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简单单地活下来:邢万和访谈

2020-06-30孟尧邢万和

画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牛油装置新加坡

孟尧 邢万和[新加坡]

孟尧:在《画刊》封面计划的创作手记里,你提到推荐你看《道德经》的是一位神秘的出租车司机,这里面似乎有什么故事?

邢万和:5年前我爸去世了,兩个合作最久的艺术家朋友也去世了。最亲的家人和朋友相继离世,对我打击很大,然后我又离了婚,我那个时候很脆弱、很伤心,不知道做什么,感觉什么都干不了。有一天,我打的士去接我儿子和女儿,上了车就坐在后座想事情。司机大概看出我状态不对。他问我:“你好吗?”我说:“很好啊,没事啊。”接着司机拿出一本书给我:“兄弟,你看过这本书吗?”我一看是《道德经》,我说:“看过。看不懂,什么道可道、非常道的……”他又问:“你几岁了?”我说:“今年40多了。”“那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了,我劝你再去看看这本书吧。我以前是一个生意人,曾经生意做得很好,可是后来失败很多次,现在就开出租车了。简简单单地活下来,不要背那么多包袱。”说完这些,他就再没有从驾驶座转过头和我说话了。

孟尧:所以后来你听了这位司机的建议,读了书,然后开始做“无为”为题的行为艺术展。

邢万和:对。我们组织了很多次“无为”系列行为艺术展,展览既找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也找了一些老艺术家。我们推崇的是一种放松的、自由的艺术和生活状态。比如说,我做过一个以《庄周梦蝶》为灵感来源的行为,就是把一块牛油放在我头上,牛油(butter)和蝴蝶(butterfly)放在一起,就是牛油飞了!语意双关里有一种调侃,这种看起来很搞笑的行为,也是表达一种无所谓的状态。

孟尧:《怨天怨地》是“无为”系列中的一件吗?它要表达的是什么?

邢万和: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抱怨。抱怨这,抱怨那,就是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把头埋在地里,变成一只缩头乌龟,就是在嘲讽这些人。我的行为是骂天骂地,一边骂一边吐口水。我头倒栽在地里,吐口水到天上,却是落在我脸上,这是用“侮辱”自己的方式,提醒所有整天抱怨的人好好自我反省。

孟尧:为什么头钻进地里,屁股上却开出一朵花来?

邢万和:把自己“隐藏”起来,把自己伪装成一棵树或者一个花瓶,在逃避责任的时候,也没人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孟尧:你很多系列作品,都是先有了画再做行为、装置,看起来绘画是你创作的起点或者基础。

邢万和:我在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读大学的时候,主修的就是绘画,我也一直很喜欢画画。我总是习惯先把东西画出来,再依据感觉把它发展成木刻、雕塑、装置或者行为作品。

孟尧:我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看到的《天堂恐怖舞蹈》(Paradise terror dance)给我印象很深,它在构图和人物动作上,显然是借鉴了马蒂斯的《舞蹈》,请你介绍下这件作品。

邢万和:《天堂恐怖舞蹈》是一个摆拍的行为摄影作品。参与的艺术家有:陈思进(Lim Sze Chin)、唐大雾(Tang Da Wu)、杨典桦(Dan Yeo)、林凯雷(Kai Lam Hoi Lit)、李文(Lee Wen) 。这个作品的主题是“极乐世界和恐怖世界”。我们模仿了马蒂斯《舞蹈》的构图和动作,五个人头戴“恐怖分子”的头套,手里拿着武器、和平鸽、苹果,穿着纸尿裤。它表达的是我们反暴力、反战争的态度。

孟尧:我发现东南亚艺术家都很喜欢做行为,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邢万和:在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很多东南亚国家,在路边随时都能看到各种宗教的修行方式,在火上走、用鱼钩钩住身体、打坐等,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对我们做艺术产生影响。在我看来,行为艺术就是把身体当成一个工具来表达我们的心。我自己学的是西方的艺术,我就想把东方的行为和西方的思维、概念融合在一起。

孟尧:在你的工作室,我看的一些被你自己叫做“互动式绘画”的作品,为什么做这类东西?

邢万和: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理论书,上面说绘画已经死了,我当时就傻了,难道我读错科了?这门艺术都死了?!我就想,那得把它“复活”过来啊!那我做可以动的绘画,能按、能摸,有灯亮,有声音响,有翅膀可以动……我希望画不但能看,也能通过各种方式调动观众的“五感”。

孟尧:它们和你做的装置有什么区别?

邢万和:2000年,我在意大利驻留参加了一个工作坊,当时我的导师是卡巴科夫(Ilya Kobakov),他的整体装置艺术(Total Installation)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互动绘画”还是在二维观看的基础上去表达,而“装置”是要能全方位的被感知的,它必须是三维的、可以进入的。

孟尧:整体而言,我觉得你各种类型的作品,不管是调侃还是批判、轻松还是严肃。大多数是在讨论人和世界的关系,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也涉及宗教、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

邢万和:我弟弟问我,你为什么不做一些漂亮的、美美的东西?为什么你的作品总是奇奇怪怪的,还一直要说社会、世界、政治呢?我和他说,我们做当代艺术是要提出问题的,不是只做美的摆设。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我们和别人、社会、国家的关系。我们要考虑人是什么?就像一位新加坡老艺术家告诉我的:“把你的艺术当成修行,先修成一个人,而不是艺术家。”

猜你喜欢

牛油装置新加坡
流水LED灯装置
"串"起来的味道
新加坡
牛油火锅的真相
轰趴装置指南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