洲最大、最重要的潮间带湿地所在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EAAF)上水鸟的重要中转站,包涵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演替,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黄海湿地自然遗产地本身的资源,以及人类对其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是盐城地区中小学开发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极具价值。

一、黄海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必要性

1.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推进

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历经十多年的新探索和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课程建构、指导规范与策略、多样化课型、评价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但课程实施并不均衡。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该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2.湿地的生态价值和教育价值日益凸显

20世纪70年代,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地位已形成国际共识。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长期遭受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而我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被保存在各类湿地中。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进行了明确部署,2008年开办“湿地中国网”成为湿地宣教的重要窗口,2014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了中国湿地保护协会。2019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首次以“四个一”深入阐发生态文明思想,为全国湿地保护和湿地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3.学校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

目前,我国各级环境(湿地)宣教机构网络在发展中得到了不断健全;自然学校和社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成都等地区的湿地教育起步较早且发展较为迅速。各地针对湿地课程的开发参差不齐,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也有保护区开发的实践课程。广东海珠湿地自然教育中心以自然学校为基地开发了《海珠湿地》教材,以活动为主体,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湿地教育;江苏常熟沙家浜中心小学的《沙家浜湿地》是依托沙家浜湿地,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做、玩、思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等。这些湿地课程研究都具有其独特的校本性和一定的可借鉴性。而以学校为起点的湿地教育普遍存在没有场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师资、没有专业设计来配合学校课程的湿地教育教材,甚至是没有时间等因素影响。

二、盐城本土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

鹽城市人民政府、盐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对该项目逐步重视。作为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响应,联合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区域推进的湿地课程研究,让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的教育效应进一步放大,对于盐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1.湿地教育对盐城本土学生的教育意义

盐城学生参与湿地教育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身临其境的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然体验和感知,建立学生的湿地生态价值及其相关环境问题的基本认知;依循教育引导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湿地保护管理及其面临挑战威胁的相关知识;基于课程实践和经验,可以形成学生保护湿地的价值观和参与保护的主观积极性;借助活动参与和练习,学生可以掌握相关分析、理解和解决湿地问题的方法技能;总结课程内涵和外延,学生可以思考并践行直接或间接参与保护湿地的具体行动。

2.盐城地区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策略

(1)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充分利用黄海世界自然遗产地湿地保护区课程资源,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和文献检索等方式,调查黄海世界遗产地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信息资源等,并将其整合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与学的资源。

(2)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组织教师团队深入学习“湿地”知识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湿地特点,研制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遴选适合小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湿地课程内容,编制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手册,并将其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内容,召开主题研讨和示范教学活动,聘请专家对课程进行指导评审,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3)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制定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使用湿地课程,开展湿地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在不断的研讨交流活动中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效策略。

(4)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研究。组织教师制定依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方案,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优化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从而更好地指导师生开展湿地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突出主体、回归自然并注重实践,选择黄海湿地自然遗产是因为其极具社会影响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以此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更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制作、服务、劳动,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在环境中的教育(in)、关于环境的教育(about)、为了环境的教育(for)”让湿地课程重建与人的连接,让孩们在户外教学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建立开放性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成为秉持环境责任的公民。当地中小学教师要从“局外人”变为“创生者”,积极主动开发出基于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湿地主题课程,并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万伟.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创意与实施策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雍怡.生机湿地——WWF中国环境教育课程:湿地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4]万伟.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启“四促驱动”模式,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