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引领,风景这边独好

2020-06-30赵玲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韩非子古文寓言

赵玲玲

【案例背景】

对于老师而言,小古文教学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领域;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古文”是陌生的,俨然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一脸严肃的老者形象。很多学生在阅读古文之前就有畏难情绪,因为小古文在读法上停顿较难把握,理解上也比白话文艰涩……这一系列因素仿佛一道鸿沟,架在学生和小古文面前。前段时间的组内教研中,老师们开始研究小古文教学,大家一直在反复思考小古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案例描述】

我们团队研究的是统编版三下第二单元《守株待兔》一课,本单元都是寓言故事,但是文体的形式不同,《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小古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说一下重点、难点环节的设计。

环节一:浓缩就是精华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和学生说玩一个游戏:看图猜成语,最后一张图片定格为《守株待兔》,请一名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版本,老师也来讲述一个。我口述小古文版《守株待兔》,然后,屏幕同时出示两个版本的文章,问学生这两个版本有何不同?于直观的对比中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小古文篇幅比较短。告诉学生在古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简上,写在丝绸上,刻一个字要费好长时间,并且竹简很重,所以那时候人们为了减少刻字的难度并减少成本,尽量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的意思。

环节二:趣识冷面孔

学生学习小古文有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小古文中有许多生僻字,我们称之为“冷面孔”。在这篇小古文中,有一个生字“耒”,这个字比较生僻,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到。课堂上,我告诉学生“耒”是古代耕田用的农具,看看书中的插图,找找它在哪里?学生根据“农具”这一提示,很快便从图中找出“耒”,他们也特有成就感。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接着告诉学生“耒”字慢慢变成了偏旁,许多和农业有关的字都有这个偏旁,这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个生字,学生立刻就说出了“耕”字。

第三环节:熟悉的陌生人

这篇古文中,还有一个字的意思很特别,和现在字典中的意思大相径庭,就是“走”字。课堂上,在理解古文环节,我出示了这句话“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学生:“这里面有一个字跟今天的意思不同,谁发现了?”告诉学生“走”字在古时候表示“跑”的意思。接着出示“龟兔竞走”“儿童急走追黄蝶”,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和古文中“走”的意思都表示“跑”。最后老师读诗句,让学生静心听,感受到兔子的慌张、害怕,体会孩子追逐蝴蝶的那份童趣。

第四环节:故事背后的故事

如果是一篇普通的小古文,对于小学生而言,读懂、大致理解意思已经足矣,但是,這是一篇寓言小古文,这单元的导读语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个寓言故事定是从生活中来,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于是,我告诉学生这篇小古文的作者可不简单,他就是韩非子,随后出示韩非子简介。然后讲述背后的故事,韩非子在写这个故事前,他所生活的韩国有这样一种情况:总是有人想着古人怎么做,今天就怎么做,他们觉得古人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于是,韩非子就写了《守株待兔》这篇文章。

【案例反思】

一、新旧对比,识古文饶有兴趣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又叫古文。“小古文”这个概念,最初是《小学语文教师》原主编李振村先生在他领衔的一个叫“新经典诵读”的国家级课题中提出的。经典诵读里涉及到文言诵读,文言包括古典诗词和古文。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对古诗词的编排,但是对古文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于是提出“小古文”的概念。

二、教师示范,读古文情趣盎然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进行必要的范读,范读前提出倾听要求:注意听老师的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以《守株待兔》为例,最后一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正确的断法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在“而”后面要停顿,生硬地停顿只会破坏文言美感,正确的读法是把断点之后的字音延长,“而——身为——宋国笑”,声音延长时要稍轻,并试着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感受古文朗读的趣味。

三、搭建梯子,释古文妙趣横生

老师们在指导学生读通古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理解古文了。理解词义时要注重方式多样化,比如《守株待兔》中“耒”的教学,教师不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让学生看图片,从直观形象上让学生知道“耒”是这样一种农具。接着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所认识的汉字中有哪些是含有“耒”这一部首的,引导学生在部件和汉字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很快举出“耕”“耘”“耙”等字。这样就一步步建立联系,层层推进,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理解文意可借助注释,教学过程中,可以看一看教材中有没有注释。如果有注释,让学生把其意思代入到句子中去理解,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促进彼此的深入理解。还可以老师说意思,学生猜句子,在师生的互动中促进对文意的理解。

四、走进历史,品古文言高趣远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这是寓言教学中重要的一步。在《守株待兔》中,韩非子面对韩王的因循守旧,不是直接劝诫,而是通过讲述故事中农夫不懂变通,最后荒废主业,变成全国人的笑话,意在劝诫韩王从农夫的身上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改革变通,让国家富强。可是,韩王没有从故事中明白道理,导致国家最后被秦国所灭。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说寓言人的智慧,领悟寓言是聪明人说给聪明人听的故事,让寓言教育富有深度,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度,感受到寓言故事的言高趣远。

以上,是执教统编版三年级小古文《守株待兔》一文的具体做法和思考,新版教材将古文引入课文,是一种创新之举。如果说小古文是古典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老师们就是导游,带领学生欣赏这处美景,牢记识、读、释、品四字真经,让他们对这道新奇的风景饶有兴趣,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深入探究中感悟到它的言高趣远。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思考、实践,小古文学习,定会风景这边独好。

猜你喜欢

韩非子古文寓言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鲁人徙越
时装寓言
称象
嫦娥奔月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中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